在一些古代影視劇中,經常會看到吃飯的時候付碎銀子,對于這種現象,很多人好奇是怎麼知道給多少錢的呢,古代碎銀子很值錢嗎?怎麼辨别銀兩真假?下面小編就帶來介紹。
古代碎銀子很值錢嗎
在古代,人們的交易方式隻有白銀與銅闆。在看影視劇時,常常聽到劇中主人在吃飯後邊付錢邊對夥計說,小二不用找了,說罷将幾兩碎銀子放在桌子上轉身離開。
看着桌上的碎銀子,夥計并沒有當着顧客的面稱一稱銀子夠不夠分量,而是點頭哈腰微笑着送走客人。夥計不數錢,若是顧客錢沒有給夠,那飯館豈不是虧了嗎?難道一點碎銀子特别值錢嗎?可是小二又為什麼收了錢卻不數錢呢?
古人辨識銀子的重量需要用專門的工具稱量,我們稱這個工具為戥子。戥子屬于計量用具,尤其在清朝時期流行起來。戥子多用于稱貴重的黃金,白銀,珠寶,貴重藥材。戥子用克來計量,稱盤較小,秤砣以黃銅或者白銅為主要材料做成,秤杆的材質更有講究,有象牙,烏木等,其最貴重的秤杆要數象牙了。、
銀子的用途很廣,也很貴重,那時候隻有富貴有錢人家才用得起銀子,窮苦百姓隻能用銅闆交易。數額比較大的銀子被稱為元寶,有金元寶,銀元寶。大元寶重量是五十兩,小元寶重量有五兩到十兩不等。碎銀子即使不到五兩,可是價值也是非常高的,如果按當今換算,一兩銀子大概相當于二百元人民币,一個最小的元寶都值一千塊錢,随便一點碎銀子都是好幾百,可見其價值了。
那麼,再看看銀子和銅闆之間的換算,一兩銀子可以換一千文到一千五白文銅錢不等,做個設想,假如顧客拿着碎銀子結賬要求找零,那麼顧客豈不是輕松拿着一小塊碎銀吃飯,卻得背着一大堆找零的銅闆回去,這樣的話,會特别不方便,有錢人也不差這些銅闆,于是便大方全給商家了。
怎麼辨别銀兩真假
各行各界基本都有造假的存在,随着銀兩的廣泛流通,也出現了很多“不法之人”,他們如何造假銀兩呢?有人在銀子當中,摻雜鉛或者是鉻等重量和顔色都十分接近的金屬,來增加重量,更有甚者,直接采取“銀包鉛鐵”的方式。那麼該如何應對呢?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用牙齒咬,銀金屬的硬度很低,而且十分軟,隻要稍微用力就能夠在上面留下印記,如果摻雜了其他的金屬,咬的時候,就會覺得硌牙。
而銀金屬的化學成分十分活潑,當其長時間接觸空氣的時候,會在銀子的表面形成氧化銀,呈現出褐色或者是灰黑色,當空氣環境比較差的時候,銀也會和空氣當中的硫元素結合發生化學反應。
至于那些在市面上流通的銀子,常常接觸到人體分泌的唾液和汗液,就更容易發生反應了,因此古代真實銀子的面貌,是烏漆嘛黑,布滿牙印的,就算放在你面前,也會認為是一塊普通的石頭而已,根本認不出來。而那種元寶或者是馬蹄鐵狀的銀子,一般是官銀或者是貢銀,數量要比民間流傳少很多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