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你餘生眼裡有光?“假如孩子眼睛會說話,你能聽到什麼?”,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願你餘生眼裡有光?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假如孩子眼睛會說話,你能聽到什麼?”
“快樂、天真!”支教前,我一定會這麼回答。
“那現在呢?”
“有快樂,有天真……”
“還有什麼?”
對于留守的孩子們來說,還有孤獨、期盼與等待。
還沒有來石柱支教的時候,我對“留守兒童”這個詞的認識還太少了:8歲女孩佩瑤每天回家要自己拔菜下鍋煮着吃;9歲男孩小飛每天在學校睡覺,一問就是“昨天看了一晚電視,家中也沒人管”;旭謠的手長了凍瘡,若我沒有及時發現給他塗藥膏,怕是要留下永久的傷疤了;小琴學習成績好,卻不喜歡和同學玩,她說爸爸媽媽在外地,每次打電話隻喊她在家好好學習,不然“回來要揍她”……
看着班裡留守的孩子們,我愈發對留守兒童這個群體感到好奇,我想了解他們的生活環境,我想了解他們性格形成背後的動因,我想自己能不能幫他們一點。于是和校長申請了參加學校的留守兒童幫扶工作,走進留守兒童的家。
我下定決心要做他的“打氣筒”
以前,劉毛這個孩子愛生氣,在學習和生活上都有畏難情緒。
我與劉毛的友情起源于一塊雲南鮮花餅。那天他沒去上體育課,我趕忙去班裡找,隻見一個瘦弱的小背影對着窗戶,趴在桌子上,頭埋在胳膊裡,身體微微起伏,好像在哭。我敲門進去,輕輕拍了拍他,邊講最近在小孩子間流行的笑話,邊拿出口袋裡的鮮花餅給他,問他怎麼了,他緩慢擡起頭,說:“老師,你去我家家訪好不好?”
第一次家訪,劉毛的奶奶拉着我的手,講起劉毛的事。媽媽在他5歲的時候,就抛下他和弟弟走了,爸爸在遙遠的新疆打工,一年回來一次。二年級的時候,學校裡有個孩子笑話他沒有媽媽,從此劉毛變得敏感、愛生氣,課堂作業不好好寫,遇到困難也總拿“可是我不會”來應付。說到這兒,奶奶哭得很傷心,我同樣濕了眼眶,也更加理解了孩子為什麼會敏感、膽小。
我下定決心要做他的“打氣筒”。
第二次家訪時,我送了劉毛一本《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兩周後,他告訴我尼爾斯原本調皮貪玩,但在旅途中克服了很多困難,最後變得很勇敢,他想和尼爾斯一樣去冒險。我說:“可以呀,如果你也想變勇敢,那就應該認真地去對待每一件事。”果然,劉毛開始認真寫字了,語文課開始積極回答問題了,喜歡思考了,變勇敢的劉毛正在一點點戰勝“畏難情緒”。在元旦聯歡會上,還自告奮勇地表演了節目,他告訴我,自己喜歡在全班同學面前唱歌時的感覺。
後來我又送了劉毛《魯濱孫漂流記》和《克雷洛夫寓言》,他很喜歡書中主人公的精彩冒險。相信魯濱孫能夠讓他看到堅持和樂觀的力量;相信寓言故事能讓他明白更多的道理,找到前進的勇氣。
現在,他的口頭禅從“可是我不會”變成了“我想去試試。”
從自卑的“小鴨”到自信的“天鵝”
我與珍珍第一次見面,她羞紅了臉,自我介紹時,她支支吾吾地說:“我的性格不好,沒有什麼愛好。”我忙說:“性格不分好壞哦,隻有内向和外向,不管是内向還是外向,隻要你是個善良的孩子,就是好的!”聽了我的話,她抿了抿嘴唇,低下頭笑了:“那我内向。”
好幾次語文課,看得出珍珍都是鼓起勇氣才舉了手,可站起來後卻緊張得說不出話。
來到珍珍家,小屋雖破舊但也整潔,屋裡住着珍珍和外婆,門前的一小塊菜地供祖孫倆日常食用。“她爸爸媽媽在山東打工,寒假能回來見一面都不錯了。我一個人帶這個孩子不容易,有時候脾氣急,她不聽話時我會打她。”珍珍的外婆說道。雖然外婆真心心疼珍珍,但不恰當的教育方式曾讓這個瘦弱的女孩子變得更加自卑、膽小。
每次家訪,我也會根據珍珍的性格送給她一本書;每當她取得一些進步,我都會有意識地當着全班同學的面表揚她。現如今兩個學期快過去了,珍珍舉手發言的速度越來越快、頻率越來越高、聲音也越來越洪亮,上個星期還自告奮勇想做班裡的小領讀員。
她說自己也想和海倫·凱樂一樣去嘗試自己不會的,和愛麗絲一樣勇敢善良,去幫助别人。我相信她可以做到。
我在給孩子們的書首頁寫道,“願你眼裡有光,活出自己的模樣。”
責任編輯:謝宛霏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