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報 | 記者 曲經緯
金燦燦的南瓜碼成小山、剛剛播種的冬小麥長勢喜人……以前雜草叢生的土地如今已被蔬菜、糧食等作物覆蓋,馬駒橋鎮超額完成複耕複墾任務,使千畝閑地變良田。記者近日從馬駒橋鎮獲悉,自去年4月至今年10月,全鎮1318餘畝新複墾的土地全部達到驗收标準,均已實現大規模種植,複耕土地種植率位居全區第一。
東田陽村冬小麥
在水清景美的鳳港河北岸,一片“深秋調色盤”中的一抹“綠色”格外亮眼——東田陽村南約80畝土地在今年國慶節期間剛剛播種了冬小麥,不到一個月時間,已經長了10厘米高。蹲下來看如小草,放眼望去确是整片田野裡的希望。
這片地在年初還是一片建築。“曾經為馬駒橋鎮形成可觀稅收的曉月家具廠等企業,已不再符合北京‘高精尖’的産業發展定位,通過‘疏整促’工作陸續退出。經過換土、播種,來年六一就能收割了。”馬駒橋鎮城鄉建設辦工作人員王君健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确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近年來,馬駒橋鎮将目光轉向撂荒田地,聚焦糧食安全戰略,堅守耕地保護紅線,推進土地流轉和撂荒複耕,制定了落實耕地保護空間工作任務的實施方案,成立鎮級專班,全程督導。
為完成市、區兩級複耕複墾任務要求,專班人員邁入田間地頭,對閑置、撂荒土地進行全覆蓋、地毯式摸排,使廢棄林地、騰退地和零散地塊實現複耕,有效解決了農村承包碎片化和土地撂荒等問題,簽約完成率103.4%,整理完成率和驗收完成率達102.8%。
神駒村南瓜喜獲豐收
神駒村520畝苗圃地因市場需求量減少,已不能形成經濟效益,加上無合法證照,成了荒廢林地。時隔幾個月,再次來到地頭兒,成熟的南瓜已經碼成小山。“這是蜜本3号南瓜,甜糯,适合蒸煮。”耕地管理員老李告訴記者,這種南瓜一個就有20斤,畝産可達1萬斤。按照市場批發價每斤7毛左右,畝産毛收入可達7000到8000元。“第一年撂荒地,能有這樣的産量相當可觀了。南瓜是開荒作物,也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老李說。時下正是種植越冬菠菜的季節,播種機穿梭忙碌。“明年回暖就能長,3月就收割,而且經濟價值更高。”老李說。
在不遠的柏福村北側還有約70畝土地,由村民自行耕種,之前部分荒地原本堆放着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嚴重影響村容村貌。專班人員将閑散斑塊通過流轉方式整合成片,還研究了土地成分和種植曆史,最終選種北京新3号大白菜,這是北京種植面積最廣泛的品種,11月中旬即将豐收。“按往常市場批發價5毛錢一斤算,畝産毛收入7500元。”馬駒橋鎮級聯營公司資産運營部技術人員說道。
“我們通過宣傳耕地保護相關法律政策,逐戶摸查,最終将部分撂荒地流轉,改變了以往農戶們各自為陣、散亂經營、經濟效益低的現狀,提高了耕地利用率。”王君健表示,為按時完成撂荒地整治任務,馬駒橋鎮因地施策、因地制宜定制撂荒地複耕措施,通過“土地流轉、種植示範、複耕補助”等方式加快進度。
據悉,北京市落實200萬畝耕地保護任務,其中通州區10.98萬畝,馬駒橋鎮6085畝,現狀耕地約4767畝,新複墾的1318餘畝土地已全部種植上冬小麥和越冬蔬菜,供應北京市場。下一步,馬駒橋鎮将繼續整理4767畝現狀耕地,因地制宜抓好撂荒耕地治理,進一步提升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助推鄉村振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