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這些考古遺址将六畫八卦的發明時間前移到八千年前
伏羲畫卦,文王周公系辭,孔子作傳,這三部分構成《周易》。伏羲發明八卦的史實已為越來越多的考古資料所證實。
一般認為周文王創立了後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易學源于商周時期,但是大量考古遺址出土的文物推翻了這個觀點。
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遺址,距今6200至4600年。出土于大汶口遺址的象牙梳,上面刻有很像現在太極八卦圖的圖案。這個文物将以前認為的商周發明易學的時間提前了至少千年以上。
大汶口文化象牙梳
位于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的青墩遺址,是新石器時代遺址,距今5000多年。這裡出土的骨角栖和鹿角枝上有易卦刻文。
青墩遺址鹿角上的卦象
距今5000年前的莊橋墳遺址,是目前良渚文化遺址中發現刻劃符号最多的一處遺址,在242件器物上發現了刻符。它們大部分發現于陶器上,石器上共有7件刻有符号,刻文石钺兩件。下圖所示就是一個刻文石钺,上面刻有六畫易卦!
平湖莊橋墳遺址出土的石钺
距今6500年的江蘇省邳州市大墩子遺址出土了帶有六畫卦圖的獐牙勾形器。
大墩子大汶口文化遺址出士的獐牙勾形器
距今7000—8000年的跨湖橋遺址中出現了刻有卦畫符的木椎和有刻符的鹿角。以下是六畫卦圖。
跨湖橋遺址刻有卦畫符的木椎
跨湖橋遺址陶片上的卦畫符号
位于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的橋頭遺址,距今約8000-9000年。出土了很多上山文化中晚期彩陶,在其中一個彩陶上有标準的六畫卦象。
義烏橋頭遺址出土彩陶上的的六畫卦圖
義烏橋頭遺址出土陶器上的多種卦象圖
六畫卦可以推演六十四卦,包括六十四種象數。考古遺址發現在八千年前就有六畫卦了,比以前認為的周文王推演六十四卦的時間提前了5000年以上,這說明我們大大低估了中華先民的智慧和認識水平。
因為這些遺址都在江浙一帶,所以有人認為伏羲是江浙一帶的人,江浙一帶,是八卦和易學的真正起源地。
在曆史上,一般易學家都認為,六畫八卦創始于伏羲時代。如宋人林栗說“昔者伏羲氏始畫八卦也,未嘗有六畫也,而文王重之。夫六畫者,非文王之所造也,自伏羲而有之矣。”又有宋人馮椅也說“伏羲畫八卦,止三畫,盆則重之,共為六畫。”
從考古結果來看,以上古人的認識是更準确的。今天我們輕易的否定了古人的認識,實不應該。
為了理解這些信息的重要意義,如何理解中華先民的智慧和認識水平,我們先來了解一些易經和八卦的基礎知識。
二、八卦和易經的基礎知識
我們一般以為易經八卦是古人占蔔算卦的工具,是封建迷信。其實不是的,我們可以先把八卦簡單理解為中國古人認識世界時對自然事物的抽象歸類方法,八卦是易經的基礎,易經是萬經之首,衆學之源。
易經和八卦是中國自古以來的最高哲理思想,是所有為人處事的指導思想,是科技發明的源泉,影響遍及天文曆法、農耕、地理、建築、中醫、武術、音樂、數學、科技發明、軍事、政治、經濟等方方面面。
易經的系統有兩個,一個是符号系統,一個是文字系統,文字系統是解釋說明符号系統的。
易經的符号系統,首先是确定“一陰一陽”這兩個根本,然後用兩個符号來标識:
陽爻和陰爻符号
組成卦符的基本符号是“爻”。爻分别用“—”、“--”來表示,并将其分屬陰陽,稱“—”為陽爻、稱“--”為陰爻,這也是八卦圖的初等基礎符号。
“爻”與“要”同音,可以理解為“要素”。爻表示的是陰陽交織的整體作用,對地球來說就是指太陽和月亮的運動對地球的交織作用,有“作用相交織”的含義。其基礎符号用“—”來直觀表述太陽的陽性作用,用“--”來直觀表述月亮反射太陽對地球的作用和月亮自身對地球的作用,這樣就形成了兩種特征的爻,也可以理解為各種陰陽相對的事物,如日與月、天與地、白與黑、晝與夜、亮與暗、冬與夏、晴與陰、熱與冷、幹與濕、旱與澇、大與小、上與下、外與内、多與少等等,相當于事物的矛盾對立統一體,任何事物都是一體兩面、陰陽相對的。
《易傳·系辭》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成大業。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太極就是道,也可以是無,代表混沌、孕育,用相互纏繞的魚眼圖表示。而兩儀就是陰和陽。陰用虛線表示,稱為陰爻;陽用實線表示,稱為陽爻。太極生成陰陽兩儀,一陰一陽,陰陽二爻,陽爻“—”和陰爻“- -”。兩儀可以理解為各種矛盾對立的事物,如正與負、前與後、男與女、君與民、剛與柔、吉與兇、消與長等。
兩儀生四象:按照易經思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在陰爻上面再加個陰爻,叫太陰也叫老陰。在陰爻上面加個陽爻,叫少陽。在陽爻之上加個陰爻,叫做少陰。在陽爻上面再加個陽爻,就是太陽也稱老陽。陰陽二爻,疊加一下,又生出四象:太陽,少陰,少陽,太陰。四象可以理解為四類事物,比如用在季節上,就是春夏秋冬;用在方位上,就是東南西北。
四象生八卦:在四象的基礎上,再疊加一個陰爻或陽爻,就變成了八卦。八卦可以理解為八類事物。用在方位上: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這是八個方位。用在宇宙觀上:天、地、雷、風、水、火、山、澤,這是組成宇宙的八個要素。
八卦畫形的關系
八卦每個卦都是三爻,對應的名稱和符号分别為:乾(☰)、坎(☵)、艮(☶)、震(☳)、巽(☴)、離(☲)、坤(☷)、兌(☱)。代表含義為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離為火,艮為山,兌為澤。這八個要素不要理解成具體的事物,可以理解為一類事物,用這個八類可以包含世間萬事萬物。如乾可以是天、君主、父親、頭等等。
八卦是相互作用、相互轉化,周期循環的,所以畫成太極八卦圖是這樣的:
伏羲先天八卦圖
太極八卦圖,以同圓内的圓心為界,畫出相等的兩個陰陽魚表示萬物相互作用關系。陰魚用黑色,陽魚用白色。陽魚的頭部有個陰眼,陰魚的頭部有個陽眼,表示萬物都在相互作用、相互轉化,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相合,相生相克,即現代辯證法中矛盾對立統一規律。
先天八卦為伏羲所畫。先天就是先天注定的、人類被動接受的為先天。也就是說,不是你自己能決定的,如你生在何時何地誰家誰生,不是由你自己決定的,而是先天注定的。
先天八卦是乾坤定南北,坎離定東西,是天南地北為序,上為天為乾,下為地為坤,左為東為離,右為西為坎。故先天八卦數是: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它的中宮數為0。0象征着宇宙的元氣。它的序數對宮相加之和為九數。
先天八卦演變過程中,首先是太極,其次是兩儀,接着是四象,最後是八卦,它們由無到有,由簡單到複雜,代表的是宇宙形成的過程。
如果加上更多的象數,伏羲先天八卦圖可以是這樣的:
伏羲先天八卦圖
後天八卦又稱文王八卦,後天八卦的概念:後天就是不是先天注定的、是後天人為可以改變的東西。也就是說,你自己能決定的事物,如你生下來長大成人後,你要做什麼、何時做、何地做、怎麼做是由你自己來決定的。
後天八卦與先天八卦的排列順序不一樣,後天八卦是坎離定南北,震兌定東西。後天八卦數是: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兌七、艮八、離九。它的中宮數為五,與對宮縱橫相加之和為十五數。
古人标記方位與現代人剛好相反。現代人标記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而古人則是下北上南,右西左東。從下圖可以看出數、卦、方位的五一一對應關系:
文王後天八卦圖
太極是2的0次方=1,兩儀是2的1次方,四象是2的平方,八卦是2的立方。如果每個八卦跟八個八卦再組合一次,共有8*8=64卦,這就重叠八卦以成六十四卦,每卦由兩個單卦組成,共六爻。這就是重卦,也叫别卦。
重卦
在卦圖中,不管是實線還是虛線,都叫“爻”,實線對應陽爻,虛線對應陰爻。最下面的線叫“初爻”,第二條線叫“二爻”,如此類推,在64卦中,第五條線叫“五爻”,第六條線叫“上爻”。
在六爻卦中,分上卦、下卦,是針對一個六爻卦的構成而言的。即下三爻為一個經卦,為下卦,也叫内卦。上三爻為一個經卦,叫上卦,也叫外卦。
六十四卦圖
宋代朱熹的《周易本義》裡寫了《八卦取象歌》,方便記憶卦形: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八卦取象歌
卦象也稱類象,是象征類型而非某個單體。易因象設辭,象數是義理的基礎,《易經》、《易林》、梅花易斷法,都是因象而斷,易象廣大,具體斷法看問題項目而确定一個小範圍。
《周易·說卦傳》介紹了一些卦象,是基礎卦象。
宇宙觀上: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離為火,艮為山,兌為澤。
家庭觀上:乾父也,坤母也,震長男,巽長女,坎中男,離中女,艮少男,兌少女。
動物觀上: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巽為雞,坎為豕,離為雉,艮為狗,兌為羊。
身體觀上: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
運動觀上: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
權力觀上:乾為君,坤為衆。
八卦廣象是廣泛象征的物象,《周易·說卦傳》介紹了一些,北宋邵雍《梅花易數》也介紹了一些。
卦象示例
卦畫是人類對自然事物作分類的方法,是中國古代先民“取象比類”的思維方法,用抽象的、象征的方法表示事物。關于八卦的起源,有多種多樣的說法,包括上古結繩記事、測量一日日影的變化、測量一年日影的變化、龜蔔、記數符号、原始文字、陰陽觀念、河圖洛書等等。
河圖洛書
從八九千年前即有六爻圖形來看,八卦的起源非常早的。記數符号、原始文字都應起源于結繩記事,陰陽觀念這種抽象觀念應該來源于具體事物的觀察,而且是最常見的事物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所以我認為八卦更可能是來源于上古結繩記數,記錄有無、占蔔是非、正反、對錯這種事情起步發展起來的,然後再從結繩記事進入契刻記事。
《周易·系辭下》雲:“古者包犧氏(注:即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八卦與結繩記事的關系推演圖
八卦是數字、文字出現的前奏。
《系辭下》說:“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說文·序》也說“黃帝之史官倉颉,見鳥獸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異也,初造書契。倉颉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又說“稽夫八卦既畫,萬象既分,則文字為之大辂,載籍為之六辔。先王教化所以行于百代,及物之功與造化,均不可勿也。”
另外從測量日影的角度來說,所謂卦,其實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通過測量太陽位置,從而知季節、記錄勞作規律的手段。卦字的右邊“蔔”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豎杆子,右邊那一點是太陽的影子。“卦”字左邊的“圭”字,雙土為圭,壘土為台,圭是土台上的圭尺,用來測量影子的長度位置。通過長期測量,古代勞動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種季節規律及二十四節氣。所謂八卦,也可能是在地之八方測量結果的記錄。
所有關于易學的經典統稱為易經,易經有三種:一、《連山易》,二、《歸藏易》,三、《周易》。也有人稱《連山易》和《歸藏易》為古易,《周易》為今易。
這三者不同之處為:
1、這三者始卦不同。《連山易》以艮卦開始,《歸藏易》以坤卦開始,到了《周易》則以乾卦開始。
2、這三者相傳出現的時代不同。《連山易》是神農時代的易經,《歸藏易》為黃帝時代的易經,《周易》是周朝的易經。另一說為夏時代《連山易》,殷人用《歸藏易》,周朝用《周易》。
3、三者的卦形不同,對卦的解釋不一樣。有人說《收藏易》是六卦。
先秦易學主要是“三易”,但是由于《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遺失了、絕傳了,所以通常所說的《易經》就是指《周易》,後世人們熟悉的易經是周易。
《周易》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時候,他研究《易經》所作的結論。中華諸子百家的學說文化,一切中國的文化,都是從周文王著作了這本《易經》以後,開始發展起來的。所以諸子百家之說都淵源于《周易》這本書,都起源于易經所畫的八卦。
周文王在八卦的基礎上,發展出了六十四卦,加上周公創造的爻辭,八卦、六十四卦和爻辭,這三部分就組成了《周易》裡《經》的部分。這個《經》就是我們前面提到過的狹義版本的《易經》。
《易經》就相當于古代占蔔解卦的大綱,但是大綱深奧難懂,後來有人寫了一本解讀性典籍《十翼》。《十翼》也叫《易傳》,是《周易》中《傳》的部分,是對《周易》中的《經》做注釋的著作,《十翼》大概成書于戰國時期。
狹義的《易經》,也就是《周易》中的《經》,就是簡單的卦辭、蔔辭,占蔔之術,像教科書一樣,言簡意赅;而《易傳》則是包含很多的哲學和方法論思維,它讓《易經》不再簡簡單單就是占蔔算命之術的工具書,成為中華最頂尖的大道之法。
易經的核心理論是以下三條:
1、陰陽轉化規律:即任何事物都包含陰陽兩面, 是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關系,是可以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相互轉化的關系。
2、相生相克規律:即宇宙間萬事萬物都可歸類于若幹類别,它們之間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轉化周期循環的關系。
3、天人合一規律:即人與人之間、人與宇宙、宇宙萬物之間,是信息能量交互作用的關系,是相互溝通交流、互補協調平衡的關系。即人充分認識利用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就能達到最佳的結果,即大道自然。
易經的核心是世界是動态變化和相互轉化的,科學地認識人、自然、萬事萬物的關系和發展規律,并順從和利用這些規律行事,這是最大的道理,是最高準則,是天道。
易經是中國古代各種思想學派和各文化領域所共有的一種精神和文化内核。易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頭活水,是中華文明之根。
易經是總結自然規律和人文實踐的規律,易經除了用于蔔筮算命,還涵蓋天文曆法、農耕漁獵、地理、水利、政治、經濟、軍事、文學、科學、醫學等各個領域,影響深遠。
三、易經八卦的現實應用
易經八卦中有大智慧,下至平民生活,上至治國理政,一切的思想都能在易經八卦中找到線索。
司馬遷曾經評價《易經》:“易本隐以之顯”,意思就是用《易經》不僅是算命算卦的方法,同時還隐藏着自然規律和社會法則。
馮友蘭也說《易經》“神無方而易無體”,意思是,《易經》沒有不是講具體的東西,沒有具體的外形,但卻是世間萬物的根本道理,任何事物和規律都可以從《易經》中找到答案。
近代計算機所用的二進制法,也被認為源自《易經》陰陽觀,八卦是二進制的源頭。
八卦是易學體系的基礎,它也是中國古老文化的深奧概念,是一套用三組陰陽組成的形而上的哲學符号。其深邃的哲理解釋自然、社會現象。
《易傳》認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并認為“乾”和“坤”兩卦在八卦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切現象的最初根源。
《太平禦覽》:“伏羲坐于方壇之上,聽八風之氣,乃畫八卦。”以“—”為陽,以“--”為陰,組成八卦: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艮為山、、離為火、兌為澤,以類萬物之情。八卦分據八方,中繪太極之圖。
八卦就像八個無限無形的乾坤袋,可以容納宇宙中的萬事萬物。八卦互相重複搭配又變成六十四卦,用來象征各種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八卦代表易學文化,滲透在中華文化圈的各個領域。
根據八卦理論用于二十四節氣,就能夠很好地理解二十四節氣的發明。
日影就有陰陽兩面,古人采用立杆或圭表的日影長度就可以确定“二十四節氣”,根據日影确定白天最短的這天為冬至日,白天最長的這天為夏至日,白天和夜晚相等的那天為春分日和秋分日。
用圭表測量日影長度确定節氣
四象當中有太陽和太陰,也有少陽和少陰,那麼根據季節來講,太陽就是一年當中陽氣最足,日照最長的一天,就是夏至,而太陰是一年中日照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就是一年的冬至。
從夏至到冬至期間,是陰長陽消,就是晚上越來越長,白天越來越短,冬至到夏至,則正好相反,而這個過程當中,有兩天的白天和黑夜一樣長的,是陰陽參半的,這就是春分和秋分。對應的就是少陽和少陰。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四個節氣中間再等分,可以得到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總結起來是,春分是少陽,夏至是太陽,秋分是少陰,冬至是太陰,這樣通過立竿觀影測量日影的長度,就把一年劃分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而這四季的起點和終點,又分别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年當中,按時間劃分的8個自然時令就此産生。
這八個自然時令就是八個節氣,分别是,乾對應夏至,坤對應冬至,震對應立春,離對應春分,兌對應立夏,巽對應立秋,坎對應秋分,艮對應立冬。
八卦對應的八個節氣
八卦本來表示的是一年中陰陽消長周期中的八個環節,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如按《先天八卦小橫圖》排列八卦的次序,會發現其次序恰是八個節氣的順序。
震(☳)相當于立春陰氣盛,在上;陽氣弱,在下始動。離(☲)相當于春分,陽氣上升,陰氣仍居中,呈現暫時平衡狀态,但陽氣盛大的趨勢很明顯。兌(☱)相當于立夏,陽氣居主導,陰氣遭排擠。乾(☰)相當于夏至,陽氣至盛或盛極。巽(☴)相當于立秋,陽氣仍盛,但陰氣在下始動。坎(☵)相當于秋分,陰陽氣相混,又呈現暫時平衡狀态,但陰氣盛大的趨勢明顯。艮(☶)相當于立冬,陽氣仍存,但陰氣已居主導。坤(☷)相當于冬至,陰氣至盛或盛極。
一天中,以坤乾離坎為子午卯酉,一年中,則為冬至、夏至、春分、秋分,餘皆類推。一卦三爻,八卦共二十四爻,一爻一節氣,一爻一小時。而八卦再分三爻,自然是指廿四節氣。“太極八卦圖”也可能是指地球自轉一周年而複始。
二十四節氣期間太陽與地球位置關系示意圖
圭表不僅可以用來制定節令,而且還可以用來在曆書中排出未來的陽曆年以及二十四個節令的日期,作為指導中華勞動人民農事活動的重要依據。将表影的長度以一年為周期标在一個圓上,圓心為表的立點,形成的圖就是中心不為零的太極圖,消除零半徑的中心點,形成的太極圖就是常見的二十四節氣太極八卦圖。
二十四節氣太極八卦圖
再說一說易經八卦在中醫中的應用。
中醫的哲學基礎便是《易經》,它是《易經》哲學在社會生活中的具體運用。
《河洛原理》門星橋說:“太極一氣産陰陽,陰陽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遂含萬物”。
中醫的四大核心基礎理論如下:
1、太極整體理論
太極是一個整體的概念,是孕育世界萬物的本原。人跟自然界一樣,也是陰陽交合,無中生有的。
《黃帝内經·素問》說: “天為陽,地為陰。”“清陽為天,濁陽為地”。
《黃帝内經·素問》說: “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夫人生于地,懸命于天,天地合氣,命之日人。”
天地陰陽之氣交合而産生萬物,天地陰陽交合,也會産生人類。
世界是一個整體,人身也是一個整體。中醫用整體觀看待人體,把人體自身看作一個整體,人體内各部分是整體中各關聯部分相互作用和相互轉化的關系。
《黃帝内經·素問》說: “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牛酸,酸牛肝,肝牛筋,筋牛心,肝主目。.....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似主舌。.....中央生濕,濕生十,十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門。....: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肺主鼻。....,北方牛寒,寒牛水,水生鹹,鹹生腎,腎牛骨髓,髓生肝,腎主耳。”
《黃帝内經·素問》說:“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其主腎也。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其主肝也,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其主胰也。
2、陰陽轉換協調理論
陰陽轉換也是人體的基本運轉規律。中國醫學的最高原理是“緻中和”,也就是要維持人體陰陽平衡,利用陰陽轉換、協調發展可以使人體動态陰陽平衡,保持健康狀态。
所以中醫治病的大原則之一就是,“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
《黃帝内經·素問》:“陰平陽必,精神乃治。”
《黃帝内經·素問》:“陰陽勻平,以充其形,九侯若一,命曰平人。”
《黃帝内經·素問》:“夫陽陽之氣,清靜則生化治。”
《黃帝内經·素問》:“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3、五行動态變化協調理論
周文王周易以八象為基礎,把金木水火土五行融入其中。五行對應人的五髒。中醫以五髒為中心闡述五髒、六腑、十二經絡、氣血的作用及其相互關系,也包括五髒六腑經絡系統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
五行學說是樸素的系統論,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統一整體,健康的本質是機體内部、機體與外界環境的動态平衡,而平衡的破壞則會産生疾病。因而中醫治病的方法是探察病人機體失去平衡的機理與原因,尋找使機體恢複整體平衡的藥物與方法。中醫學理論的核心就是關于機體各部分整體的動态變化和協調平衡問題。
五行五髒對應關系圖解
五運六氣用來預測一年的天氣變化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五運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上各配以天幹,來推算每年的歲運。六氣是指風、熱、火、濕、燥、寒六種氣,各配以地支,來推算每年的歲氣。簡稱“運氣”。五運六氣可以結合五行生克理論,推斷每年氣候變化與人體疾病的關系。
五運六氣
五行木火土金水對應人體五髒六腑心肝脾肺腎的十二條經絡。
子午流注圖
4、辯證施治理論
辯證施治是根據望聞問切四診法所收集的症狀和體征,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系,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依據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八綱論證,确定相應的治療方法。
辯證施治就是運用了卦象分析、陰陽轉換協調、五行動态變化協調的原理方法。
《黃帝内經·靈樞》“腰痛、痛上寒,取足太陽、陽明; 痛-熱,取足顧陰;不可以俯仰,取足少陽。”
《黃帝内經》:“用針之要,在于知調陰與陽。調陰與陽,精氣乃光,合形與氣,使神内藏。”
意思是:用針的關鍵,在于懂得調和的道理。調合了陰陽,精氣就可以充沛,形氣合一,使神氣内藏。
中醫不是用孤立的,靜止的觀點看待身體和疾病,人體健康和疾病是處于不斷地變化之中,需要用動态變化的眼光,通過協調陰陽平衡的方法,使人體陰陽平衡,恢複健康。
《黃帝内經·素問》: “陽病者,上行極而下,陰病者,下行極而上。”
《黃帝内經·素問》:“五髒受氣于其所生,傳之于其所勝,氣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勝。”
《黃帝内經·素問》:“一日巨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四日太陰,五日少陰,六日厥陰。”“治之各通其髒脈,病日衰已矣。其未滿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滿三日者,可洩而已。”
八卦應用圖
易經八卦也可以用于占蔔預測。至于預測是否科學準确,其實是因人而異的。從方法論上講,易經八卦占蔔預測是用空間、時間、人及其他相關事物的特點和相互關系判斷預測事物的發展方向,這跟現在的股評、經濟預測、政治預測、軍事預測、戰略預測的方法也是一緻的。預測的準不準取決于預測師對于事物決斷的準确性、分析方法的科學性。如果用易經八卦方法,是可以準确預測事物的。
結語
易經八卦是中華文化的源頭,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宇宙觀和方法論。中華各學說學科都在易經八卦的思維下創建發展起來的。
六爻卦畫可以推演出六十四種象數,8000年前的中華先民已經有六爻卦畫,說明那時的中華先民已經有相當複雜的事物歸類思維和記錄,中華文明的發源早、生産生活創新多、文化成果豐富是有悠久的曆史根源和曆史傳統的。
參考文獻:
《海河文明與原始八卦的起源》,《中華文明的曆史與未來國際學術研讨會論文集》2008年,呂變庭著
《八卦起源說綜述》,《社科縱橫》1995年第4期,張曉林著
《中醫理論基礎是<易經>——評析陳立夫先生中醫思想》,《閩台中醫藥文化研究論文集上冊(1988~1994)》,葉海濤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