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姓氏大辭典》收入的姓氏多達11969個,其中單字姓5313個,雙字姓4311個;三字姓1615個,四字姓571個,六字姓22個,七字姓7個,八字姓3個,九字姓1個。
姓氏:标示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系的标志和符号。在姓氏出現之前,人們用什麼來标示自己的家族和身份?德國東方學家馬克斯·缪勒在《獻給神話學》中說:一個圖騰,開始是一個氏族圖騰的标記,而後是部族的名字,而後是部族祖先的名字。這裡的“名字”,其實就是“姓”。
中華古姓的最初來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圖騰崇拜與祖先崇拜。所謂“天道”,即一切事物皆有的規則。原始圖騰崇拜是中華古姓的根源。大量古代文獻佐證了這一觀點。
同一個祖先繁衍的後代稱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後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間的通婚。因此姓氏的産生,标志着從群婚制到以血緣關系的婚姻制的轉變,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姓産生後,世代相傳,一般不會更改,比較穩定,而氏則随着封邑、官職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會有一個人的後代有幾個氏或父子兩代不同氏。姓氏與人名一起構成了一個人的姓名。“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是一種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漢以來,姓氏合為一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