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方法:
1、原料選擇:應選充分成熟的新鮮果實,剔除病蟲果和腐爛果。
2、清洗:梅子用水清洗幹淨、瀝幹。
3、制竈:烘竈以竹制成,用黃泥封固,竈高33厘米,用磚砌成,爐門延伸至竈外42厘米。在烘竈上端離口15厘米處,用淡竹制成平排的烘架,下面用兩根竹加以固定。每一烘竈應備烘籠5到7隻,其大小與烘架相當。為便于烘焙,每隻籠底應有直徑為2厘米大小的篩孔。
4、烘焙:先将梅果放在烘架上,用松柴作燃料,在爐竈口燒,使火和煙自然吸入烘竈。開始使用猛火燒,2小時後用文火,燒12小時後,讓其自然降溫。
5、再烘焙:在進行第二次烘焙前,先把經過初烘的果形大小,含水量高低,挑選分開。把水分含量高的大胖”果放在烘籠下層,水分含量低的二胖”果放在烘籠上層,最上面覆蓋麻袋。同時,在烘架上放好另一批待烘的梅果。這樣循環進行兩次,完成第三次烘焙。待烘至八九成幹,用手搖核仁發出輕微響聲時,即為成品。
6、分級:烏梅幹以加工季節分級,入梅後加工的成品為一級(果實已充分黃熟),入梅前加工的成品為二級。
7、包裝:宜用篾簍裝,内襯箬葉,每簍淨重50公斤,加放密封,防止返潮,或用雙線麻袋内套塑料薄膜食品袋,封口。出口産品用瓦楞紙箱包裝,内套塑料薄膜食品袋,内外封口,每箱20公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