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号,鄧超主演,搭檔俞白眉導演的新影片《銀河補習班》就要上映了。
鄧超和俞白眉以往拍攝的影片都是喜劇,《銀河補習班》一開始也被人質疑會不會又走無厘頭尬笑路線,但這次他們是真的拍了一部好片子。
此前,電影在上海電影節首映獲得了不俗的口碑,點映也收獲了衆多觀衆的認可,“每位父親都走該走進電影院”、“太好看了從頭哭到尾”.....
《銀河補習班》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80、90年代,講述了一對父子跨越漫長時光,收獲愛與成長的親情故事。
鄧超飾演的工程師馬皓文因一次意外事故而入獄,讓他遺憾地錯過了兒子七年的成長時光。
馬皓文出獄後,馬飛已經上初一,學習成績落後。
盡管在學校看來兒子沒有可塑之處,但馬皓文沒有放棄,而是鼓勵孩子找到心中的夢想并為之努力,用自己獨特的教育方法給予兒子自由成長的空間,教會兒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對困難的勇氣。
2個半小時的觀影曆程,我們看到了馬飛在爸爸馬皓文的鼓勵和引導下成為一個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勇敢面對這個世界的優秀學生。
影片中關于教育、父愛、以及大量曆史事件帶來的反思,深深觸動了觀衆。
教育是民族發展之基,國之大計,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關于教育,現代的家長和學校都有各種焦慮,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報各種補習班,學校也反複分析高考的嚴峻形式,倡導兩眼一睜,開始競争的狠勁來學習。
《銀河補習班》抓住了教育這個痛點,沒有否定高壓的應試教育,而是試圖引導人們發現知識的力量,找到學習的内驅力,讓觀影人都反思自己對學習的态度,反思什麼才是不引起學生反感的教育方式。
就如馬皓文所說的,考上清華北大也隻是一個過程,不是學習的最後目的。
學習、考試,隻是拉弓的過程,把弓拉滿之後,要射向的箭靶在哪,這個問題要想好,甚至一直想。
這次,鄧超和俞白眉發力了,他們從個人經驗,從做父親的生活感受出發,拍出了《銀河補習班》,給電影注入靈魂。
誠如兩人所說的:
我們不是教育專家,隻能從一個父親的角度去分享一些生活的經驗。
有了靈魂,電影才能引起人們思考,才是好電影。
教育、父愛,甚至還有馬皓文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的遭遇,《銀河補習班》能引發觀衆思考的地方有很多,擊中了中國人的思維和思考模式,也擊中了很多不能直言的社會現實。
世界上沒有笨小孩兒,隻有沒教育好的小孩。
一個學校有很多孩子,很難要求學校照顧到所有學生。但對家庭來說,孩子就是唯一,家長的醒悟比教育的改變更重要。
《銀河補習班》就證明了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能讓“缺根弦兒”的所謂差生,變成世界上最優秀的宇航員。
鄧超所飾演的馬皓文一直在努力給自己孩子一個相對自由的教育環境,他對孩子的要求隻有一個,“不要停止想”。
言傳身教帶動馬飛學習;
帶馬飛感受自然,思考為什麼古人能寫出“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名句;
帶馬飛一路旅行到南海看航天展,在旅途過程中馬飛看到的新鮮事物都演化為他自己的知識,寫出了關于“不可錯過的時光”,這篇帶有自我獨立思考的文章。
除了内容給力,鄧超這次的演技表現也可圈可點,将一個背黑鍋入獄但心裡仍信念不滅,為兒子擋住屈辱的父親形象演繹得深入人心。
偉大父親的表演處理不好就會懸浮,甚至引人反感。
戲裡馬皓文要對兒子講許多意義深刻的話,要和闫主任據理力争,要和班主任闡述自己的教育理念,鄧超的肢體、表情、眼神包括台詞功底,恰好讓這些略空大的東西落了地,演繹得真誠自然傳遞出一位父親的愛與睿智,感化觀衆。
當然,電影也不是盡善盡美,在教育上,過度放大了教導主任閻主任的“不可理喻”,“神化”了馬皓文對馬飛教育的可行性,過于理想化,畢竟沒有幾個家長敢拿孩子的未來做實驗。
但在這個暑假,看完《銀河補習班》,哪怕讓家長、讓學生、讓教育者發生一點點改變,對這個社會,對國家都是有意義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