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變質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通常是表現在味道,外觀,顔色等方面,面對變質的食物就不要再吃了,生命安全最重要,那麼,如何預防食物變質?下面小編就帶來介紹。
食物腐敗變質往往是有些信号的。主要體現在色澤、形态、氣味、口感等方面。
畜禽肉類:
變質後肉色發暗,脂肪缺乏光澤;外表極度幹燥或黏手,指壓後的凹陷恢複慢或不能完全恢複;有氨味或酸味,甚至有臭味。
魚類:
變質後眼球平坦或凹陷,角膜渾濁,鱗片不完整、容易脫落,褪色、變黑,其邊緣幹燥;鲫絲黏連;腹部膨脹,肌肉松弛、彈性差;有腥臭味。
奶類:
變質後呈淺粉紅色或顯著的黃綠色,或色澤灰暗;呈黏稠而不均勻的溶液狀,有緻密凝塊或絮狀物;有明顯異味。
蛋類:
變質後蛋殼呈灰烏色或有斑點、裂紋;手感輕飄,搖一搖,可以明顯感覺到蛋黃在晃;燈光透視時不透光或有灰褐色陰影;打開常見到黏殼或者散黃。
為了避免食物變質帶來的危害,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保持食物的新鮮度:購買和食用食物時,應選擇新鮮的、無明顯變質迹象的食物。
2.妥善保存食物:将易腐食物如肉類、水果等存放在冰箱中;将幹燥食物如米面等存放在幹燥通風的地方。
3.注意食物的烹饪和食用方式:煮熟食物可以殺死其中的細菌,降低變質的風險;食用食物前,要注意觀察其氣味、口感、顔色和外觀,避免食用變質食物。
4.掌握食物的保質期:了解不同食物的保質期,合理規劃購買和食用時間,避免食物過期變質。
這些變質食物千萬不能吃
1.腐爛的水果
水果在腐敗變質後會産生并積累很多真菌毒素,比如,蘋果、梨、桃子等水果腐敗變質後,展青黴素的量會逐漸增加,這也是一種神經毒素,會導緻急/慢性食物中毒,引起惡心、腹痛、腹瀉等症狀。[1]并且這些毒素還會向腐爛的周圍組織擴散,所以削掉黴變部位後繼續食用的方法,非常不可取。
2.發芽的土豆
土豆發芽後,一種叫龍葵素的有毒糖苷生物堿,含量會大大提高。一次攝入200mg龍葵素(約30g已變青或發芽的土豆)就可以使人中毒,嚴重還會要命。[2]剛發芽的土豆,龍葵素僅存在于芽附近或土豆皮中,去皮、削掉發芽周圍的部分,剩下的是可以食用的。但如果無法判斷發芽的程度,保險起見還是建議不要食用。
3.死掉的螃蟹
螃蟹死後,體内的細菌會迅速繁殖分解蟹肉,有毒的生物胺含量急劇增加,人一旦食用會導緻中毒,嚴重可緻命。[3]而且有毒的生物胺,即使是高溫加熱也無法去除,所以死掉的螃蟹千萬不能吃。
4.發黴的堅果
堅果受黃曲黴菌的污染發生黴變後,即使是少量食用,時間長了也會增加患肝癌的風險,對健康危害很大。而且黃曲黴毒素是一種劇毒物質,一般的蒸、煮等烹調溫度,都無法将其破壞掉。已黴變的堅果不能吃,如果外表看起來沒事,但吃起來有黴苦味,應立即吐掉。
食物都有保質期,變質的食物最好都不要吃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