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片。
可能犯了少數人的忌諱。
卻讓大多數人,在後台一再留言,請Sir一定再說說它。
還有不少人,想跟着主人公的足迹,也走進那座古城,踩踩那些石闆小路。
這确實是禁忌題材,因為涉及同性(反感的同學先别走,你看最後能不能被Sir說服)。
然而Sir相信,它遲早不再會是禁忌。
所以今天Sir更想說說,這禁忌是如何被導演拍得,讓絕大部分觀衆,都為之感動、難忘的。
同時,也帶你走進電影裡那個美麗的意大利小鎮——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Call Me by Your Name
這部電影帶火了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帶火了配樂,甚至帶火了意大利。
在紐約電影節首映當天,它獲得了長達10分鐘的起立鼓掌。
這可是紐約電影節有史以來最長的鼓掌。
《Call Me by Your Name》原聲專輯
電影的原聲音樂《Mystery of Love》獲得了格萊美、奧斯卡等提名,沖入3個歐洲國家音樂榜,在美國點擊突破3000萬。
而且電影也帶動了一波打卡潮,據說在取景地克雷馬(Crema),夏天在街上走着的,隻有兩種人:
沒看過《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來度假的意大利本地人。
和看過《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來打卡的世界各地影迷。
克雷馬小鎮是一個17世紀風格的小鎮。那裡的克雷馬大教堂,是文藝複興意大利最傑出的建築家布拉曼特的著名作品。這裡也是導演Luca的故鄉。導演原本打算把拍攝租用的别墅買下來,可惜資金不夠,所以他将對它全部的愛呈現在影片裡。
電影不舊,很多人記憶猶新,所以Sir隻幫你簡單重溫一下。
故事發生在1983年的意大利。
講了兩個年輕人,開始不好好說話、中間不好描述、結尾不舍分手的故事。
第一位主角,甜茶演的,Elio。
17歲,老爸是考古學教授,老媽是知識分子,平時愛看書寫歌遊泳,過着閑适的生活,但是……
青春哪有不迷茫。
Elio經常面對窗外,露出憂郁的小眼神。
另一位主角,叫Oliver。
他20出頭,紐約來的猶太青年,聰明,身材高大,第一感覺有點小神秘。
他是來教授家配合做點研究工作的。
故事并不複雜,甚至愛情也不複雜。
可别小瞧它簡單,這部片鈎子不少,而且每一個鈎子,都能準确地擊中一批人。
第一個鈎子,是關于夏天的回憶。
意大利不見得人人去過,但夏天,隻要是個美麗而閑散的夏天,誰都喜歡。
片中,Oliver雖然是來搞學術的,但玩起來也相當可以。
比如跑去鎮上,找本地大叔打牌喝酒。
比如光着膀子,在陽光底下跟美女打排球。
他還會聽Elio彈琴,一起遊泳,吃各種一咬下去就飙水的好吃水果……
這種夏天的美好畫面,讓很多觀衆都産生了聯想,這就為後面的共情打下基礎。
Elio家在克雷馬近郊,莫斯卡紮諾(Moscazzano),17世紀的格裡菲尼·阿爾巴戈尼别墅(Villa Vimercati GriffoniAlbergoni)内。劇組花了近一個月清空别墅,然後布置了從不同地方搜來的家具古董以及雕塑,隻為營造出充滿閱曆又輕松的家庭氛圍。
第二個鈎子,是它夠潮,能夠擊中年輕觀衆。
是那種時裝周的潮嗎?
不是。
是複古的潮。
而且是很多中年人穿出來醜……但裡面主角一穿就很有味道的潮(這就真厲害了有沒有)。
電影裡是八十年代。
兩個主角穿的海魂衫、Polo衫、小鳄魚條紋T恤、人面紋襯衫……很多網友都眼饞。
最騷氣的,是那種很短的平角短褲。
其它什麼還有小獅子鞋帶手鍊、卡西歐f91w手表、匡威Pro leather……行了,再說這篇要跑題。
一部老小說,一個老故事,就這樣給很多觀衆,留下了年輕的第一印象。
光有上面這些當然不夠。
愛情片,關鍵是戳心。
可這是同性電影,導演如何保證能讓所有觀衆産生共鳴?
首先,要有能擊中所有人的情感細節。
很奇怪啊,愛情這東西剛剛開始,有一方總是謹慎,甚至可能是抵觸的。
就像Elio。
他開始并不喜歡這個外來者。
他覺得這個美國來的傲慢家夥,随意、無禮,嚣張……
Oliver吃早餐,把雞蛋殼敲的滿桌都是,Elio不爽。
Oliver晚飯總是遲到,甚至缺席,Elio也不爽。
Oliver和年輕的姑娘在一起,Elio更不爽。
所以你明白了嗎?
不是Oiver有問題。
而是青春期的Elio,自己心裡别扭(愛過的人都知道)。
好,愛情Sir就說這麼多。
為了讓異性戀觀衆也能有體會,導演還加入了兄弟情——
不是每個成長的少年,都會幸運地遇到一個引路者。
父親是,但父親畢竟不能一起玩,一起成長。
而Oliver,就承擔起了這樣一個陪伴成長,順便打開Elio心扉的角色。
他察覺到Elio的緊張和别扭,會告訴他放松,夏天多好。
他會時不時去了解Elio的心理,察覺他内向外表下到底藏了什麼。
電影裡很有意思的一段,是Elio彈琴。
他明明能彈好,但就是不好好彈。
一會用李斯特去彈巴赫,一會又用布索尼彈李斯特的巴赫……
聽不懂沒關系,總之,Oliver顯然看出了Elio的鬼馬個性,以及他躁動不安的小才華。
當然這裡面也會夾雜着暧昧的情感,Sir查了下原文小說,裡面是這樣寫的:
從第一次彈,我就很清楚這部作品的哪個樂句撩撥了他。每當我演奏到那一段,都把它當作一份小禮物送給他。
就這樣,導演将友情、愛情、青春期困惑等等複雜的情感交織在一起。
愛情的味道,被沖淡了。
然後,就要做減法,去掉那些可能讓主流觀衆不舒服的細節。
如果你從頭到尾認真看過片,你肯定會發現,它和一般的同性片不同。
它不刺激,也不難理解。
導演曾在采訪中說:
我并不想把它拍成同志電影。這部片是在講我們如何認真對待一段感情,成為你想成為的人,讓自己陷入對方的凝視當中。
經過導演的操刀,它讓這種特殊的情感超越了性别,甚至有點超越了友情和愛情。
前面我們說了,導演想要消解同性或異性的單一視角,找到一些共通的情感。
于是,做減法。
作者在電影裡悄悄露面,演了Elio父親同志朋友中的一位。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是根據作家安德烈·艾席蒙(André Aciman)的同名小說改編的,盧卡導演接受劇本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删。
裸露,删。
大量同性戀人的内心獨白,删。
最後那場戲,其實在小說裡有長達幾十頁的内心獨白,全部被删……隻剩下Elio一人看着火堆。
而且電影的拍法也有意思。
一般類型片,幾乎不可能完整地遵循故事發展順序,總是拍完A地的幾場戲再去B地,這樣省時省力還省錢。
但本片不是,它是老老實實按照時間線性順序拍的。
導演的目的很簡單,為了真實感:
我想和觀衆一起見證演員和故事的成熟。
導演和兩位主演,在拍攝前就住進了克雷馬。
他們一起做飯,一起放電影看,一起去小鎮吃東西,這樣才培養起了一種當地生活的閑散感。
如此,夏天的記憶,外表的時尚,小鎮的舒适,成長的困惑……
終于一起作用,消除了我們對一場戀愛的陌生感。
減法做完了。
加法有嗎?
打動觀衆的不止是愛情。
更多的人,從裡面收獲了人生感悟,堪稱高級。
這是個非典型的高知家庭,影片中爸爸“另類”的教育方式,擊中了很多觀衆。
他屬于“博學助攻”型。
Oliver才剛來沒多久,他就在學生面前裝蠢,故意用一個語法錯誤,測試這個新人。
他在暗示,知識是用來鑽的,不是用來裝的。
發現Elio和Oliver有點别扭,他就開個車,帶他們去加爾達湖打撈文物散心,暗暗化解兩人的矛盾。
加爾達湖(Garda—Jamaica Beach)是意大利境内面積最大的湖泊,這裡除了自然風景,還有羅馬遺址、城堡和小鎮。
電影裡出現的卡圖魯斯石窟,就在錫爾苗内半島的頂端,這個石窟是一座建于公元1世紀的羅馬别墅的遺址。
爸爸還邀請了兩個“特殊的客人”來家裡做客,此時的Elio,面對穿粉色西裝的同志還一臉嬉笑,爸爸卻警告他:
不允許在背後恥笑他們
你已經足夠大了,要接受别人本來的樣子
他也在告訴Elio:
接受别人的同時,其實也在接受自己。
而媽媽,屬于“看破不說破”型。
她明明看到了兒子的暧昧,但不試探,不詢問,也不反對,隻是旁敲側擊講了個故事。
這才讓Elio終于鼓起勇氣,對Oliver表白。
隔着一戰士兵紀念碑,埃利奧表白了他的苦惱心聲。這裡是潘蒂諾鎮(Pandino),在克雷馬附近。
這樣的父母,真是偶像。
這部片之所以能打動大衆,最終的最終,是因為有這樣一對父母,營造出這樣一種氛圍——
理性、寬容。
它不僅化解了同性歧視,甚至也化解了種族和其它一些階層歧視。
最終,elio也敢于承認自己是個猶太人,帶上了猶太象征的六芒星。
這不是Sir硬說的。
而是很多網友,都被影片裡這位爸爸的“親子瞬間”所打動。
請你感受你所感受的,你有過一段美好的友誼,也許超越了友誼,我很羨慕你,在我看來,多數父母會希望這一切煙消雲散,祈禱他們的孩子就此放手。但我不是這樣的父母。
為了快速愈合,我們從自己身上剝奪了太多的東西,以緻在30歲時,感情就已破産。每開始一段新的感情,我們能給予的便越少,為了讓自己不再有感覺而不去感覺,這是多麼浪費!
如何過你的一生是你自己的事。你隻要記住,上天賜予我們的心靈和身體隻有一次……現在,你充滿了悲傷痛苦,别讓這些痛苦消失,也别喪失你感受到的快樂。
這段長長的父親獨白,diss了很多保守派家長作風,同時也安撫了無數兒女。
被網友稱為“全片最暖獨白”。
很多人因為這段話哭個不停,說怎麼我就沒遇到那麼好的父母。
所以說到最後。
身為“那大部分人”,我們到底能從中學到什麼?
我們看見導演和作者花費心機和精力,去雕琢故事、埋鈎子,又是為了什麼?
有人說看同性電影“想吐”,Sir可以理解你的生理排斥。
但選擇敵視,有必要嗎?
Sir不是在号召你變得博愛,隻是,要不要讓自己寬容一點點。
因為無論你是否反對,世界在變寬,這是世界的趨勢。
電影裡爸爸教會兒子的是,感受。
感受别人,感受世界,從而能更好地感受自己。
好電影教會我們的,僅此而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