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11歲小男孩患上骨腫瘤

11歲小男孩患上骨腫瘤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8-28 18:00:53

  近日,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骨科的董蘇偉博士收到一條短信:“董大夫,我今天能擰毛巾了!感謝您保住了我這條胳膊,給了我二次生命!”這條短信是一個月前手術出院的患者發來的。這位患者之所以這麼開心地向董蘇偉報喜,是因為在遇到董蘇偉之前,患者和家屬打算截肢保命。董蘇偉用3D打印技術為這位年輕的患者再造尺骨,不僅保住了他的胳膊,而且恢複了全部功能。

  11歲小男孩患上骨腫瘤(15歲男孩患上骨腫瘤)(1)

  晴天霹靂:15歲少年得了骨肉瘤

  15歲的小陳和同班同學起了糾紛,動手幹了一架。因為被同學及時拉開,雙方都沒有受傷。原本這件事誰也沒放在心上,但是自從那次糾紛之後,小陳就覺得自己的左邊小臂隐隐作痛。剛開始小陳沒敢告訴家長自己在學校和同學打架的事情。但後來小臂越來越疼,他忍不住告訴了家長。爸爸媽媽認為這隻是孩子青春期生長痛,告訴他過幾天就好了。過了幾天小陳晚上睡覺的時候經常被疼醒。這時候家長才意識到問題嚴重,趕緊把小陳送到當地醫院檢查。

  在醫院檢查後,小陳胳膊疼的元兇找到了:骨肉瘤!醫生建議手術切除。随後小陳便在當地醫院做了手術,但預後并不理想,術後兩個月骨肉瘤複發。小陳隻能借助化療和靶向治療控制病情。當地醫院的醫生告訴小陳及家長,胳膊保不住,早晚得截肢。這一消息對小陳和家人來說如同晴天霹靂,年僅15歲的花樣年華,小陳不想早早落下殘疾。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小陳和他的家人遍訪名醫,希望能保下小陳的胳膊,但幾乎所有醫生的建議都是截肢保命。醫生說,因為小陳此前做過一次截骨手術,二次手術風險較大,截肢是最保險的保命措施。

  一線生機:3D打印保住手臂

  在求醫問藥的過程中,小陳家長聽說徐礦總醫院骨科口碑好技術強,抱着試一試的心理,家長帶着小陳來到徐礦總醫院找到董蘇偉博士。董蘇偉仔細為小陳做了檢查後,知道了此前的醫院為何不願意為其保肢治療。

  “我們經過仔細檢查,發現腫瘤沒有浸潤患者的其他組織,這是保肢的前提條件。其實即使小陳此前做過手術,保住他的左臂也不難。難的是既保住小臂又不能喪失小臂的功能。”董蘇偉說,“小陳骨腫瘤的部位是小臂尺骨中段。這裡有尺神經、桡神經、正中神經通過,而且動脈靜脈血管豐富,第一次手術後已經破壞了這裡正常的解剖結構。稍有不慎就會破壞神經,讓手臂喪失功能。”

  經過多次開會讨論,董蘇偉博士團隊為小陳制定了钛合金3D打印尺骨移植的手術方案。“因為第一次手術破壞了患者左側尺骨,無法以左側作為3D打印的參照。我們用患者右側手臂的尺骨作為參照打印了一個新的尺骨。”董蘇偉說。董蘇偉及其團隊像繡花一樣,避開患者的血管和神經,把3D打印的尺骨植入小陳體内。術後小陳一邊接受化療一邊進行康複訓練,出院一個多月,小陳的手臂就完全恢複了功能。

  千萬小心:這種腫瘤青少年多發

  董蘇偉告訴小陳,骨腫瘤多發于12至20歲的青少年。他的病和同學打架沒有關系,相反他還應該感謝那位和他打架的同學。在外力的作用下骨腫瘤的疼痛提前爆發。如果不是和同學打架,小陳不會這麼早确診自己骨腫瘤。

  惡性骨腫瘤為什麼愛“招惹”兒童和青少年?董蘇偉告訴記者:“主要是因為青春期的孩子處于骨骼的快速生長期,成骨細胞受到外界不利因素影響後,容易發生瘤變和惡變。”

  在骨肉瘤早期,多數患者能摸到腫塊,大約一半患者會有“夜間痛”,而到了晚期,基本所有患者都會有“夜間痛”。董蘇偉指出,時常有患者家長誤将夜晚發作的腫瘤痛當成“生長痛”,出現在關節的腫塊當成“運動損傷”,貼藥膏“活血化瘀”,卻不知道此舉反而加速促進腫瘤生長。

  如何區分生長痛和骨腫瘤引起的疼痛?董蘇偉告訴記者:生長痛和骨腫瘤痛一般都是發生在夜間,但是生長痛一般發生在膝關節和腳踝關節,骨腫瘤痛可發生在任何部位。生長痛的感覺是麻,而骨腫瘤痛是針刺樣或者刀割樣疼痛;生長痛是間斷性的,骨腫瘤痛開始是間歇性的,慢慢可以發展為持續性疼痛;生長痛沒有局部外在表現,骨腫瘤患者局部皮膚會出現腫脹,日益增大,皮膚的溫度會升高;生長痛不伴有全身表現,骨腫瘤痛常有消瘦,發熱和厭食等症狀。“當參考以上6個方面後,仍然無法判斷孩子是生長痛還是骨癌痛時,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到醫院就診,并進行照X光片/磁共振檢查。一旦發現異常,通過穿刺活檢,多數可以獲得明确診斷。”董蘇偉說。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趙天

  校對 盛媛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