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張藝謀2008采訪

張藝謀2008采訪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23:39:53

張藝謀在《十三邀》中接受許知遠采訪時曾說:“我不太愛惜自己的羽毛,也不太精心打造自己的品牌。”當許知遠問他:“你覺得這些年最重要的失敗是什麼?”張藝謀也坦然回答:“有一些電影不盡人意,但這都是我預料中的結果,砸了就砸了。”

張藝謀2008采訪(十三邀張藝謀砸了就砸了)1

1、過分珍愛自己的羽毛,你将永遠不可能淩空飛翔。

張藝謀是“第五代”電影導演的頂尖人物。但即使成名以後,他也沒有被名聲所累,仍願意做各種各樣的嘗試,基本沒有停下來的時候。

因此,他的作品才會呈現出多元化的風格,商業片、文藝片、武俠片、戰争片都有。如果把電影比喻成一個産品,那麼從産品角度來說,張藝謀就像喬布斯一樣,是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優秀産品經理 ,他們更多關注産品本身,所以才會做出偉大的産品。

其實張藝謀就像他最欣賞的偶像導演諾蘭一樣,有足夠的成就和底氣才敢任性說出“砸了就砸了”這樣的話。因為隻有當他們有能力把話語權和決定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時,投資方和公司才不能左右他們的思想。

樊登曾經在視頻中說過:“你一定要逼自己優秀,然後驕傲地活着。”

因為隻有自己足夠強大,你才能做真實的自己!才不會被别人的思想所左右!

張藝謀2008采訪(十三邀張藝謀砸了就砸了)2

2、拍完電影《長城》後,隻想做回自己。

許知遠:在這麼一個大型的爆米花電影《長城》制作中,現在回憶起來最重要的收獲是什麼?

張藝謀:我長了很多見識,但同時也看到了其中的糟粕。看到我們的優勢,人就會清醒很多。我把三年多的時間搭在那個電影上,最後大家一罵聲。我才得出結論--其實是一個大白話--做回自己。

每個人心裡都知道要做自己,道理誰都懂,但隻有真正經曆了,實實在在走過了那條選擇分岔的路口。才能體會到這麼樸素的真理。

一開始張藝謀隻看到了好萊塢電影明星做人嚴謹、心态平常的優點,即使奧斯卡明星也要參與角色面試。當時他希望中國也能慢慢形成這樣的行業規矩。

但慢慢地,當他親身感受到國人一直嚷嚷着要推行的好萊塢制片人化以後。開始體會到創作不自由對于導演來說是怎樣的一種禁锢。

所以張藝謀拍了三年《長城》後,非常懷念在中國做導演的日子。

因為張藝謀就像日本演員高倉健信中所告誡的那樣活着。他一直堅持自己内心對藝術的選擇,不願被制片人束縛和控制。

所以當張偉平憑借着大股權和大資本入主開始指揮和控制張藝謀的時候,張藝謀選擇了離開。

要賺錢還是要藝術?我想這就是張藝謀交給全世界的答卷。

張藝謀2008采訪(十三邀張藝謀砸了就砸了)3

3、心中困着魔鬼,所以難出精品。

許知遠:甚至因為注水,本來的人才也給注沒了。

張藝謀:所以越來越難有十年磨一劍的東西,越來越難有真正有力量的東西。本來創作就有很多天然的限制,自己也有各種雜念,心中還有魔鬼。除此之外 ,整個社會也太過于浮躁,過于急功近利,所以精品很難。

這是一個躁動的時代,娛樂多元,但精神匮乏。

中國有最多的人,最大的市場。但東西越多,發展越快,信息越多,反而好作品越來越少了。

因為人才的成長自有它的規律,它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速度。市場又不願意等,所以隻能注水。

這樣浮躁的社會容易出快餐文化、容易出爆款産品,卻很難再有人願意用十年來打造一個精品。因為還沒等到十年,你的東西就過時了。

張藝謀2008采訪(十三邀張藝謀砸了就砸了)4

4、我們俱往矣,前浪甘死沙灘上

許知遠:你應該成為一個镖靶,是吧?

張藝謀:如果是這樣也很好啊。張藝謀這套過去了,我們俱往矣,前浪死在沙灘上--如果能叫前浪的話。

吳曉波曾經說過:至少要在同一片沙灘上,後浪掀起,前浪還在,後浪才能把前浪拍死在沙灘上。

張藝謀做為導演,他為自己能成為導演界的前浪而感到滿足。因為如果想被拍死在沙灘上,至少要先成為一朵浪花。否則就隻能做為一灘死水消失于大海中。

當張藝謀作為導演界的前浪,他又看到了後浪的辛苦與掙紮,拼搏與創新。所以他希望後浪們能甩開前浪,哪怕以此證明張藝謀那套确實不行了。

因為隻有一個時代被超越了,才會湧入新鮮的血液,才會有新的開始,才會有進步。

這是張藝謀作為一個電影人最清醒的自白:我沒有那種超越時代的欲望,能把眼前事做好就不錯了。你放心,人走茶涼。

張藝謀2008采訪(十三邀張藝謀砸了就砸了)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