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物質都是由分子所構成的,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所構成的,所以我們也可以說物質是由原子所構成。這樣就帶來了一個新的疑惑?
我們有的時候常常會聽到一句話,即物質是由元素構成的。那麼元素又是什麼東西呢?難道它是原子進一步細分的事物的名稱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事實上,元素和原子之間既有聯系,又有着很大的區别。
首先,元素是一個宏觀概念,而原子則是一個微觀概念。對于元素我們隻講種類,不講個數。舉個例子,我們說水分子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所構成的,我們不會說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元素和一個氧元素所構成的。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元素其實是一大類原子的統稱。
我們知道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所構成的。以碳原子為例,所有種類的碳原子均有六顆質子,但是其内部的中子數則并不相同。因為中子數不一樣,所以我們不能說這些碳原子都是一樣的,它們各有各的名字。
但是它們都可以叫一個共同的名字,碳元素。也就是說不同種類的碳原子在元素的角度上是歸于一起的。
這樣除了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外,我們又學會了一種以元素的宏觀角度來觀察世界。
從元素的角度來看,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由一些最基本的物質組成,而這些最基本的物質就叫做元素。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構成的,人的骨頭主要是由鈣元素構成的……
目前人們總共發現了118種元素,其中1~94号元素是天然存在的,而94~118号元素都是人造的。盡管元素的種類不多,但是通過将他們以各種形式組合起來所形成的化合物則是無窮無盡的。我們将各種元素組合起來所形成的物質稱為化合物。
比如同樣是碳元素C和氫元素H,如果是一個C和一個H組合就可以生成一氧化碳CO,這是做飯用的煤氣的主要組成部分。而如果是一個C和兩個O就可以組成CO2,這就是我們在呼吸中一直呼出的氣體。
目前已經有了118種元素,那麼元素這張表是否會有一個盡頭呢?
這就要介紹元素周期表了,元素周期表是由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将當時已發現的63種元素按原子量的大小進行排列所制成的。目前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核内質子數目的多少來排列的。
雖然不同種類的原子中中子的數目是不一樣的,但是質子的數量是不變的。所以我們以質子的數量來界定一個元素,同樣也按照質子的數量來對元素進行排列。比如氫元素隻有一個質子,所以它排在第一個,而氦元素擁有兩個質子,所以它排在第二個,以此類推。
而目前原子核内最多可以容納多少個質子和中子還沒有定論。所以具體存在着多少個元素也是不清楚的。
在元素周期表中,我們還發現了另外一個規律。即越在後面的元素,它的半衰期越短。具體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從93号元素開始,之後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這些元素會對外放出各種射線,然後變成另外一種元素。
換句話說就是原來的這樣一種元素死亡了。而我們定義的半衰期就是放射性元素使自己原子數目的一半蛻變為别的元素所需要的時間。換句話說就是這個元素生命周期的一半時間。
所以從93号元素開始,剩餘的元素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其中93号,94号在地球上還有微量存在,而94号以後就需要人造也是因為上述的原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