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曆屆諾貝爾作家作品

曆屆諾貝爾作家作品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1 14:26:07

人生就是一場等待,漫長的等待與無聊而令人絕望,無法放棄的等待。“希望遲遲不來,苦死了要等的人”——這句話,讓人想起了“一條鄉間路,一棵樹,兩個流浪漢或是詩人,在等一個叫戈多的人,直到樹都長葉了,要等的人,也還是在明天會來中,沒有來。說放棄,卻沒有移動腳步。”這就是荒誕派經典作品《等待戈多》中的場景。

曆屆諾貝爾作家作品(重讀諾貝爾獎獲得者貝克特作品等待戈多)1

1952年,貝克特發表了《等待戈多》,作品在巴黎于1953年1月首演,創下了連續上演400多場的記錄。早在,1937年,貝克特曾在巴黎的街頭莫名其妙地的被莫名其妙的人捅了一刀,刺穿肺部,切身感受到了人生諸多的不确定性所帶來的荒誕。這大約是他創作此劇的一個原因吧。1969年,他以“因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說與戲劇作品,使現代人從貧困境地得到振奮”而獲得諾貝爾獎。這部作品沒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就以“一棵樹,一條路,兩個流浪漢”這樣的獨特情境,表達了他的個人對生存的體驗。戈多是誰?為什麼等待?戈多給了他們一個承諾,難道就是一個明天一定會來,就讓他們以各種如上吊,談話,等等方式來完成這一場等待?這場讓人感到困惑與迷惘的等待,有那麼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正暗合了心性惶然的人類,精神上與現實中的生存處境。

現代的工業文明在幾十年前所還帶來的自豪感蕩然無存。還有近期女藝人被醉漢刺死等等等,底層人物在底層的掙紮與無奈的歸宿,讓人不禁要問,這就是一個永恒的荒誕麼?然而這個作品所指向的問題遠不止于此。波卓出現了,幸運兒出現了,人生的荒誕表達到了極緻。面對波卓的雞骨頭,幸運兒貪婪地看,愛斯特拉岡也在看,并問波卓還要不要骨頭。波卓将他推給了幸運兒,幸運兒不作聲,愛斯特拉岡蹿上去撿起骨頭。波卓的優越感出來了:“我不喜歡這樣”。還什麼比對尊嚴的羞辱與蹂躏更讓人憤怒?然而,為奴者,怕做不了奴,妥協,非奴者,卻要嘗嘗做奴隸的味道。這與那些貪污高官,被查前高調作秀,被查後精神崩潰,學豬狗叫;這與有些小人物初時見人不敢說話,進了權力機構有了個身份就對小商販惡語與手腳并用,生怕不能為人知,當被掀翻在地又夾起尾巴,有人唾之不敢吱聲,偶而也會說我祖上也是有錢人。待到又複如從前,霸氣又生,何其似。幸運兒在全劇幾乎沒有台詞,唯一的台詞卻是大開大合氣勢恢宏,令人歎觀止。貝克特為了更好表達出這個效果,1300多字的獨白,一氣呵成,除了結尾在三個标點外,無一标點。把為奴者内心的憤怒表達的恰如其分。

曆屆諾貝爾作家作品(重讀諾貝爾獎獲得者貝克特作品等待戈多)2

第二幕戲中,樹長出了葉,戈多還是沒有來。戈多是誰?從作品的描述中可以推定,戈多是一個富有者,等他的人從未與他見過面,而他的承諾卻又讓人不得不等,哪怕是枯樹生葉,哪怕人腐了,朽了。第二幕,波卓與幸運兒一個瞎一個瘸,從主仆變為相依為命,而兩個流浪漢還老樣子,這似乎暗合的時間的流轉與永恒在一個共有的空間所創造的荒誕無稽是何等的驚心動魄!這與卡夫卡《城堡》中城堡與土地測量員,《在法的門前》中的門衛與行人是一樣的荒誕,隻是這一種荒誕昭未的是人類生存困境的悲劇是無法改變的。而貝克特的戈多則是一種希望,哪怕是遲遲不來的希望,也還有可以讓人活下去的理由。

重讀《等待戈多》在這個城市化進程愈演愈瘋狂的年代,人生不确定性因素所給人的惶然,就更甚于此了,其實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戈多,都在期許戈多的到來,隻要有戈多說明天會來,就一定會有希望,戈多就一定會以真面目示人。無論我們如何的抱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來好,而化解這等待中的困苦,就是讓苦等人能夠有尊嚴的活,苦等的人也似乎要放慢生活的節奏,戈多就會在不遠處出現,比竟,小男孩還會不斷來為我們打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