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屬于河南管轄,黃岡屬于湖北管轄,河南被視為北方,湖北則是南方,從表面看信陽和黃岡天差地别,但實際上這兩座城市相接壤,人文風俗相近,城市發展軌迹類似。
信陽浉河兩岸風光
信陽和黃岡都是農業大市,洛陽和襄陽則是工業大市,工業實力強勁。信陽最出名的産品大概是信陽毛尖,而黃岡最出名的産品中有英山雲霧茶、羅田闆栗等,這些産品毫無例外都是農産品,而提到洛陽,能想到一拖生産的拖拉機,提到襄陽,能想到東風生産的小轎車,從這個側面便可以上面四座城市發展的差異性。
為何信陽和黃岡不是工業大市?我國成為工業國的曆史并不久遠,在1949-1978年還徘徊于從農業社會向工業化初級階段過渡的時期,這一階段成長起來的工業城市很少,共同點要麼有較好的工業基礎,要麼擁有礦産資源,才能得到重視并成長起來。
以洛陽為例,1944年日寇進犯洛陽,導緻洛陽工業毀于一旦,20多年的積累付之東流。到1949年建國時,洛陽的工業總産值隻有460萬元,工業基礎十分薄弱。
洛陽隋唐國家遺址公園
“一五計劃”是洛陽工業發展的轉折點,這一時期國家在洛陽落戶了多個大型工業項目,有一拖、礦山機器廠、滾珠軸承廠、耐火材料廠等,每一個都是當時全國一流大廠,為何這些大型項目落戶在洛陽,而不是信陽?
因為洛陽周邊礦産資源豐富,而信陽在當時沒有發現大型礦産資源,所以一直沒有受到重視。黃岡的情況和信陽類似,黃岡的隔壁黃石在計劃經濟時代是工業明星城市,原因何在?主要是因為有大型礦産——大冶煤礦。
信陽和黃岡不光沒有大型礦産,而且下轄多座縣市地處大别山區,存在交通不便的問題,山多,還沒礦,工業實力弱一些就很正常了。
黃岡遺愛湖公園
但是有句話叫“得之東隅,失之桑榆。”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過早的基于GDP理念的 開發可能導緻城市自然環境的破壞和地區生态系統的失調,信陽和黃岡目前最大的資源就是青山綠水,自然生态環境較好,過去依靠礦産資源發展起來的城市,如今不少已經被列入到資源枯竭城市名單中,要資源沒資源,要環境沒環境。
信陽和黃岡可以發揮其自身優勢,大力發展第三産業,比如旅遊業,你贊同這種觀點嗎?歡迎留言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