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農曆第一次立春時間:2023年2月4日,星期六,農曆正月十四;
2023年農曆第二次立春時間:2024年2月4日,星期日,農曆臘月廿五。
迎春
立春即春季的開始,時序進入春季。此時雖依然春寒料峭,但寒冬已盡,春回大地,萬物複蘇,大自然生機勃發。所以古人重視立春,有迎春之儀。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然後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過去在每年的皇曆上都有芒神、春牛圖,以及“龜子報春”、“銅鼓驅疫”等,都是當時過立春節日的重要活動。
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規矩,主春事。浙江地區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舉。立春前一日擡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時又祭太歲。太歲為值歲之神,坐守當年,主管當年之休咎,因此民間也多祭之。迎神時多舉行有大班鼓吹、擡閣、地戲、打牛等活動。。其他一些地區則貼春風得意等年畫。廣州地區則在立春前後,擊鼓驅疫,祈求平安。
糊春牛
糊春牛這項風俗活動是在立春前開始進行的,按傳統的作法,由縣政府(縣衙)聘請紙紮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縣城聚會,精心制作春牛圖像。一般用竹篾綁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紙,塗上顔料,一個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謂糊上紅黃色的紙多,當年就“五谷豐收”;糊上黑色紙,當年收成不好。所以知縣安排多用紅黃紙,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後,舉行開光點睛儀式,即設立香案,頂禮朝拜。
打春牛
鞭春即打春牛,亦稱“鞭春牛”“鞭土牛”,立春日将泥塑春牛打碎,這是農耕文明時代的遺風。通過打春牛之俗,提醒農人,春天已到,應該不違農時,及時播種谷物,祈願一年五谷豐登,國泰民安。鞭春之俗與祈求豐收相關,是一項較為古老之節俗。有用以桑木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專供“打春牛”風俗活動用的“牛”。迎春為了迎春,先在縣城郊區選擇一片風水好地,搭起“春棚”準備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
打春牛,又稱鞭春牛、鞭土牛,起源較早,後來一直保存下來,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布《土牛經》後使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鞭春牛的意義,不限于送寒氣,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術意義。不同地區迎春牛均有其特點。迎春牛時,依次向春牛叩頭。拜畢,百姓一擁而上,将春牛弄碎,搶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欄内。由此看出,鞭春牛還是一種繁殖巫術,即經過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欄内就可以促進牛的繁殖。
咬春
立春日時令飲食是作春餅、贈春盤、食春菜等飲食之俗,以迎春、慶春。春餅是立春日典型的時令食品,從魏晉南朝時代起,人們迎春食春餅。《荊楚歲時記》載:“立春之日,親朋會宴,啗秦餅、生菜,帖‘宜春’二字。”春餅是一種薄面餅,取生菜、果品、餅、糖等置于盤中,取迎新之意,時稱“春盤”,也可贈送親友品嘗。
踏春
立春後,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喜歡外出遊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這也是春遊的主要形式。
立春祭
在主要的古老傳統節日,拜神祭祖慶典是做節的一大主題,任何一個古老傳統節日均具有濃厚的節日祭祀的色彩,并具有一套或簡單、或繁複的祭祀禮儀。立春祭是一項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立春祭活動内容包括祭春神(主管農事的春神句芒亦稱芒神)、太歲、土地等衆神,還有鞭春牛、迎春、探春、咬春等活動。浙江地區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舉。立春前一日擡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時又祭太歲。太歲為值歲之神,坐守當年,主管當年之休咎,因此民間也多祭之。從傳統的幹支紀元規則上來講,立春之時就是新舊太歲進行交接之時。太歲神對應六十甲子,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當值,在當年當值的太歲謂之“值年太歲”。太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阏,在辰曰執徐……拜太歲是中國民間一種化煞消災、祈福納吉的古老傳統習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