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就有了。漢文帝時,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将元宵節确定為重大節日。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逐漸演化為“元宵節”。
鬧花燈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于西漢,興盛于隋唐。隋唐以後,曆代燈火之風盛行,并沿襲傳于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挂,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着觀燈的群衆。
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傳統民間都要挂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衆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
耍龍燈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時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後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衆性技藝表演。高跷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
舞獅子
舞獅和舞龍,每逢元宵節,或者開業、慶典都會舞獅或者舞龍來助興,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現獅子的溫馴,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獅表現獅子的兇猛,有騰躍、蹬高、滾彩球等動作。獅子和龍都是吉祥物,比如獅子滾繡球、二龍戲珠等,舞獅和舞龍,其實也是一種祈福活動。
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于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
吃元宵
元宵作為一種食品,由來已久,由皮和餡組成,皮通常為糯米粉,餡通常為豆沙、芝麻、白糖、棗泥。形狀呈圓形,味甜。寓意團團圓圓、甜甜美美。每到正月十五,我國不分南北,都要吃元宵(冬至節南方吃元宵,北方吃餃子)。元宵節吃元宵,表示這一年事事順心、團團圓圓、生活甜甜美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