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子佩,點擊右上方【關注】 ,專注分享讀書心得和生活感悟,和你一起成長進步。
【圖片來源/子佩】
文:子佩 | 排版:子佩
你有過這樣的經曆嗎?
本子上列的任務清單總也完成不了,工作上要做的任務總是往後推,生活中的一些目标從來沒有實現,甚至都沒有嘗試過。
而在之後的日子裡,又會覺得悔恨不已,内疚、失落,進而覺得自己的人生很失敗。
當“拖延”已經嚴重影響到情緒,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地自我否定、自我貶低,并且伴生出焦慮症、強迫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時,我們将其稱為“拖延症”。
拖延現象已成為心理學家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我們當中的大部分人雖然沒有到達拖延症的程度,但是或多或少都有些許拖延的症狀。做事情拖拖拉拉,想要做的事和定下的目标總是達不成。
我曾經也是個很拖延的人,本子上的計劃總是列得滿滿的,心裡想做的事多得數也數不過來,然而一年過去了,計劃還是那個計劃,進度卻沒有絲毫進展。
以至于自己一度覺得十分挫敗,甚至想要開始擺爛。我意識到這樣下去不行,于是開始積極地尋求解決辦法。
最後我總結出來了這幾個超有效的方法,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煥然一新。
現在子佩把它分享出來,建議大家點贊收藏這篇文章,學會這7種方法,徹底擺脫拖延症。
01、設置明确目标,清晰人生規劃。
在《小狗錢錢》中有這樣一句話:“為自己做個夢想相冊,每天不斷看看照片。”
在人生道路上,我們時常會有許多想要做的事情,然而那些目标卻太散,太過于模糊不清了。
有時候,我們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所以首先,我們得先問問自己,究竟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在這個基礎上,再去确認人生目标和規劃。
當目标被清晰地寫在紙上,我們每天看到的時候,都會立刻回想起來,就會願意去付諸行動。
02、寫下時間清單,制定合适的任務量。
确定了大方向之後,我們需要把大計劃分成一個個切實可行的小目标。
可以先把簡單的事情做完,然後再一步步攻克難關。
在完成小目标時,我們内心還會獲得一種成就感,可以讓自己的積極性變得更高。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助時間清單,将每天要做的事情一件件寫下來。
明确自己在什麼時間要做什麼事,防止時間偷偷從指縫溜走。
比如在幾點到幾點,要完成什麼任務,上午九點到十點,兩個小時内要寫完一篇文章。
當定下一個完成時間和最後的期限,就可以給自己緊迫感,督促自己完成任務。
不過有一點要提醒到的是,這個時間清單的任務量一定要切實可行,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了。
任務太容易的話,會讓人分心去做别的事,太難的話,則會讓人不自覺地想要放棄。
把握好這個度是很重要的,大家可以多嘗試看看,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03、專注一件事,學會獎賞自己
在一段時間内隻專注完成一件事,就會更加高效率,質量也會随之提升。
在任務完成之後,還要學會獎賞自己。
“隻學習不玩耍,聰明的孩子也變傻。”是美國很流行的一句諺語。
如果人們在一段時間内隻工作,中間沒有休息,那麼不僅效率會變低,同時心裡也會産生厭煩和倦怠的情緒,其實這也是我們的身體發出的警示。
每當工作一段時間,要記得起來活動一下身體,或者閉目養神休息片刻。
時間清單上也要設置好休閑時間,這樣在工作時間内,我們會覺得更有動力。
在達成一個目标後,要記得給自己獎賞,去吃一頓好吃的,下單自己喜歡的物品,精神獎勵或者物質獎勵都可以,這個步驟不能省。
有獎勵才會讓我們進行下一個目标更有積極性,激勵自己早日完成任務。
04 不要追求完美,先完成再優化
拖延症最常見的一個原因就是有完美主義傾向。
我也是如此,每當要完成任務時,總會想要将它做得如何完美,最好不要出現任何錯漏。
然而實際情況是,我經常會覺得難度太大而将事情一直拖延下去,因為根本沒人可以做到完美。
以前在寫小說的時候,我總是喜歡反複修改句子,常常一個小時過去了,我還在那一百個字裡磨,弄得自己精疲力盡,任務量也沒能達成,整個人變得沮喪又氣餒。
于是我隻好經常告訴自己初稿都是垃圾,修改才是王道,先完成再優化。
不然我的文章根本寫不下去,就在那裡一直改。
事實上,我不糾結了之後,寫稿子的速度會快上很多,而且在完成的第二天再去修改,常常會比我第一遍磨蹭半天寫出來的文字還要好上很多。
所以先完成才是正事,對自己要求不要太高,隻有先完成了,我們才可能會進步。
如果我們連嘗試都未曾有過,那也永遠不會有成功的概率。
5 減少幹擾,建立儀式感。
當我們身邊擺着其他有趣的東西,例如手機,我們就會不自覺地被吸引過去,很快一整天就被刷過去了,等到回過神來時又會懊惱不已。
這時就需要建立儀式感了,比如在打算寫作前,先将桌子清理幹淨,多餘的雜物挪開。
需要用到的資料整齊得擺好,放在手邊就可以夠到的位置,以減少自己起身的次數。
注意力就會集中到眼前的工作上,提升我們的專注力。
06、21天一個周期,養成好的習慣
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習慣,90天的重複會形成穩定的習慣。
也就是說,同一個動作重複21天就會變成習慣性的動作。
當我們将每日任務固定下來,堅定不移地去執行,就可以為自己有計劃地塑造好習慣。
好的習慣可以讓人受益一生,相信堅持一段時間,你就可以看到效果。
07、五分鐘定律,打造強大執行力
我是個行動力很差的人,每次都在腦子裡想要怎麼怎麼做,經常會因為思慮過多,最後幹脆放棄了。
王陽明先生提倡知行合一,即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實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
事實上知行合一是很難的,就算我們知道什麼是對的,卻難以付出實際行動,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的執行力不夠。
這時我們就不能給自己太大壓力了,可以選擇先做五分鐘,給自己一個試試的機會。
真實情況是,我們一旦選擇了嘗試,就會迅速進入工作狀态。
靈感并不是等來的,而是寫着寫着就會有新點子和想法出現。
比如我不想寫文章的時候,就會先把電腦打開。
當我坐在旁邊刷手機的時候就會想,先寫五分鐘好了,當真正開始寫作時,我就會專注于眼前的事情上,常常不知不覺間就寫完了一篇文章。
其實拖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心理因素造成的。
我們由于害怕被指責,擔心事情做不好,從而将事情一拖再拖,給自己帶來了諸多負面情緒,造成惡性循環。
最後子佩想告訴大家的是,人生會有很多這樣的五分鐘,我們可以選擇慢慢來。
不用着急,也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事情總會完成的,快一點或者慢一點都沒有關系,不要和别人比較,在自己的道路上穩步前進就行了。
林肯曾說過,我走得很慢,但是我從來不會後退。
希望你變得越來越好,直到閃閃發光,照亮這一方天地。
謝謝你看到這裡,如果覺得有用的話,請随手點個贊,支持鼓勵我一下,你的點贊是我持續更新的動力,關注我不會走丢哦 ^_^
小夥伴們想看什麼分享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呀,子佩會認真去看的,比心心ღ( ´・ᴗ・` )
作者介紹:
子佩,95後自由撰稿人,學過畫畫,寫過小說,心理學愛好者,INTJ型人格。最最喜歡的還是看書,相信開卷有益,生活即修行,修行即生活。心若向陽,所到之處皆充滿陽光,願你不懼風雨,肆意生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