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月,筆者考上北京某文化公司編輯,擔任編纂書《孫子兵法戰例選》課題組組長,當時為了深入研究,我特意把《孫子兵法》重新演繹一遍。
2022年5月19日,俄羅斯紅星電視台的記者到達伊裡奇工廠進行實地采訪。根據現場的視頻顯示,記者庫斯托夫随着樓梯走進此前烏軍所防守的一個地下室,意外發現一本寫着中文名字的《孫子兵法》。
衆所周知,當時烏軍可是被俄軍困守在此地,處在外無援兵,内無糧草的絕境中,烏軍居然還研讀《孫子兵法》。不得不說,2000多年前中國古人的智慧竟然能為今天俄烏沖突中浴血拼殺之将士采納吸取用于戰争實踐,體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的巨大影響力。
放之四海而皆準
2006年11月,中國學者林東受國家教委國際交流協會委派,赴美參加艾森豪威爾基金會東北亞地區交流項目,其間,受邀在美國海軍戰争學院作《亞太安全與中國的國防現代化》的演講。演講那天正好是周末,陪同他的教授說,學校現有400人,平常很多人在中午就忙着回城裡了,今天居然有滿屋子人,說明大家對中國海軍關注的熱情很高。
但此後發生了一件更讓林東驚奇的事情,當演講會的主持人威爾森教授在送他去車站的途中,竟然興緻勃勃地與林東聊起老子和孫子,而威爾森居然能用文言文背誦《孫子兵法》全文。威爾森說,近年來他出版了一部《孫子兵法》的譯本,其中一大難題是如何翻譯“兵法”這個概念,與克勞塞維茨的《戰争論》相比,《孫子兵法》不隻是作戰之法,也不限于用兵之法,它還包括帶兵之法和為将之道。而老子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同樣是博大精深,孕育着合作安全的理念,他不禁吟誦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據悉,當年海灣戰争時期,美軍參戰官兵人手一冊《孫子兵法》。記者曾就此征詢中國人民解放軍某位營連級軍官,是否讀過《孫子兵法》和《戰争論》?後者王顧左右而言他。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或《吳孫子兵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于克勞塞維茨《戰争論》約2300年前,被譽為“兵學聖典”。現存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将軍孫武。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産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缜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現代戰争有些超過認知
在世界上享譽至上的另一本書就是普魯士軍事理論家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創作的一部軍事理論著作、首次出版于1832年的《戰争論》。
《戰争論》被譽為西方近代軍事理論的經典之作,是軍事思想史上自覺運用辯證法總結戰争經驗的戰争理論經典,為近代西方軍事思想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被譽為“戰略學的《聖經》”。克勞塞維茨因此被視為西方近代軍事理論的鼻祖。
主要憑借早年對《孫子兵法》的研究,筆者曾想就《孫子兵法》》與《戰争論》比較研究寫著一本書,但網搜意外發現已經有中國軍事科學院學者撰寫《孫子兵法與戰争論比較研究》。
1998年7月,筆者考上北京某文化公司編輯——這是筆者進入傳媒的開端。當時,公司需要出版精裝禮品書《孫子兵法戰例選》,所以,招聘一個課題組組長,領導覺得我合适,就聘用了我。
我根據領導介紹的情況,就動心了,于是辭去現有的工作,做專職編輯。
出版新書公司需要買大量書來選資料、也要閱讀一些書——世界軍事史上第一次空降作戰——納粹德軍空降西西裡島的戰例就是彼時看到的。我陸續找來許多軍事書籍(其他同事後來也找來很多軍事書籍),但是用到的大多都是古今中外軍事曆史等的,我們選取典型戰例來跟《孫子兵法》配對,這樣才能詳解這不古今中外之兵家聖典。
然後我呢,還特意花了一個月時間(就除了試用期哪怕課題組長也必須從事的校對以外)把《孫子兵法》重新翻譯了一遍。領導也是比較包容,他看見我說再重新翻譯、加深理解,也不好反對。而我在該書出版構想上他是認同的,而且沒有其他同事比我更專業……
今天,突然看到亞速營竟然也在研讀《孫子兵法》的新聞,筆者不禁一陣激動……
目前馬裡烏波爾的戰役基本上可以稱得上是已經結束。5月18日俄羅斯紅星電視台曾報道稱,俄方日前組織本國以及外國媒體參觀馬裡烏波爾的伊裡奇冶金廠,估計是為了對外宣傳俄羅斯在馬裡烏波爾取得的勝利。從2月24日沖突至今,馬裡烏波爾可以稱得是持續時間最長,俄軍打得最為艱難的一場戰役,不得不說,俄軍在馬裡烏波爾取得的勝利确實來之不易。
亞速營乃至西方為什麼如此熱衷于研究《孫子兵法》?
事實上,在這次俄烏沖突中,有許多地方都體現了《孫子兵法》的智慧。
以馬裡烏比爾的最後一戰——亞速鋼鐵廠戰役為例,普京最終沒有下令強攻亞速鋼鐵廠,而是采取了封鎖迫降的戰法,即将亞速鋼鐵廠圍得滴水不漏,俄軍有的是時間跟着困守的烏軍、“亞速營”對耗,在外無援兵,内部食物、藥品、彈藥不斷消耗殆盡的基礎上,烏軍遲早是撐不住得,對俄軍來說,隻要控制了有利地形,就可以起到以小部分兵力監管亞速鋼鐵廠的目的。而在《孫子兵法》中的《謀攻篇》,講的就是不單單以蠻橫的武力攻城,而要善用謀略。最終普京的圍困戰法耗盡了烏軍最後的抵抗勇氣,俄軍以非常小的代價完成了亞速鋼鐵廠戰役的結束……
4月21日,俄安全會議副主席、俄羅斯前總統梅德韋傑夫曾在社交媒體上援引了《孫子·九變篇》中的一段話解釋了特别軍事行動的本質: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其實如果用大白話可總結為: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要時刻做好備戰的準備才能止戰。
事實上,對于烏軍來說,何嘗沒有運用《孫子兵法》智慧進行作戰。
在《孫子兵法》虛實篇中,孫子講了避實擊虛的思想,不管是謀攻還是作戰都是有很深的指導意義。謀攻是為了不戰而勝,從對方的虛弱點着手,才能夠更好地謀求互利共赢。作戰是為了不被對方打敗,以及打敗對方,交戰需要避開對方強大的力量,攻擊對方薄弱的地方。能夠避實擊虛,作戰的勝算就能大很多。
烏軍反擊俄軍進攻基輔的幾個集團軍,沒有采取正面硬頂、以卵擊石的打法,而是采取組建許多遊擊小隊,不間斷地輪番襲擊俄軍幾乎唯一的後勤運輸必經公路,造成俄軍幾個集團軍後勤無法滿足需要、坦克師油料甚至不夠作戰,最後隻好放棄進攻基輔,全部兵力撤回。
避實擊虛的遊擊戰術是烏軍面對強大的俄軍所采取的主要作戰方式并收到局部以弱勝強、積小勝為大勝之神奇效果。
《孫子兵法》不僅僅是中國的瑰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非常大。日本松下電器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曾擔任英國空軍元帥的約翰·斯萊瑟、伊拉克戰争的美軍總指揮湯米·弗蘭克斯都對《孫子兵法》推崇備至。美國總統尼克松曾寫過一本書,名為《1999不戰而勝》,這本書也引用了很多孫子的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