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古人是怎麼寫的情話

古人是怎麼寫的情話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7 03:19:13

各位書友們,大家早上好。

記得讀書時,每年教師節我們都會寫黑闆報,上面一定要寫上“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來贊美老師對學生們的無私奉獻。其實那時并不知道是誰寫的,又是什麼意思。隻是依據字面來無端揣測。

後來失戀了,也在朋友圈寫過“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有進步的是,我終于知道作者是李商隐了。

《唐詩三百首》中收錄李商隐的詩二十二首,數量僅次于杜甫、王維、李白三人。唐朝詩歌經過盛唐、中唐充分開拓後已難以為繼。在氣勢衰微的晚唐,李商隐卻橫空出世,為晚唐這遲暮的美人,再添加上一縷嬌豔。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共讀《蔣勳說唐詩》的第198頁至第222頁,并思考幾個問題:

1. 李商隐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無題詩?

2. 你在讀李商隐哪首詩的時候,會聯想到自己呢?

古人是怎麼寫的情話(古人是怎麼說情話的)1

上古的時候,詩歌都是沒有題目的,《詩經》中的詩歌就是如此,後人為了便于區分,于是将其前一個詞作為标題,如《關雎》《氓》《靜女》等等。

古人是怎麼寫的情話(古人是怎麼說情話的)2

晚唐社會的衰亡破敗、童年的困頓、仕途的失意、親人的生離死别、愛情的不堪、身體的羸弱形成了李商隐龐大複雜的情感世界。

所以他詩裡情感的表達是多層次的,常常是一重情思裡又套着另一重情思。

看李商隐的抒情詩,你明明感覺聯想到什麼,可這種意象稍縱即逝,難以捕捉,如鏡花水月,文字的聯想魅力被發揮到極緻,令人回味無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屬《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隐最有名的是他的無題詩,這首詩以前兩個字為題,其實也相當于是無題了。

《錦瑟》道出了人到中年時對生命的感歎,神秘、美好而又傷感。

對很多中年朋友來說,李商隐很重要。生命在某一些時刻裡面,會感覺到自己最好的時間過去了,會有一點沮喪,一點頹敗。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我彈着琴,忽然覺得瑟為什麼是五十根弦,好像也在說為什麼生命匆匆沒理由就五十歲了?我彈着,唱着,思念自己慢慢消失的年華。這一生中最好的回憶是什麼?

“ 莊生曉夢迷蝴蝶”,是迷失,還是迷戀?生命中的彷徨,真實與不真實感,現在都不确定了。

“望帝春心托杜鵑”,生命或許有迷惑、迷失、迷戀,生命的真理、道理并不清楚,但有一點确定,生命的熱情還在。

“滄海月明珠有淚”,傳說在夜晚月圓的時候,蚌殼會一一打開,讓它的珍珠去吸收月亮的精華。

這是一個很美的意象,你會感覺到在一個月圓的晚上,海洋中所有的蚌殼全部張開來,一粒一粒圓形的珍珠與天空上的明月之間有了關系。另外一個傳說是,美麗的美人魚在月圓的晚上,一邊唱歌一邊哭,掉下來的每一滴淚水全部變成珍珠。

這兩個傳說合成了這句詩,意喻生命中的無怨無悔、永續不斷。

“藍田日暖玉生煙”, 溫潤的、涼涼的玉,深埋在黑暗的地下,不被人知。但在太陽升起的時候,它會感覺到太陽的溫暖,冒出一層煙霧來。

這是四個生命的經驗。李商隐把人的生命經驗複雜化,這四句詩都是在講他給自己的答案。生命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态,到底有什麼價值,有什麼意義。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生命身處華麗的時候,也許根本沒有意識到。真正的華麗是在回憶當中才發生的。

想想自己的初戀,想想最浪漫的時光,想想最難割舍的情感,大概都是“此情可待成追憶”。甚至從來沒有跟别人講過,但是在生命裡面,會反反複複被懷念,被回憶。

可是那個時候,已經過去了。

古人是怎麼寫的情話(古人是怎麼說情話的)3

古人是怎麼寫的情話(古人是怎麼說情話的)4

上帝原諒我,我居然在解剖一首詩,而且是這樣的一首絕唱。

李商隐被人稱作是唐代的“朦胧詩人”,而這首詩曆來也是注釋不一、莫衷一是的。

何焯和朱彜尊說此詩是悼亡詩;《李義山詩集輯評》說“此篇乃自傷之詞,騷人所謂美人遲暮也”;汪師韓說此詩是感慨自己壯志未酬之作,張采田亦贊成此說。

各家各言其理,但卻都無法說服對方。

詩裡用了四個典故:莊周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玉生煙。可當我們把典故一一查清之後,卻又感覺仍然沒有“讀懂”此詩。

但是,詩果真是用來解剖的嗎?

梁啟超先生在其《飲冰室文集•中國韻文内所表現的情感》中說:

義山的《錦瑟》《碧城》《聖女祠》等詩,講的什麼事,我理會不着。拆開來一句一句叫我解釋,我連文義也解不出來。

但我覺得他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一種新鮮的愉快。須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我想,李商隐的詩,美就美在無可指實。我們隻感覺到錯綜糾結于其間的各種情思,欲語還休,一唱數歎。沉吟時,萬念俱出而又萬念俱滅,唯留下那不可言說的幻美真實存在。

詩歌真正的魅力,也許就在于它沒有确切的解釋,也就是所謂的“詩無達诂”。

也正因為它沒有唯一的解釋,所以就擁有了無數可能的解釋,每一個解釋,都可以深達讀者的靈魂深處,而任何一種解釋,都無法成為詩歌最後的定論。

于是,一首詩,便具有了無數首詩可能抵達的境界,擁有了遠遠超越詩歌字數限制的空間,詩歌在這時候就不再屬于詩人,而成了讀者的私有财産,誰也無法奪去。

古人是怎麼寫的情話(古人是怎麼說情話的)5

古人是怎麼寫的情話(古人是怎麼說情話的)6

《夜雨寄北》也是大家很熟悉的一首詩:“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首詩最了不起的是從頭到尾好像什麼都沒有講。我們也無法确定他是寫給哪位朋友(或親人)的。

“君問歸期未有期”,朋友問他什麼時候回來,他也不确定。

生命好像就是流浪,所以也不知道此去一别什麼時候會再見面。最後隻好把話岔開,說你看我在四川,外面下着秋雨,水池中的水越漲越高了,“巴山夜雨話秋池”。

這很像一個電影鏡頭忽然轉開。對方一直問你什麼時候回來,問到有一點難過和感傷,忽然把鏡頭轉開去拍一直下的雨,慢慢漲起來的水池。好像是在講自然裡的風景,其實又是講心裡彌漫的一種情感。

你問我什麼時候回,我也不知道如何回答,隻好轉移話題,顧左右而言其他。顧左右而言其他的時候,是心事講得最好的時候。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又是一樣沒有直接答案。這裡面有一種獨特的趣味,如果不是我這種性格的人,說不定很不喜歡李商隐。

有些人喜歡什麼,就幹幹脆脆地講出來,可是李商隐總是繞來繞去。在這種纏繞當中,呈現生命舍得又舍不得的兩難狀态。

任何深情到了最後,都是纏繞的狀态,在知道與不知道之間,在了解與懵懂之間非常暧昧的狀态。

我想文學的有趣之處也在于此,不一定非要把事情講清楚,講得太清楚就是論文了。

古人是怎麼寫的情話(古人是怎麼說情話的)7

中國正統文學是以儒家為尊崇,李商隐這樣的詩人不會受到很大的重視,因為他私情太多,甚至會因此而受到批評。

過去文學史上将他的詩稱為豔情詩,“豔情”這兩個字在我們的文化當中有貶低的意思。一個人好好的,不去談忠孝,而是去寫豔情,其實有瞧不起的意味在裡面。

李商隐面對自己的私情時非常誠實。

這種題材很難寫,因為在正統文化的框架中,通常人們不太敢表達。我相信很多人私下裡那麼愛讀李商隐,是因為其實借着李商隐,我們的私情可以得到部分的滿足與疏解。

我們讀到他的“相見時難别亦難”,見也難,不見也難,見面時可能吵架,不見又好想念,這麼糾結的感受,每個人讀到這裡,都會吓一跳,說他怎麼在寫我。

文學史上最大的誤解是:如果沒有杜甫,就不可能有其他文學。如果沒有李白,會有杜甫;如果沒有杜甫,會有李商隐。

文學世界裡最迷人的地方,是每一個生命都有不同的自我完成方式。正因為此,李商隐的私情詩才會有偉大的地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