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總是與“團圓”和“月餅”聯系在一起的,團圓是一種理想和企盼,它的載體是月餅。圓圓的月餅,恰恰最能代表中秋。中秋節,人們要賞月、祭月和吃月餅。瓊宇高寒,捧出一輪月影;冰壺朗澈,平分五夜天香。這冰壺,就是那一輪皎潔的明月了。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渴望月餅的心,到了中秋,就成了一隻振翅飛翔的鳥兒,滿世界裡飛。少時,月餅品種單一,最常見的月餅是冰糖餡的。鄉間生活艱辛,隻有到了中秋才能吃上月餅,購買的月餅用牛皮紙包着,外面滲出誘人的油漬,香得纏人。我心巴巴地盼着太陽快點落山,因為晚上奶奶祭月之後就可以美美地吃了。
盼着,熬着,終于在我來來回回咽了不知多少口水後,圓圓的月從山脊升起,把王維的潑墨山水潑在我們身上,香火燃盡,祭月完畢,奶奶一聲令下:“饞壞了吧!快拿去吃吧!”這簡直是天籁啊,“望穿秋水”的心早就忍不住了。奶奶笑着把月餅放到我嘴邊,我輕輕咬上一小口,裡面點綴着五仁和玫瑰絲。我小心地把玫瑰絲揪出來,一點點吃,生怕一下就沒了,吃得小心而奢侈。那時,我喜歡拿着半個月餅從街頭逛到街尾,特意把冰糖咬得咯咯脆響,深怕别人不知道我有好吃的月餅似的。
小時我老是想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好吃的月餅,大人們總是不愛吃,後來長大了才明白過來,哪裡是他們不愛吃啊,原來是為了省着給我們小孩子吃而已。有星星做伴,小孩子們吃了個滿心愉悅。月光下天井裡堆放的玉米、谷子,屋檐下的串串紅辣椒、柿餅似乎也變得分外透靈起來,更顯情趣,惹人憐愛。等東方夜長,幾隻螢火蟲點綴,月圓的夜更俊美。
夜風輕拂,天邊的雲輕盈地悄悄遠逝,星星簇擁,月挂天際,清光如一泓恬靜的水。爺爺的老酒晃一團波光,沒有夜光杯的酒依然醇豐。豐收的樂趣、辛勤的汗水、團圓的喜悅仿佛注入爺爺的酒杯。頑皮的我總是拿筷子往爺爺的酒盅裡沾酒,煞有介事地啜飲,爺爺笑,我也笑。爺爺喝得很慢,抿一口,還得回味一下,月圓的夜醉醺醺的。
喝了酒的爺爺,忽然說起年輕時和奶奶的一段段往事,說得眼睛泛潮,内心溫熱。結婚,回娘家,添了孩子……奶奶聽得臉上的皺紋裡,蓄着溫情的波。我聽得怔怔的,似乎沒怎麼聽明白,就追着問個究竟。爺爺擺擺手,抿一口酒說:“你奶奶受苦了,真是不容易……”我問奶奶:“有那麼一些事嗎?”奶奶說:“有!這些事咋能忘記呀。那時候窮,哪有現在的日子好。”凡事不喜張揚的爺爺,大概也需要宣洩塵封的感情吧。今又月圓,可惜他再也不能陪我喝酒話家常了。即将來臨的中秋夜,就讓我溫一壺月光酒,敬天堂的他。我想告訴他,那些月圓的美好,不曾遠離。
天井裡的谷子小山似的堆起,此時,月光如水般溫柔,照得四周雪亮雪亮的。那時常唱一首歌:“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母親是難得閑下來的,一大攤子的家務活兒要做。我更喜歡偎依在父親身邊,吃着甜甜的月餅,聽他講嫦娥奔月的故事。喜歡聽父親抑揚頓挫的調子,即便我早已熟聽百遍,對故事裡的每一句都熟爛于心。不知不覺間,夜色已深,秋夜的風有了涼意,父親多次敦促我上床睡覺,可意猶未盡的我用腦袋拱着他:“再講一個,再講一個……”在父親的再一次敦促下,心有不甘的我幾乎是被父親捉到床上去的。帶着無限好奇的遐想,那晚,我夢到自己飄入月宮,嫦娥姐姐沖我甜甜地笑……月圓的夜真是令人神往。
月到中秋分外明。皓月當空,圓月是鄉情的寄托,正如白居易詩中寫的“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還有國人比較熟悉的李白的《靜夜思》,這些都早已刻在每個中國人的心壁。夜半醒來,看到明月想起妻子的,這是李白;“十年生死兩茫茫”,明月夜、短松岡中思念亡妻的是蘇轼。
想到第一次離家的中秋晚上,我的淚腺潴滿了鄉愁。在青島八大關處的那片海邊,圓圓的月從海平面升起,灑下萬頃銀輝,潑在我的身上,以及海灘上。海浪拍打高高崖壁,邊角摩挲海浪發出一種絲綢之聲。被月光鍍亮又被陰影塗暗了的海浪波,看上去有一點冷。我不覺抱攏了裸露的胳膊,輕輕吟起張若虛那首《春江花月夜》來。“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那個晚上我一遍又一遍地吟這首詩,也好像隻有這樣才能一解想家的愁。
秋和月最般配,白月光下,吃點香甜的月餅吧。“共在人間說天上,不知天上憶人間。”月,讓我們有了深情的仰望。
杜甫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無論你在哪裡,總有一輪明月屬于你。中秋夜,就讓我們伴着清涼的夜風,枕着共天香的月影入夢吧!
(作者系山東省淄博市作協會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