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樂和安踏有什麼關系?戶外運動浪潮之下,始祖鳥今年在國内銷售火爆,與此同時,有着安踏體育“現金牛”之稱的斐樂逐漸失去了高增長斐樂業績失速,誰将成為下一個繼任者,撐起安踏體育的半邊天?是定位高端消費的始祖鳥,還是業績增長穩健的迪桑特,亦或者是其他品牌?,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斐樂和安踏有什麼關系?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戶外運動浪潮之下,始祖鳥今年在國内銷售火爆,與此同時,有着安踏體育“現金牛”之稱的斐樂逐漸失去了高增長。斐樂業績失速,誰将成為下一個繼任者,撐起安踏體育的半邊天?是定位高端消費的始祖鳥,還是業績增長穩健的迪桑特,亦或者是其他品牌?
斐樂業績“失速”,始祖鳥“頂上”?
曾撐起安踏體育半邊天的斐樂,今年業績失速表現愈加明顯。數據顯示,有别于前幾年的營收增長,斐樂在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同比下滑了0.5%。今年第三季度,斐樂零售流水隻實現了10%-20%的低段同比增長。
斐樂的降速無法滿足安踏體育整體高速增長的需求,尋找下一個“現金牛”已排上日程。随着國内戶外運動浪潮高漲,始祖鳥高調進入視野。
成立于1989年的始祖鳥憑借一系列革新性産品,已成為領導型戶外品牌。随着安踏體育聯合方源資本、騰訊等在内的投資者财團,于2019年收購始祖鳥母公司亞瑪芬體育,這個來自加拿大的高端戶外裝備品牌加速進入中國市場,今年更是引發廣泛關注。社交平台上,一群始祖鳥的年輕消費用戶以“鳥人”的稱呼為傲;中年人消費圈裡,始祖鳥在網友戲言的服裝界“中年三寶”中穩占一席之地。
作為高端戶外裝備品牌,始祖鳥擁有戶外運動消費的利好優勢,還有科技創新材料、一流的耐寒功能性,以及高客單價和高毛利率。據安踏體育為亞瑪芬體育制定的商業目标,計劃2025年亞瑪芬體育旗下品牌營收達1000億元,其中,始祖鳥、薩洛蒙和威爾遜三個品牌将被分别打造成“10億歐元”品牌。
但在鞋服行業獨立分析師程偉雄看來,始祖鳥作為戶外高端品牌,很難在未來成為支撐安踏體育整體業績高增長的品牌,它還需要一個培育與成長階段。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注意到,在安踏體育披露的2022年半年報中,持有亞瑪芬體育的合營公司,收益由2021年同期的79.9億元增長21.1%至96.7億元。安踏體育在該合資公司所占的虧損從2021年同期的3.46億元減少至1.78億元。雖然安踏體育對外表示,2022年集團預計将從亞瑪芬體育實現首次正利潤貢獻,超過1億元,但時尚透明度創新中心(FTIC)創始人楊大筠認為,在如今安踏體育約500億的體量裡,旗下品牌如果銷售額未突破100億,是很難在這個集團裡起到拉動業績作用的。
楊大筠表示:“在安踏體育如今的體量裡,中國市場的高端戶外消費仍是小衆消費,它的利潤可能會非常好,但這個市場的普及度不會特别高。從戶外運動入門級到專業級,對消費者來說本身就存在門檻。始祖鳥的高端消費定位,決定了它不會發展成為像定位大衆消費品牌的規模。”
下一個“現金牛”,自有品牌或成發力重點
同樣是借勢戶外運動消費熱潮,程偉雄認為,相比于始祖鳥,近年來發展相對穩健的迪桑特,假以時日更有機會彌補斐樂失速帶來的業績增長缺口。
其實,早在安踏體育提出以“單聚焦、多品牌、全渠道”戰略打造三條增長曲線時,便在以迪桑特為代表的國際戶外品牌上有所押注。今年前三季度的業績顯示,包括迪桑特、可隆等在内的其他品牌零售流水同比增長40%-45%,其中,迪桑特同比增長超35%。
楊大筠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雖然迪桑特是一個非常有增長潛力的品牌,但想要成為安踏體育下一個“現金牛”,迪桑特中國控股公司作為一家合資公司,還是要比安踏主品牌差一些,“我認為,安踏體育最終的發展重點還是會放在自有品牌的打造上。”
作為定位“大衆專業運動”的主品牌,安踏一直都是集團發展的一大重點,也是業績增長的重要推手。雖然安踏自2012年營收首次超過李甯後迅速崛起,至今仍保持領先,但楊大筠認為,安踏品牌在市場中的影響力和突破力與李甯存在一定差距,“感覺安踏品牌在市場上的增長以及拉動市場的能力有點兒弱,不如李甯高歌猛進。如果安踏體育的業績沒有斐樂支撐,單純依靠安踏品牌,業績情況不會呈現如今的景象。”
從今年上半年的業績表現來看,安踏體育整體營收領先李甯135.56億元,淨利潤為35.88億元,李甯為21.89億元。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注意到,李甯的銷售淨利率要優于安踏體育。今年上半年,安踏體育的銷售淨利率為15.21%,李甯為17.64%。另外,國信證券在研究報告中指出,近年來,李甯此前被反超的店效正在迅速增長,2021年,李甯以25.9萬元的月店效重回本土運動品牌的店效第一位。
楊大筠表示,安踏品牌與李甯之間存在的差距,也成為該品牌未來發展的空間。但需要注意的是,當前的運動服裝消費市場已進入飽和期,這種飽和并不是指運動本身,而是指“運動 時尚”這種消費形式,“正因如此,品牌年收入突破200億元的斐樂,在主打運動時尚這條高速發展之路上,走到極限實屬正常。”
程偉雄也表示,斐樂高速發展已到瓶頸期,無論品類拓展還是渠道覆蓋布局已發揮到極緻,加之當下衆多品牌步入紅海競争階段,斐樂重回高速增長階段的難度不小,但加強内部運營能力,短期内仍可以平穩發展。在他看來,随着運動市場細分場景多元化發展,個性化、專業化、功能化、科技化等需求,将逐步成長為主流趨勢。楊大筠表示:“運動服裝消費還是要回歸到專業上來,但這個專業性可能與過去的運動呈現方式有很大不同。”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王真真
編輯 李铮
校對 柳寶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