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二十四節氣中,霜降是比較靠後的節氣了,這時候的氣候特征是比較獨特的,所以許多人會提前關注這個節氣。最近有些朋友來咨詢小編,霜降是什麼意思?霜降是怎麼解釋?
霜降是什麼意思
霜降的意思是指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秋晚地面上散熱很多,溫度驟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結形成細微的冰針,有的成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結構疏松。霜隻能在晴天形成,人說“濃霜猛太陽”就是這個道理。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東北北部、内蒙東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氣溫已在0℃以下,土壤凍結,冬作物停止生長,進入越冬期。緯度偏南的南方地區,平均氣溫多在16℃左右,離初霜日期還有兩到三個節氣。在華南南部河谷地帶,則要到隆冬時節,才能見霜。當然,即使在緯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貼地層空氣的溫度和濕度有差異,初霜期和霜日數也是不一樣的。
“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黃河流域的氣候特征。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國霜日最多的地方。西藏東部、青海南部、祁連山區、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爾泰山區、北疆西部山區、東北及内蒙東部等地年霜日都超過100天,淮河、漢水以南、青藏高原東坡以東的廣大地區均在50天以下,北緯25°以南和四川盆地隻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兩廣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而西雙版納、海南和台灣南部及南海諸島則是沒有霜降的地方。
霜降時節的起居養生
早睡早起。《黃帝内經》:“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甯,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意為秋天天氣轉涼,要早睡,要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千金要方.道林養性》:“凡人卧,春夏向東,秋冬向西”,春夏屬陽,頭宜朝東卧;秋冬屬陰,頭宜朝西卧,以合“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
俗語有“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補冬不如補霜降”。霜降節氣,天氣由涼轉冷,“霜降三防”要做好:防秋寒、防秋燥、防秋郁。
防秋寒:
霜降時節是秋冬氣候的轉折點,也是陽氣由收到藏的過渡,養生要做好“外禦寒、内清熱”。此時節,晝夜溫差變化增大,要重視添衣保暖,特别要注意腳部和胃部保暖。最好養成睡前用熱水泡腳的習慣。
防秋燥:
霜降作為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天氣轉冷,秋燥明顯,燥易傷津,容易出現口幹、唇幹、咽幹、便秘、皮膚幹燥等現象。飲食調養宜平補,滋陰潤肺、健脾養胃、調補肝腎,可以适當多吃些梨、柚子、甘蔗、香蕉、柑橘、玉米,蘿蔔,胡蘿蔔、冬瓜、銀耳、百合、栗子、蓮藕等食物,以及各種豆類制品。栗子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這時的進補佳品。霜打過的蔬菜水果,如菠菜、冬瓜、葡萄等,吃起來味道特别鮮美。
不吃或少吃辛辣和燒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蔥及酒等。古有:“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當然,作為調味品,少量的蔥、姜、辣椒問題不大。“朝朝鹽水,晚晚蜜湯”。秋季幹燥,宜多喝水,若加入少許食鹽,補充水分效果更好。白天喝鹽水,晚上喝蜜水,這是補充水分、抗衰老的好方法,而且可以預防秋燥引起的便秘。
防秋郁:
晚秋時節,天氣漸冷,草木枯黃,落葉落果,萬物蕭瑟,容易引人憂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
保證充足睡眠:收斂神氣,調攝心神,睡好覺為第一大補。
戶外運動:天氣晴好時,到公園郊外散步慢跑,或者秋遊,登高賞景,或者靜坐練氣,保持内心甯靜,多曬太陽,改善情緒。
3、樂觀心态:可以經常聽相聲、脫口秀、看小品、喜劇電影等放松心情。還可以讀書、與朋友聊天,改善情緒。
4、飲食均衡,多吃新鮮蔬果,忌暴飲暴食、辛辣刺激食物、生冷海鮮食品、油炸食品、高脂肪高熱量食物、戒煙戒酒。
加強鍛煉
秋冬天涼夜長,人的食欲大開,睡得也舒服,每天的熱量的攝入容易超過消耗,多餘的熱量會變成脂肪儲存起來,經過秋冬兩季,人容易肥胖起來。因此,需要加強體育鍛煉,保持健康體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