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秋分有什麼風俗 秋分節氣有哪些習俗

秋分有什麼風俗 秋分節氣有哪些習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7:22:18

  導語:在秋分時期裡,大家一定要注意保養肺氣,根據天氣變化添加衣物,以免生病,影響健康。秋分節氣是有一些特定的風俗的,那麼,朋友們知道秋分有什麼風俗?秋分節氣有哪些習俗?

  秋分有什麼風俗

  1、秋祭月: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中秋節由秋夕祭月演變而來。古時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動。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時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中秋節普及于漢代,漢代是我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中秋”一詞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于成書兩漢之間的《周禮》中。漢至唐時期中秋節在我國北方地區還不很流行,在我國北方中原地區流行是在唐代之後。

  2、吃秋菜:

  秋分是踏秋的正式開始。在嶺南地區,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苋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

  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甯,身壯力健。

  3、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秋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随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

  4、祭拜:

  秋分前後的民俗節日有:二月十五日開漳聖王誕辰;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每逢誕辰,信徒多茹素齊,前往各觀音寺廟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國王祭日:三山國王是指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的獨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為守護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為主。

  5、放風筝:

  秋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筝的好時候。尤其是秋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風筝類别有王字風筝,鲢魚風筝,眯蛾風筝,雷公蟲風筝,月兒光風筝,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我們老家有個特别大特别大的大院子,以前是農民曬糧食的地方,一到秋分當天,村委會就會組織大人和小孩一起放風筝,而且當天隻要氣候合适就一定會舉辦比賽,有兒童組、成人組和團體組,大家一起放風筝,非常開心,寓意也很好,就是希望在收獲的季節,收獲的場地,能夠讓全村的人開心快樂的生活,年年有個好收成,所以秋分時節,我們家鄉的放風筝習俗一直到現在都存在,其樂融融,非常有意義。

  秋分的含義

  秋分時,鬥指已。太陽黃經為180°。秋分這一天同春人一樣,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從這一天起,陽光直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依我國舊曆的秋季論,這一天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稱秋分。但在天文學上規定,北半球的秋天是從秋分開始的。

  古書上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意思是說,到了秋分這一天,陰氣和陽氣勢均力敵,因此白天和夜間的時間長短均等,天氣既不冷也不熱。“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太陽在這時到達黃經180°,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二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