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過去30年回報最高的投資是什麼

過去30年回報最高的投資是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21:44:26

【原創 丫丫/文】

得到每天聽本書-簽約作者

每天早上5:21跟你說早安

這是丫丫的第 444 篇原創

1

老喻之前寫過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被蠢人、窮人與聰明人放棄的“概率權”》,裡面講解了什麼是「概率權」,後來羅輯思維裡“羅胖”還單獨做了一期節目,詳細說了『概率權』這個事,還給出了一個經典題目:

假設你現在面對兩個按鈕:如果你按下第一個按鈕,直接給你一百萬美元;如果按下第二個按鈕,你有一半的機會拿到一億美元,當然還有一半機會就什麼都沒有。這兩個按鈕隻能選一個,你選哪個?

答案是什麼,相信大家已經都知道了,分析過程我也不再贅述,如果還沒有看過的讀者,希望趕快惡補下老喻的這篇文章:《被蠢人、窮人與聰明人放棄的“概率權”》

過去30年回報最高的投資是什麼(機會能拿到的一個億)1

面對确定的100萬和50%機會的一億元時,确實應該像老喻說的,先擁有這個權利,然後再将右側價值五千萬的選擇權賣給一個有承受力的人,這樣你獲得的遠比100萬多得多。

這道題目确實打開了我們的腦洞,但深入研究一陣子之後,我發現「概率權」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很難用出來。

為什麼?

因為,生活中的選擇,并不像題目中說的100萬和一個億那樣,差100倍的區别。沒有人會無聊到真的拿100萬和一個億來測試你是否理解了概率權。

真實世界裡,選項之間的差距并沒辦法量化,也沒那麼大。

比如:

(1)是選擇在體制内拿着每月2萬的月薪?還是願意出來九死一生的創業?

「100%确定的2萬,和并不知道成功率的創業,如果這時候再加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條件,你會怎麼選?」

(2)一份穩定不太忙的工作,月薪8000元,和另一份很忙但工資提升到13000的工作,你怎麼選?

如果上面的案例太抽象,我量化成數字,讓你來選:

A.你一定能賺30000元。

B.你有80%可能賺40000元,20%可能性什麼也得不到。

你會選擇哪一個呢?

過去30年回報最高的投資是什麼(機會能拿到的一個億)2

其實很多人都在面臨這樣的選擇,一邊是确定的月薪3萬的工作,另一邊是80%的可能每個月多賺個1-2萬,但如果市場不好,也有20%的機會什麼也賺不到。

除了這些區别,現實世界裡,我們并不是一個「允許」我們可以理性的個體,因為還涉及到必須要考慮的現實狀況。

諸如:要還房貸、車貸;孩子正在上學需要穩定且确定的現金流;父母年齡大了,萬一有一天急需用錢可我還生活不穩定·····等等。

所以,上面的那個選擇題,我猜大多數人會選擇A。其實,這也是經濟學家做過的一個實驗,實驗結果,大部分人的選擇也是A。

可如果從概率權理性的去分析,B選項有 80%的可能賺40000,那期望值應該是32000,要比30000大啊,所以應該去博一下B選項才對。

為什麼那麼多人都選A呢?「概率權」被忽略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答案是确定效應。

過去30年回報最高的投資是什麼(機會能拿到的一個億)3

當大多數人處于收益狀态時,往往會變得小心翼翼,喜歡見好就收。不願意面對風險,因為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潤。

比如古語說“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再比如“甯當雞頭、不當鳳尾”,說的都是當人們處于收益狀态時,人們會成為“風險厭惡者”這種效應被稱為“确定效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安全感”。

确定的事情會給人帶來安全感,而不确定意味着風險,當手裡握着還不錯的可觀收益時,很少有人願意冒着歸零的風險再去博個大的了,即使冒險會帶來更多的收益。

就好比我當初放棄固定月薪的工作選擇自由職業時,很多人是不理解的,自由職業每天要面臨的就是不确定性和風險,當然,也會經常出現20%顆粒無收的狀況。這在很多人眼裡是一次非常“冒險”的行為。

我并不屬于絕對理性派,我做出這個決定也并不輕松,但當時讓我做出決定的是我忽然問了自己一個問題:

“上班是不是我随時可以做的選擇?但自由職業呢?創業呢?如果結婚生子生老病死都出現的時候,我還有這個勇氣選擇自由和創業嗎?”

所以,有時候理性也是需要勇氣的。

2

當然,除了像我這樣主動選擇離開固定月薪的,也有人被動離開反而創業成功了,我在采訪身邊那些搏一把出來自己幹的人時,他們都有講到一個有意思的經曆,類似于:

“當年,我都快吃不上飯了,還欠了一屁股債,那時候好不容易有個機會能博一下,我就豁出去了,結果反而成了·····也許是運氣好吧·····”

其實,認真分析完他們的案例之後,我發現這并不僅僅是他們才有的「運氣」,而是當一個人越是狀态不好、生活條件很差時,他們越願意博一下,去嘗試,一旦嘗試的次數多了,成功的概率就會提升。

我之前也寫過一篇文章說過類似的事情:《為什麼上學時的“差等生”最後都還混的不錯?》

将上面的案例,換算成同樣量化的選擇題,依然有效:

A.你一定會賠30000元。

B.你有80%可能賠40000元,20%可能不賠錢。

你會選擇哪一個呢?

過去30年回報最高的投資是什麼(機會能拿到的一個億)4

我猜很多人會選擇B,這也是經濟學家做過的一個實驗,實驗結果是:隻有少數人情願“花錢消災”選擇A,大部分人願意和命運抗一抗,選擇B。

這是不是和我剛才說的案例很像?當你一身債連飯都吃不起時,你反而願意博一把,啥都幹,幹的多了,觸底反彈的機會自然會大。

但如果從理性的角度考慮,是不應該選B的,因為A的風險是-30000,而B的風險是(-40000)×80%=-32000,如果虧,其實會虧更多。

那為什麼,多數人會願意“博一把”呢?

答案是反射效應。

也就是說,當人處于虧損狀态時,會極不甘心,甯願承受更大的風險來賭一把。也不願就此停手。

這個效應反映在股票市場特别明顯,統計數據證實,投資者持有虧損股票的時間遠長于持有獲利股票。投資者長期持有的股票多數是不願意“割肉”而留下的“套牢”股票。

3

你看,同樣都是選擇創業,可處于不同條件下時,你的選擇就會不同。你對于風險的偏好也會變化。

當你有個不錯的選擇去對比時,你往往不願意冒險去選擇那個隻好一點的。但當你已經别無選擇時,你會開始喜歡風險,即使虧會虧更多,你也義無反顧的去嘗試。

心理行為學裡剛好有一個理論可以解釋這一現象——前景理論。

是描述和預測人們在面臨風險決策過程中表現與傳統期望值理論和期望效用理論不一緻的行為的理論。

過去30年回報最高的投資是什麼(機會能拿到的一個億)5

發現人們在面對得失時的風險偏好行為不一緻,在面對“失”時變得風險追求,而面對“得”時卻表現得風險規避;參照點的設立和變化影響人們的得失感受,并進而影響人們的決策。

說的簡單一些就是:人們對損失和獲得的敏感程度不對稱,面對損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過面對獲得的快樂感。

用一句話打比方,就是“白撿的100元所帶來的快樂,難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帶來的痛苦”。

也正是因為這個心理作用,再加上生活中的選擇并不像100萬和一個億差那麼多,所以,「概率權」會被人們忽略掉。

即使明白了理論,真到用的時候,也會因為這些非理性的心理因素,最終按照直覺行事了。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回顧一下,主要講了2個效應和一個理論:

确定效應:人處于收益狀态時,往往會變得小心翼翼,喜歡見好就收,不願意面對風險。

反射效應:當人處于虧損狀态時,會極不甘心,甯願承受更大的風險來賭一把。也不願就此停手。

前景理論:人們對損失和獲得的敏感程度不對稱,面對損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過面對獲得的快樂感。

那麼,說到了“得”和“失”,什麼叫“得”什麼叫“失”?中間的标準是什麼?得到就一定開心嗎?“失去”就一定不開心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