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美國與德國經濟關系

美國與德國經濟關系

汽車 更新时间:2024-09-29 11:28:08

美國與德國經濟關系?最近,德國總理朔爾茨又對加拿大開始了為期三天的訪問,核心目的就是想去加拿大找氣,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美國與德國經濟關系?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美國與德國經濟關系(歐洲經濟火車頭)1

美國與德國經濟關系

最近,德國總理朔爾茨又對加拿大開始了為期三天的訪問,核心目的就是想去加拿大找氣。

找什麼氣?當然是天然氣。

自跟随歐盟制裁俄羅斯,德國這顆火車頭,早已經拉不動歐洲這輛經濟快車,自己引以為傲的德國工業也已盡顯頹勢。

歸根結底,德國工業需要的基礎能源:天然氣,已經上氣不接下氣。

說來也怪,明明“北溪二在手,天下我有”,德國總理卻偏偏要禦駕親征,舍近求遠,滿世界的找氣,除了加拿大,今年還去過非洲、中東。

這叫啥?典型的“白天遊街走四方,晚上點燈補褲裆”

用一首歌形容德國當下的心情,隻怕這句歌詞最恰當:“可是親愛的,你怎麼不在我身邊,我們有多少時間能浪費。”

是啊,面對工業陷入停擺,面對親愛的天然氣,德國還有多少時間能浪費呢?

明明北溪二開閘就能救急,卻要滿世界大喊江湖救急。

默克爾之後,當下的德國和歐洲,為啥就沒有政治家能夠力挽狂瀾呢?

今天我們繼續讨論幾個問題:

1)在德國,政治家為何憑空消失了?

2)舍近求遠,舒爾茨到底在怕什麼?

3)歐洲在美國治下,能走出獨立發展的道路嗎?

關注童子不迷路,下面我們正式開始。

1政治家為何憑空消失了?

中國《論語》裡有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說:自己都不喜歡做的事,就别強加在别人身上。

然而熱情的美國人并不是這樣。民主制度搞得美國自己欲仙欲死,美國還總是想把它移花接木到别的國家。

民主虐美千百遍,老美依然待民主如初戀。

舉個例子:有一個新加坡外交家馬凱碩寫過一本書,叫《中國的選擇》,裡面提到這樣一個觀點,我給大家讀一段:

美國為什麼要宣揚民主呢?許多美國人認為,民主天生就是好,因為它為個人提供了自由,這種自由反過來又會幫助個人茁壯成長,充分發揮他們的天賦,從而使一個社會更加繁榮和強大。

因此,如果中國也這麼做,理論上也會成為一個生産力水平更高的社會,經濟增長将更快…中國的經濟規模将是美國的兩倍,甚至有望達到4倍。

接下來話鋒一轉,作者得出了一個悖論:

可是,讓中國的經濟規模變為美國的兩倍或者四倍,真的符合美國國家利益嗎?美國當前的關鍵目标是,盡可能長時間的保持美國的主導地位。因此,如果民主是這樣一個增長引擎,美國就應該立即停止向其他國家輸出民主,以免制造出一個更大的對手。

然而,美國并沒有停止向外推動和輸出民主,為什麼呢?因為在實踐中,促進民主會産生與理論上相反的效果。

它會破壞和削弱社會,而非加強社會。

在第一期分析“歐洲為何再無政治家”的節目裡我談過,美國控制歐洲,無非兩個手段:一個是控制歐洲媒體,一個是推行美版民主制度。

美國正因為知道民主對于國家的破壞性和削弱性,反而極力的在全球推銷民主,并冠以自由、人權等概念加以粉飾、遮醜。

整個歐洲現在之所以亂做一團,根源就在這個“民主”二字。

而一個充滿社會矛盾的德國和歐洲,對美國是有利的。

有什麼利?如何獲利呢?

2朔爾茨到底在怕什麼?

從德國觀瞧整個歐盟,它們的共同點是什麼?都是在民主制度下構建的國家或聯合體。

凡民主國家,政黨想上台執政,都要靠人民的選票。

問題來了。人民投票隻有兩種結果:支持、或不支持。這兩種觀點是互相矛盾且勢不兩立的,水火不容。

西方近些年越來越明顯的變化,就是社會撕裂。為什麼撕裂呢?根源上就是這個投票機制。

比如特朗普和拜登間的競選, 我記得支持拜登的比特朗普的大概就多兩三個百分點。

上台的拜登當然是民意投出來的,可下台的特朗普也是有民意支持的,兩股相反的力量是不相伯仲的。

投票機制下,上不了台的執政黨,他代表的那些民意就直接進下水道、碎紙機了。

然而被忽略的民意人口數量是龐大的,不被重視就會形成民粹主義,而他們想發聲的行為,就形成了極端主義,比如特朗普下台引起的白宮行走。

即使朔爾茨政府有幸上台,但台下的反對黨和這些黨派下聚集的民粹聲音,才是朔爾茨真正害怕的根源。

而這些聲音和民意,又有誰會在其幕後指使和利用呢?

再說一次,美國控制歐洲,手段有二:一個是提供美國版民主制度,剛才我們分析過了;另一個就是控制歐洲媒體,通過控制媒體來控制思想。

控制媒體就能控制思想,何以見得?

普通人獲取信息的途徑,無外乎借助電視、報紙、雜志圖書、廣播、社交媒體等渠道,接收各類信息并消化,形成自己的觀點、看法。

用一個流程圖來表示就很直觀:人從各類媒介獲取信息,經過人的消化理解,最終就決定了這個人的思想,決定其行為,形成價值觀和判斷。

所以,什麼輸入就決定了什麼輸出。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什麼輸入就決定了會産生什麼樣的輸出。

美國通過各種政府、或非政府間的組織,比如各種NGO,早已控制了歐洲絕大多數的媒體,這就決定了歐洲人可輸入的信息;決定了輸入,也就決定了歐洲人的大腦輸出,影響并控制歐洲人的思想和行為。

當執政黨執行的政策符合美國利益時,什麼也不會發生;一旦不符合美國利益,美國就可以通過控制的媒體重新給歐洲人民灌輸信息,來激活民粹主義和極端主義,推翻在位黨的執政,重新把願意推行符合美國利益的在野黨扶上馬,送一程。

民主制度就是美國用來可以随時煽動民粹主義推翻政權,扶持親美勢力的大殺器。

那麼,有如此強大的武器在手,美國陰影籠罩治下,歐洲還能走出符合自己切身利益的發展道路嗎?

3歐洲能走出獨立發展的道路嗎?

别說一個小小德國了,環顧歐盟、歐洲,都在美國的擺布、肢解、操控之下。

美國工具箱裡的兩個工具輪番用就夠了:一個是美國版的民主制度,一個是對該國的媒體滲透和操控。

在美國巨大的陰影籠罩之下,别說在位總理朔爾茨了,就連曾經的政治家默克爾,都很難不受美國的影響。

力排衆議、死命和俄羅斯一起搞北溪二的時候,一個俄羅斯反對派的中毒事件在媒體的影響下,都能構陷北溪二停工;明知不能接受太多難民的默克爾,在竭力控制難民數量時,一個媒體曝光批評,也不得不放棄原則,敞開德國大門接受所有難民。

強如默克爾,在其16年的執政生涯中,被媒體操控的民意左右,也不得不搖擺;而當下的德國和歐洲,早已不複當年,民粹主義和極端主義愈演愈烈,留給朔爾茨的問題和麻煩,比默克爾更加多多了。

然而,默克爾所處的那個好時代,已經被美國給瓦解掉了。

美國對整個歐洲的滲透和操控,已經比16年前更甚。

在這樣一個輿論大環境和時代背景之下,妄圖讓歐洲走出符合自己需要的獨立自主發展道路,歐洲人願意,美國人讓嗎?

政治家的舊船票早就登不上歐洲這艘被滲透成篩子的破船了,隻有符合美國利益的跳梁小醜、政客、表演藝術家,才配得門票。

君生吾未生,我生君已老。默大媽再見,再也不見。

到底是英雄成就了時代,還是時代成就英雄?一聲歎息。

我是童子,今天的内容就到這裡,歡迎轉發點贊關注,咱們下期再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