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喜歡用“癞蛤蟆想吃天鵝肉”來取笑一些人不自量力,希求原本就不屬于自己的東西。那麼,為什麼要說天鵝肉呢?原因無它,隻因為這天鵝肉是好東西。蒙元宮廷太醫勿思慧對天鵝肉的藥性研究分析後,得出結論——“天鵝味甘性熱,無毒,主補中益氣”。
他曾經對各種不同品種的天鵝做了藥理分析,對天鵝肉做了逐一品嘗,為滿足元皇室的口腹之欲對天鵝做了許多詳細研究。遊牧民族也深受孔夫子膳食文化“食不厭精、脍不厭細”的影響,将吃天鵝肉上升到了理論的高度。明白了這些,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契丹皇帝為什麼在獵獲了頭鵝之後,必須要先“薦廟”,然後才可以大設筵宴,與臣子們大快朵頤。好東西必須要想着祖宗,這也是他們尊崇祖宗的民俗。
立即有人将天鵝拿去收拾烹制,第一個捕到的叫頭鵝,遼帝也不敢吃,而是先供獻祖先。接下來大宴群臣,吃着鮮嫩可口的天鵝肉,每人頭上插一根鵝毛,觀看宮女們的歌舞。喝大了,皇帝大臣就與民同樂,大家一起嗨。
天鵝肉,是權貴們的專享,底層人民不明覺厲,偏偏又吃不到天鵝肉,隻好相互譏諷是癞蛤蟆想吃天鵝肉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