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永定——紅紅火火镬(wo)笃(du)粄

镬笃粄食語:紅紅火火

镬(huò)是古代煮肉的大型烹饪銅器之一,有兩耳三足,底下架空,可以燃火。燒肉用镬,食用時還配套有羞鼎、刀、匕等。镬内的熟肉、魚肉與羞鼎的美味肉羹調和後,用匕(長柄湯匙)取出放在俎(長方形木案)上用刀割着吃。相傳大镬有高達三尺的,能放下整頭牛镬煮。

西漢以後,竈頭的廣泛使用,炊具逐漸變成無足的釜,也就是今天的鍋的前身。客家人繼承了古漢語,仍稱大鍋為镬,音“wo”。笃(dǔ)客家音譯,镬笃就是鍋底的意思,镬笃粄是貼在大鍋上煎後加工的一種客家小吃。

與其它的客家粄一樣,客家人祖先自北南遷後,因當地不種小麥,無面粉可制面食,故而用大米磨粉制作小吃,北風南味,别具特色。

将冰糖熔成水,冷卻後和粉,紅紅火火,好吃不上火

老闆娘坎市人,人豪爽,精鑽永定各種美食

香噴噴的花生是必不可少的

平底鍋代替大镬,不粘

煎好的粄皮攤上切碎的花生和白糖,卷成春卷狀

掐頭去尾,切成段狀

裝 成盤,焦香的镬笃粄就做好了

剩下的就是吃貨們的事

三大盤三下兩下就瓜分光了

吃相在這時已不重要,關鍵是大快朵頤

镬笃粄制作工藝較繁瑣,平日隻能先預定

小店在永定鳳城鎮南通路水利局對面,老闆人很好,手藝很贊,做的雞腸面也很不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