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微信訂閱号【悅護理】專欄,逢周三推送!内容涉及各類常見病的護理科普講解與保健指導,實用、權威!敬請關注!
異物卡喉,怎麼辦?
醫學指導:急診科 劉詩怡副主任醫師、曾萍主管護師
圖文/急診科 陳李珍護師
日常生活中,老人、小孩出現異物卡喉的情況比較常見,不及時處理,便會發生窒息,後果不堪設想。那當我們遇上這種情況的時候,怎麼辦?不要慌,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關鍵時刻也許能救命。
★ 海姆立克急救法原理★
海姆立克法是氣道異物梗阻的急救手法,由美國胸外科醫師海姆立克于1974年發明。其原理是:沖擊患者的上腹部,使膈肌迅速上擡,胸腔的壓力突然增加。由于胸腔是密閉的,隻有氣管一個開口,故胸腔(氣管和肺)内的氣體會在壓力的作用下自然地湧向氣管,從而給氣道一股向外的沖擊力,促使梗塞氣道的異物排出。
★ 什麼情況下需要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嚴重氣道梗阻時可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嚴重氣道梗阻典型征象:當異物卡喉時,三不能 V型手。
圖1
三不能是:不能說話、不能呼吸、不能咳嗽。V型手就是當患者出現三不能時,雙手不由自主呈現V型緊緊抓住自己的喉嚨,如圖1。對于重度氣道阻塞且有意識的成人或者兒童,對其進行詢問“你是窒息了嗎?”“你憋氣嗎?”如果此人不能言語表達而是點頭表示肯定,此時需要立即使用“海姆立克”手法進行急救。
★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方法★
對于清醒的成年人和大于1歲的兒童,采取“剪刀、石頭、布”手法
救護者位于患者身後,一腿置于患者兩腿之間,弓步,身體貼近患者後背。救護者運用“剪刀、石頭、布”口訣快速點位後,即一手握拳,拳眼對準患者上腹部(肚臍上兩橫指位置即剪刀手之上),另一手抓住拳頭,用力快速向内、向上沖擊,直到異物排出或患者失去反應,如圖2。
圖2
剪刀——食指和中指并攏橫放在肚臍上方,用于定位,如圖2。
石頭——拳頭。一手握拳,拇指側的拳眼放在第一步定好的位置處,如圖3。
圖3
布——另一隻手抱拳,用力快速向内、向上沖擊患者的上腹部,如圖4。
圖4
對于孕婦及肥胖者,使用胸部沖擊法
救護者站在患者背後,兩臂從患者腋窩下環繞其胸部,一手握拳将拇指側置于患者胸骨中部,注意避開胸骨最下端位置,另一隻手緊握此拳向内、向上沖擊數次,直至異物排出,如圖5。
圖5
對于清醒的小于1歲的嬰兒,使用“5次拍背”和“5次壓胸”
救護者坐位,以大腿支撐前臂及嬰兒,一手捏住嬰兒顴骨兩側支撐頭部,讓嬰兒頭趴于救護者前臂,保持頭部向下低于胸部,用手掌根部在嬰兒兩肩胛骨之間拍擊背部5次,使異物排出,如圖6。若拍背不成功,将嬰兒翻轉呈仰卧位,頭部向下低于胸部,救護者用兩手指置于胸部按壓部位按壓5次,如圖7。“5次拍背” “5次壓胸”為一個循環,反複進行,直到異物排除或者失去反應,失去反應則立即開始心肺複蘇。
圖6
圖7
對于昏迷患者
如果患者意識喪失,但有脈搏呼吸,取仰卧位,救護者兩腿分開蹲在患者大腿外側,雙手疊放用掌根頂住腹部(肚臍稍上),進行沖擊性、快速的、向前上方壓迫 然後打開下颚,如異物已被沖出,迅速掏出清理,如圖8。
圖8
若患者無呼吸無脈搏,應立即采取心肺複蘇,如圖9。每30次胸外按壓 2次人工通氣為一個循環,反複持續進行。每個循環進行第一次人工呼吸前檢查口腔内有無異物,如果有,及時清除。
圖9
清醒患者可自救
1、沒有工具時,自己一手握拳,抵在肚臍上兩指位置,另一手握住此拳快速向内向上沖壓數次,如圖10。
圖10
2、借助工具稍稍彎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體上(如桌子邊緣、椅背、扶手欄杆等),以物體邊緣壓迫上腹部,快速向上沖擊,直至異物排出,如圖11。
圖11
★ 溫馨提示★
1、一旦嘗試海姆立克急救法不能将異物排出,患者的嗆咳和呼吸困難還在持續,應立即送往醫院緊急搶救或撥打120急救電話。
2、海姆立克急救法僅适用于氣道固體異物,嬰兒嗆奶并不适用此法。
3、食道異物的緊急處理不适用此法,特别提醒魚刺卡喉不适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建議到醫院讓醫生借助器械取出。
4、海姆立克法可能給患者帶來一定的傷害,尤其對老年人,因其胸腹部組織的彈性和順應性差,按壓可能導緻肋骨骨折、胸腔或腹腔内器官的破裂、出血。即使使用海姆立克法将異物排出,建議仍需到醫院進一步診治。
5、氣道異物梗阻的發生應以預防為主,兒童在吃黃豆、花生、瓜子、糖果等食品時,需要大人看護,避免兒童在吃這些食物時做劇烈運動,比如跑步、大聲說話等;成人避免在進食或口含異物時嬉笑、打鬧或啼哭。
作者簡介
陳李珍,護師,急診科護士,擅長急危重症救治及護理。
編輯:劉慶鈞
複核:鄭小英、楊豔責編:鐘天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