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見新年,年夜聽春雨。”除夕,是我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它既是一年的結尾,又是新年到來的開頭。無論是繁華的都市,還是偏僻的村莊,都呈現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除夕夜,天空五彩缤紛、絢麗多彩,耀眼的禮花在空中閃爍,鞭炮聲打破了除夕之夜,呈現出一片喜氣洋洋的景象。
窗外,那禮炮、那爆竹、那煙火,成為一道道煙火最迷人的季節,此起彼伏,美不勝收,耀眼奪目,絢麗無比。山外,中華兒女慶新春,歡歡樂樂、迎新春,喜氣洋洋、賀新春,添福添壽。長城内外,大江南北,鼓樂齊鳴,一片歡騰。
除夕之夜,守歲不眠,也是除夕諸多慶賀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内容。宋代已盛行除夕守歲之俗。民間于除夕夜合家圍爐而坐,通宵不眠,謂之守歲。此俗晉時已有,宋代益盛,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除夕》載:“士庶之家,圍爐團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周密《武林舊事·歲晚節物》亦載:“小兒女終夕博戲不寐,謂之守歲。”此俗寓辭舊迎新,祝祈父母長壽之意,故當時俗語雲:“守冬爺長命,守歲娘長命。”
南宋前期,此俗曾一度不興,然其後又複盛行。守歲時人們皆把酒笑歌,奏樂擊鼓,并盛行各種遊戲。許多人家還架起松柴,舉火焚燒,官廳則點燃火燭(以麻蘸濃油制作的大火炬),紅映霄漢。宮禁與民間均燃放爆竹、煙火,聲震如雷,鼓吹、歡呼之聲,喧阗徹夜,稱為“聒廳”。楊缵《一枝春》詞:“爆竹驚春,競喧阗,夜起千門箫鼓。”即言其盛況。
除夕守歲,在團圓氣氛的熏陶下,本是一項讓人心情愉快的春節活動,但是當人一旦上了年紀,此時此刻,難免悲歡交集,萬感俱生,特别是那些多愁善感的詩人們。如,宋代一位不出名的詞人在他晚年的時候,在除夕夜,寫過一首《高陽台·除夜》詞,描述除夕之夜大家一起守歲時的複雜心境,成為了很經典的除夕詞。
《高陽台·除夜》
韓疁 〔宋代〕
頻聽銀簽,重燃绛蠟,年華衮衮驚心。餞舊迎新,能消幾刻光陰。老來可慣通宵飲,待不眠、還怕寒侵。掩清尊。多謝梅花,伴我微吟。
鄰娃已試春妝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橫金。勾引東風,也知芳思難禁。朱顔那有年年好,逞豔遊、赢取如今。恣登臨。殘雪樓台,遲日園林。
此詞是作者除夕夜守歲時的内心獨白。當天真浪漫的鄰娃穿起新妝、送舊迎新之際,深沉的詞人卻沉浸在對生命的思索領悟中,他感受到生命的迫促與時光的易逝,但很快便從感傷的心緒中振起,力圖把握現在,在有限的時光中盡情地享受大自然的賜予。詞境對讀者的啟示并不是要及時行樂,而是要在短暫有限的生命曆程中珍惜每一寸光陰,及時地進取奮鬥。作者在常易流于鋪陳節日風光的日常題材中開掘出人生态度、生命沉思的主題,是其立意深刻處;在有限的篇幅中表現出曲折變化的心理活動,尤其是“老來”幾句,又可見作者駕馭文字的娴熟。
上阕寫除夕守歲的感慨。先以時間流逝的具體現象來間接表現光陰似箭的感覺。更漏一聲聲響過,又點起一支喜慶的紅燭。“頻聽”、“重燃”表明曆時之久,已是更深夜靜了;時間飛速流逝,又快是新的一年了。“年華”句是直接感歎時光的消逝如風馳電掣般令人驚心,送舊迎新隻在幾刻之間,特别是年邁之人,能不為時間飛逝而驚心動魄嗎?
接着,作者抒寫了年邁之人守歲的難耐之感。通宵達旦地飲酒不僅體力不支,而且也不勝酒力。想要擱杯停箸又擔心守歲身不勝寒,想早些歇息又不情願。種種躊躇真實深切地寫出年邁之人除夕守歲時十分矛盾的心理。正在無奈之時,梅花來相伴,伴我作詩微吟,陪我度過難熬的除夕。這裡用拟人手法形容梅花的善解人意,微妙暗示出作者在熱鬧之中的孤寂之感。
詞至下阕,作者忽然宕開一筆,寫起鄰娃節日的盛妝與快樂來,不再有上阕的愁緒。這是襯托之法,如姜夔上元詞《鹧鸪天》雲“芙蓉影暗三更後,卧聽鄰娃笑語歸”,即以鄰娃之笑語反襯自身之孤寂。本詞作者正是如此。
鄰娃試畢春妝,為明日的遊春做好了準備,“腰簇翠,燕股橫金”是描寫她頭上的發飾,非常豔麗耀眼。鄰娃之美豔勾引起“東風”之情思,使得東風也“芳思難禁”,于是它釀花蘊柳,布置下了明日明媚的春景。這一句寫得極為巧妙,比喻、拟人等修辭用得渾然天成,讓人回味無窮。
此時的詞人似乎也化身為美豔的鄰娃,替她珍惜起青春年華來。正因為年華如此易逝,而東風又如此有情,所以她要“逞豔遊、赢取如今”,去盡情享受眼前美好的光景。“恣登臨”三句是鄰娃之語,也是作者之語,既然歲月如此易逝,既然光景如此美麗,那麼人怎能不盡情去遊賞呢!要放情地遊賞啊,從殘雪未消的樓台一直到春日遲遲的園林!
通覽全詞,上阕幾令人擔心隻是傷感衰飒之常品,而一入下阕,則以鄰娃為引,物境心懷,歸于重拾青春,一片生機活力,才知寄希望于前程,理情腸于共勉,傳為名篇,自非無故。難怪清代詩人況周頤在 《蕙風詞話》中評價這首詞說:“此等詞語淺情深,妙在字句之表,便覺刻意求工,是無端多費氣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