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河北縣農業發展規劃

河北縣農業發展規劃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7-06 03:19:42

來源:經濟日報

河北縣農業發展規劃(河北赤城縣制定)1

河北縣農業發展規劃(河北赤城縣制定)2

河北赤城縣大海陀鄉高栅子村架豆種植基地一角。 (資料圖片)

日前,記者在河北赤城縣馬營鄉千畝麒麟西瓜種植基地看到,2500個白色大棚整齊排列,棚内一個個光滑圓潤、綠意濃郁的西瓜靜卧其中,數十位農民正在棚内忙着采摘裝箱。

“在這裡務工每天工資是120元,日清日結,車接車送。從4月初幹到9月底,能有2萬元收入,加上30多畝地的租金每年1萬多元,我們家的生活一下就好起來了。”63歲的墩上村村民解占鳳說。

“這個麒麟瓜種植園區是鄉裡打造的一項鄉村振興産業。”馬營鄉黨委書記羅金海說,“馬營鄉地處偏僻,幹旱缺水,過去村民種玉米、土豆等幾乎不掙錢。從2018年開始,我們引進了麒麟瓜項目,流轉土地1100畝,惠及兩個村共262戶農民。該項目讓當地農民既有土地流轉收入,又能務工掙錢,還可以參與股金分紅,可以說一舉多得。”

馬營鄉以麒麟瓜的規模化種植帶動農民增收緻富是赤城縣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一個例證。赤城縣委書記趙紅革說:“無論脫貧攻堅還是鄉村振興,農業産業化是重要的堅強柱石,赤城縣在頂層設計、科技創新、深度開發上狠下功夫,不斷完善産業化鍊條,為鄉村美、農民富提供強力支撐。”

赤城縣制定了“2環3帶18基地”的發展規劃:全力打造環北京自然生态、環冬奧冰雪溫泉兩大旅遊區,在縣域重點區域建設白河露天蔬菜、紅河設施蔬菜、黑河特色養殖3個生态農業帶,在全縣18個鄉鎮建成18個農業示範區。同時,整合涉農資金超過10億元,實施産業化項目1491個,讓全縣80%以上的農民嵌入農業産業化進程,農林牧漁業總産值由“十三五”初期的32.38億元提高到2021年的48.2億元。

走進赤城縣京赤科技扶貧示範基地,番茄、辣椒、茄子等七大類39個蔬菜新品種讓人目不暇接。這裡運用有機無土栽培、漂浮闆育苗和木醋液調節劑等22項新型實用技術,以及二氧化碳增産機、水肥一體機等4類先進農用裝備,為農業插上科技翅膀。縣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張廣明介紹,赤城縣緊緊抓住東西協作中北京對口幫扶的契機,于2018年7月份與北京市科委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依托北京科技特派員隊伍建立赤城科技扶貧工作站,下設蔬菜花卉種苗繁育、農業綠色技術推廣等6個技術中心。工作站專家組成員對全縣農業産業整體發展進行建言獻策、技術指導、實地服務的同時,還對全縣18個農業産業園區實施一對一技術幫扶。

“自工作站開展工作以來,北京市科委把農業科技引入赤城,開發新建科技扶貧物聯網智慧農業平台,赤城縣所有農業産業園區被納入平台,促進了效益提升,其中僅特色蔬菜種植效益就在5年間增長了1倍以上。”張廣明說。

此外,赤城縣還注重在農産品精深加工及銷售網絡上下功夫,實施“扶龍計劃”,培育了28家農産品加工龍頭企業,在縣裡建設網絡銷售中心,在鄉鎮發展農村電商,與北京各大超市建立供銷關系,讓更多的農産品走向市場。在赤城縣興仁堡村的斌賦食品生産有限公司,車間幹淨整潔,廠區彌漫着濃濃豆香。該公司董事長張海忠說:“公司是農産品深加工企業,以當地産的芸豆、大豆、荞麥、藜麥等特色農産品為原料生産精深加工食品。企業在建廠過程中得到了政府部門在土地、資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我們也積極回報社會,吸納當地農民就業,目前全廠有100餘名員工,80%以上為殘疾人。企業年銷售收入由當初的200多萬元增加到現在的1570多萬元,産品遠銷國内外市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