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辰逸
【新智元導讀】北京大學在昌平建立新校區,規劃用地1025畝,以人工智能和新型工科教育為特色。相比成立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北大這一招實在可謂大手筆。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經有34所高校擁有專注人工智能的機構。
大手筆!北大要新建立一個人工智能新校區。
根據北青網、新華社和北京昌平微信公衆号等媒體報道,11月7日,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邱水平帶隊來到北京市昌平區,就北大昌平校區的規劃建設與當地政府進行對接。
會談結果,除了現有的昌平校區外,北大還會在昌平建立一個新的校區,以人工智能為特色,面向未來的應用型學科和新型工科為主要發展方向。
邱水平表示,要把昌平校區的建設發展擺在新時代北京大學發展的重要戰略位置,作為北京大學未來發展的重大機遇和重要平台,融合發展新興産業,吸引海内外頂尖人才。
北京大學:不是建立人工智能研究院,而是規劃人工智能新校區近年來,不斷有高校或研究所成立人工智能學院或研究院。
但北京大學并沒有專門的人工智能學院或研究院。
不過,根據2017年12月29日公布的《北京大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建設方案(精編版)》,人工智能已成為北大重點建設的信息與工程前沿交叉學科領域,北大也将籌備成立人工智能研究機構。
誰會想到,這将是一個規劃用地面積 68.35公頃(1025畝),建築規模為54.68萬平方米的新校區!
圖中紅色虛線标識區域即為北大昌平新校區。來源:北青網
2017年,圖靈獎獲得者、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大師約翰·霍普克羅夫特(JohnHopcroft)入職北大,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創新開設了緻力于為中國培養計算機科學界下一代領軍人物的國際化人才培養計劃——圖靈班。去年,首期圖靈班招生人數為30人。
這也令人好奇,這新招的30名學生,會不會遷址昌平新校區。
新校區選址馬池口鎮,規劃用地1025畝實際上,北京大學目前在昌平已經有了一個校區,位于十三陵鎮,這是上世紀60年代組建的分校區,占地面積550餘畝。
距離本部雖遠,但成就斐然:
北大昌平校區曾經誕生了我國第一台原子鐘,第一隻返波管,第一片大規模集成電路,第一台百萬次計算機。王選院士研制的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技術也誕生于此,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的誕生也有北大昌平校區的貢獻。
專注人工智能的北大昌平新校區位于馬池口鎮。
從2010年批複的新校區及周邊控規圖上可以看到,這個這個校區的面積幾乎是十三陵鎮校區的兩倍,規劃用地面積68.35公頃(1025畝),建築規模為54.68萬平方米,其中有3個地塊為北京吉利學院用地範圍。
北京大學昌平新校區及周邊控規(2010年批複)來源:北京昌平公衆号
北京吉利學院校園是一所民辦大學,該園區将成為北大昌平新校區的一部分。今年8月,北京吉利學院遷建成都項目被增列為四川省2018年重點項目之一,而在此前,該項目還已納入四川省“十三五”高等教育發展規劃。
昌平區熱烈歡迎,北大學生:不在燕園學習生活,很難算北大的對于這項合作,昌平政府表示高度配合,昌平區區長王合生指出,北大昌平校區的建設發展與昌平自身的規劃發展高度契合。未來,雙方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等方面合作發展的優勢和空間巨大。
昌平的群衆也很激動:北大要來了!昌平房價要漲了!
昌平方面對北大新校區熱烈歡迎,盡管嚴格說北大已經有一個昌平校區了。圖片來源:微信公衆号“昌平圈”
圖片來源:微信公衆号“大學聲”
反觀另一邊,對于北京大學的學生而言,對于新校區的規劃建設倒是頗為保守。
北大BBS上有人留言:
北大的校區太多了吧。除了本部,醫學院一個,昌平兩個,大興一個,無錫一個,深圳一個,懷柔還準備搞一個,國外又搞了一個。但是每個又都很迷你。還有人表示,新老校區職能分配難,北大辦公空間危機顯現:
太遠了,燕園是個精神家園,私以為,不在燕園學習生活,很難算北大的。這個新校區1300畝很尴尬,可能隻能用于橫切割,安置低年級學生。……燕園好像3000多畝,但古建築和湖面導緻利用率不高。如果新校區搞3000畝,兩個3000畝的主校區又該怎麼職能分配?北大的辦學空間危機顯現出來了。20年前,我們羨慕清北有龐大的一體化校園(老昌平可以忽略),南大鼓樓大概800畝,東南好像更小,不得不勒緊褲袋搞新校區,兩校都搞了浦口校區,發展了不到20年又另起爐竈,光是校區建設就折騰了20多年,嚴重拖累了學校的發展。現在看過來,反而好像撿便宜了。……話說大興那個校區幹什麼的?我在那附近呆過兩年,從沒聽說附近有北大的校區,北大的同事也從未提起過目前,北大共有超過7個校區,包括燕園校區、醫學部校區、昌平校區、大興校區、無錫校區、深圳研究生院校區、英國校區等,其中燕園校區是北京大學校本部所在地。
雖然校區衆多,但這些校區過于分散,而且面積都較小,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北大的發展,這也是難以否認的事實。
不過,享譽全球的加州大學,也是分布各處,且每個校區都是世界頂級高校。
因此,對于已确定在2048年建設成為世界頂尖大學的北京大學,我們也可以展望一下,而且充滿期待和信心。
全國 33 所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大盤點除了北京大學這個新校區,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經有33所高校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以下内容授權轉載自“AI全球總部”(ID:nbnbAiAi),排名不分先後。
1、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8年6月29日
張钹出任首任院長,姚期智擔綱學術委員會主任。
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為校級跨學科交叉科研機構。
研究方向:
- 托清華大學優勢學科,以未來人工智能的原創性基礎理論為發力點,
- 力求在探究智能本質的基礎上,産生人工能基礎理論和關健技術上的颠覆性創新成果,
- 着力打造具有清華特色影響力的基礎性、源頭性的新高地,積極推進大跨度學科交叉融合,積極推進大範圍技術與産業、學校與企業的融合。
2、吉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成立時間:2018年5月26日
成立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院、智能醫療研究中心。
發展方向:
- 夯實人工智能的基礎理論研究;
- 以“人工智能 企業”模式,加大與國内高科技企業的合作;
- 突出學科交叉,将人工智能與其它學科緊密結合。
3、天津大學/南開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成立時間:2018 年5月16日
天津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側重腦認知計算、先進機器學習、智能語音處理、自然語言處理等方向。到 2020 年,天津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初具規模。
南開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側重特種機器人、智慧醫學工程、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等方向。
4、哈爾濱工業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8 年5月5日
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軟件學院院長王亞東教授擔任首任研究院院長。
按照理論、技術、平台、應用 4 個層次,建立8個發展方向:
- 人工智能基礎與機器學習
- 智能控制理論
- 腦科學與類腦智能
- 機器感知與模式識别
- 自然語言處理與知識工程
- 混合增強智能
- 自主智能
- 人工智能應用(包括智能制造、智能土木、智能金融與商務、智能養老、智能遙感等)
5、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成立時間:2018年3月
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周志華教授擔任院長
目前已确定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方案
- 2018年入學本科生80人。
- 2019年入學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30人、博士研究生10人。
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是南京市政府合作項目,與計科院、軟件學院平級。
6、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8年1月18日
研究院将立足于數據、算法、芯片這三大要素。
打造4大重要研究方向平台:
- 人工智能理論技術研究平台
- 人工智能芯片與無人系統研究平台
- 智能網聯汽車集成應用場景實驗平台
- 智能+X跨學科應用平台
與國際頂尖大學建立人工智能聯盟,建立人工智能國際研究中心:
- 麻省理工學院
- 斯坦福大學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 卡耐基梅隆大學
7、北京科技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8年7月21日
人工智能研究院由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自動化學院、機械學院、冶金與生态工程學院重點實驗室與研究中心構成。
圍繞6個方向展開研究:
- 人工智能計算基礎理論與方法
- 智能大數據系統關鍵技術
- 無人系統智能自主控制
- 智能感知與知識自動化
- 智能制造
- 智慧礦山與智能冶金
下設6個研究中心:
- 智能技術與大數據研究中心
- 智能通信與寬帶物聯網研究中心
- 智能控制與無人系統研究中心
- 智能感知與知識自動化研究中心
- 智能制造與腦科學研究中心
- 智能冶金與礦業研究中心
8、蘇州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7年11月19日
淩曉峰擔任蘇州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
發展方向:
- 開展博士、碩士及本科生的培養,逐形成“人工智能 X”培養新模式。
- 拓展人工智能與數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法學等本科專業教育的交叉融合。
- 科研方向包括醫療大健康、機器人、AR/VR,智慧城市等多個科研方向。
9、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8年7月2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模式識别、機器學習等方向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
發展方向:
- 高端人才培養
- 基礎科學研究
- 學科交叉融合
- 成果應用轉化
10、重慶郵電大學&科大訊飛-人工智能學院
成立時間:2018年2月7日
重慶郵電大學科大訊飛人工智能學院是重慶郵電大學與科大訊飛公司合作成立的二級學院。
2018年開始招生,預計到2020年基本達到在校生2100人,其中研究生900人的總規模。
本科開設專業:
-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研究生培養:
将以重慶智能産業需要和科大訊飛技術發展為主要研究方向,努力打造2 -3個中國人工智能最頂尖的行業應用研究專業。
11、南京理工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8年7月2日
南理工人工智能學院将作為學校科教融合、産教融合協同育人創新試點,探索“人工智能 軍民融合”的複合人才培養模式。
研究方向:
- 繞智能機器人
- 智能交通
- 大數據驅動機器學習
- 腦機協同
建立學科:
- “模式識别與智能系統”國家重點學科
- “社會公共安全技術”江蘇省重點序列學科
- “社會公共安全信息工程”工業和信息化部首批重點學科
人才培養:
- 開設“智能科學與技術”
- “智能電網信息工程”等與人工智能内涵緊密相關的本科專業,
- 構建了“本科-碩士-博士”完整人才培育體系。
12、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成立時間:2018年9月20日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嶽東擔任院長
發展方向:
- 為用而研究,為用而創新。
- 行業目标導向,做有用的人工智能;
- 體現行業特色,做有針對性的人工智能創新基礎研究。
在腦認知基礎、機器感知與模式識别、自然語言處理與理解、知識工程、機器人與智能系統擁有産學研基地:
- 南京南郵信息産業研究院
- 南郵張家港研究院
- 南郵-中軍智慧能源研究院
人才培養:
- 新增“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
- 在人工智能基礎教學基礎上,融入自動化、電氣、儀器科學與技術相關學科内涵。
- 加強行業為依托的人工智能基礎教學和實踐創新。
13、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成立時間:2017年11月2日
人才培養:
- “國際前沿 西電特色”的本-碩-博一體化培養體系
- 以智能科學與技術等本科專業為主體進行培養
- 成立「圖靈實驗班
依托3大平台:
- 智能感知與計算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 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智能感知與計算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開展5大研究:
- 面向複雜影像感知與人工智能
- 類腦智能與深度學習
- 視頻感知與光電智能系統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關鍵技術
- 智能控制與機器人系統和高性能智能計算
14、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技術學院
成立時間:2017年5月28日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所長徐波擔任院長。
是我國人工智能技術領域首個全面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新型學院。
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承辦,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軟件研究所、聲學研究所、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參與共建。
設立6個教研室:
- 模式識别
- 人工智能基礎
- 腦認知與智能醫學
- 智能人機交互
- 智能機器人
- 智能控制
15、中山大學-智能工程學院
成立時間:2017年5月11日
是中山大學深圳校區的新建學院之一。
設立專業:
- 兩個二級學科:模式識别與智能系統、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 兩個本科專業:自動化、智能科學與技術;
研究方向:
- 大系統模塊:為智能系統工程領域,優先發展智能汽車、自動駕駛系統、車聯網、無人機系統、無人船系統、先進制造等方向。
- 硬件模塊:為自動控制技術領域,優先發展智能芯片、智能傳感器、機器人運動控制、智能器械等方向。
- 軟件模塊:為智能信息處理領域,優先發展模式識别系統、虛拟現實、數據挖掘與分析、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等方向。
16、湖南工業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成立時間:2018年1月13日
新增三個專業,2019年秋季正式招生。
- 智能科學與技術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機器人工程
将計算機學院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并入人工智能學院。
人工智能學院約為8至12個班,辦學規模為1200至1500人,每個學期面向全國約招錄480名學生。
17、北京交通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成立時間:2017年12月13日
人工智能研究院挂靠在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管理。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交通數據分析與挖掘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于劍教授擔任北京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研究方向:
以交通數據分析與挖掘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為核心團隊,推動在人工智能基礎理論、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智能醫療、機器人、智能優化、智能交通等方面的研究。
18、湖南大學-機器人學院
成立時間:2016年4月26日
湖南大學機器人學院院長:王耀南
研究方向:
學院以機器人感知與智能控制研究方向為重點 ,逐步建立機器人原理與機構設計 、機器人驅動與智能控制系統 、機器人感知與機器學習 、智能機器人與應用系統等研究方向 。
科研平台:
學院現有機器人視覺感知與控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
設有機器人關鍵基礎、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特種作業機器人等4個實驗室。
19、西南政法大學-人工智能法學院
成立時間:2017年12月6日
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時代法律人才的培養模式和新的技術問題等進行研究。
成立:
- 人工智能法學院
- 人工智能法律研究院
- 訊飛語音語言聯合實驗室
- 3D視覺識别聯合實驗室
20、山東科技大學&騰訊雲-人工智能學院
成立時間:2018年4月21日
發展方向:
- 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建設等
- 科學研究、成果轉移轉化以及社會服務
- 與優秀企業在人工智能和信息領域開展新工科人才培養與産學研深度合作
21、河北工業大學-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學院
成立時間:2018年4月23日
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學院院長:楊鵬
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學院由原計算機科學與軟件學院和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聯合建立。
發展方向:
- 創建“雙一流”學校,
- 滿足經濟社會對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的需求。
22、天津師範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成立時間:2018年4月25日
是國内第一個成立人工智能學院的師範院校。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包括三個方向:
- 人工智能基礎理論
- 人工智能關鍵技術
- 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應用
涵蓋深度學習、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别等方面的課程。
2018年招收40個本科生,未來會逐步擴大招生規模。
23、重慶理工大學-重慶兩江人工智能學院
成立時間:2018年6月9日
是重慶理工大學與重慶兩江新區共建的新興學院。
該學院是重慶理工大學整合軟件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三個本科專業,并重點投入和建設的新工科“龍頭學院”和産教融合“示範學院”。
人工智能學院在智能圖像處理、機器視覺、自然語言處理、大數據技術、網聯汽車、雲計算工業互聯網、智能芯片、物聯網應用等領域與業内知名企業共建了多個聯合研究中心和學生校外實習實踐基地。
開設本科專業:
- 軟件工程-智能系統軟件開發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智能硬件系統
24、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8年5月27日
人工智能學院院長:王建中教授
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林志赟教授
研究方向:
- 打造跨學科研究高地
- 培養頂尖人才
- 引領科技創新
- 推動産業發展
3個方向形成特色:
- 大數據智能與智能制造
- 自主智能與無人系統
- 人機混合智能與智慧健康
建立支撐平台:
- 大數據智能
- 自主智能
- 群體智能
- 類腦智能
在智能制造、智慧醫療、智慧城市和國防建設等領域取得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形成重大的國内國際影響力,為學校推進省重點高校和“雙一流”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25、長春理工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8年4月16日
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執行院長:長春理工大學副校長楊華民。
發展方向:
- 學校将以國家和吉林省戰略為導向,
- 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
- 積極推進學科交叉融合、産教融合和軍民融合,
- 帶動學校競争力整體躍升,為人工智能發展和吉林全面振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26、遼甯工程技術大學&騰訊雲-人工智能學院
成立時間:2018年5月17日
人工智能學院院長:劉萬軍
遼甯工程技術大學與騰訊雲計算(北京)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墨桐花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溝通協商,三方共建成立了遼甯工大—騰訊雲人工智能學院
發展方向:
- 負責遼甯工程技術大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新專業,校企共建人工智能實驗室;
- 面向全校學生招收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 等方向的騰訊卓越班;
- 培養“專業 人工智能”新工科人才,聯合培訓遼甯工程技術大學新工科教師。
27、大連理工大學-人工智能大連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8年10月22日
發展方向:
- 為大連地區、東三省區域乃至全國培養一批具有前瞻交叉思維的人工智能領軍人才和産業人才,
- 為将大連打造成為人工智能産業領域的領先城市、實現遼甯老工業基地新一輪全面振興作出貢獻。
28、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8年7月19日
人工智能研究院負責人由郭軍副校長擔任
發展方向:
- 視頻監控
- 自然語言理解
- AI 醫療,
- 人工智能娛樂
北郵人工智能研究院是學校打造研究院集群的重要舉措,也是創新研究院優先啟動建設的五大研究院之一。
另外四個方向還包括物聯網、信息功能材料、網絡空間安全和軍民融合技術。
目前已有50多位老師和500多位研究生加入。
29、福州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8年10月14日揭牌
成立了福州大學人工智能學科建設咨詢委員會
組建了綠色智慧能源互聯網、大數據與智能技術等首批6個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校企聯合實驗室和産教融合創新基地。
發展模式:
人工智能學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将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試驗區”的模式建設
專業設置:
本碩博人才鍊式培養、“人工智能 X”複合特色專業建設、
發展方向:
- 科研團隊項目實施、産教融合、軍民融合等方面進行一系列探索實踐,
- 加快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等方面形成高質量、高效益的規模效應,
- 積極助力福建省人工智能技術源頭創新力的提升與人工智能産業集聚帶的形成。
30、浙江理工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8年6月25日
發展方向:
- 通過用人聘人機制、科研機制體制、人才培養模式和組織運行方式的改革,推進學科交叉協同創新研究,并培養人工智能領域的卓越拔尖人才。
- 重點開展服裝個性化定制、智能穿戴、水下智能機器人、以及大數據與智能軟件等方面的研究,力争建成國内一流、特色鮮明的人工智能研究院。
31、同濟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7年5月7日
同濟大學在多個學科,包括計算機、自動化、交通、汽車、建築、機械、土木等均開展了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
發展方向:
- 旨在主要依托相關十多個學院,進一步加強同濟人工智能相關學科的發展,促進跨學科智能技術的應用。
- 通過用人聘人機制、科研機制體制的改革,推進學科交叉協同創新研究,并培養人工智能領域的卓越拔尖人才。
- 研究院将重點研究智能城市與規劃、智能制造、智能醫療、智能設施農業、智能軍事等。
32、清華大學&南京市-南京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8年4月20日
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與南京市共同建立的新型研發機構——南京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
由世界計算機領域科學家、計算機科學最高獎圖靈獎得主姚期智率隊組建的。
發展方向:
- AI交叉領域重大科技創新
- 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
- AI 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技術服務
- AI産業發展集聚
- AI領域股權投資機構集聚
33、煙台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成立時間:2018年7月31日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馬少平教授擔任研究院名譽院長。
研究院整合煙台大學人工智能相關學科:包括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控制理論與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等。
發展方向:
- 研究院重點研究領域為分布式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别、智能控制、智慧海洋、智慧農業等。
- 研究院将充分發揮煙台大學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積極培育多學科、跨學院、有特色的研究團隊,創造高水平研究成果。
- 培養人工智能領域優秀人才,推進高校與企業深度融合,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注:不包括已經開設了AI相關專業的高校;以上學校排名不分先後;網絡搜索整理,如有遺漏,敬請諒解
本文部分内容授權轉載自AI全球總部(ID:nbnbAiAi)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