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墨子的“兼愛、非攻”思想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2、墨子(約公元前四七九年~前三八一年),生于春秋戰國時的魯國附屬國小邾國(在今山東滕州境内),是中國先秦墨家學派創始人,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著有《墨子》一書傳世。其所創立的墨家學說在當時影響很大,與儒學并稱“顯學”。
3、與會學者們認為,墨子所提出的“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強本節用”等觀點,比較全面地體現和闡釋了人與人、國與國、國家與人民、生産與消費等方面的和諧思想,在中國的“和合文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今天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文化淵源之一。
4、中國墨子學會顧問、來自美國愛丁堡大學的李紹昆教授認為,儒學、墨學相通互補是中國文化的主體結構,墨學和儒學都追求社會的和諧,希望建立起沒有戰争,沒有争奪,不爾虞我詐而是互助友愛的社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王贊源教授說,考察墨子思想,其“兼愛”倫理創造地轉化自愛自利為相愛相利。“兼愛”的互利性,互助性,對等性以及愛人若已的方式,使人與人和睦相處、共存共榮、良性互動。其“非攻”思想是以實力做後盾的和平主義,可以維護一個和平的環境,隻有和平的環境的才能建設一個和諧社會。王贊源教授認為,墨子的思想有其正确性和可能性,隻要力行實踐,可以建設一個和諧的社會。
5、與會學者認為,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與政治、文化的多元化的矛盾日益紛繁,能源危機、生态惡化、環境污染、社會失序、人們的精神失守、道德失範、價值失衡,人類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和發展問題。研究墨子思想,借鑒其學說的精華,對于人類正确認識自身,認識外界,維護世界和平,建設和諧社會,保護人類共有的地球家園,都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