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漢語成語可以說都是從典故中精簡出來,最後又成為約定俗成的語言精華。它言簡意赅,内涵豐富,朗朗上口。有一些成語,大家日常使用起來很方便,但大家對它的來源和真正的意思并不是太了解。
就拿我們要講的這句“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成語,就是屬于這一類,大家雖然都很熟悉,但是經常用,卻不一定都能知道它其中的真正意思。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的意思指救人性命這件事是功德無量的。與其為死去的人去造塔,不如救人一性命的功德更大,才更有意義。
這個成語是出自于明朝小說家馮夢龍的《醒世恒言》第十卷:“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若說報答,就是為利了,豈是老漢的本念!”
但這句話是由佛教的佛經中的内容演化而來的,在佛教大正藏經集部《佛說罵意經》中佛雲:“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意,其福難量。”
這段話的意思是:建造一百座寺廟不如救一個人的性命。救十方天下無量衆生的性命,不如觀察自心,守護自意,不使為惡。
簡單地說是建佛寺的功德再大,也不如救一個人的功德大。救很多的人的功德雖然大,也不如自己修行好。後來,人們又将這段話精簡為“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成語。
那問題又來了,什麼是七級“浮屠”?
“浮屠”來自于梵語的音譯,“窣堵坡”,也稱“浮圖”,是地道的佛教用語,“浮屠”是一種佛教的建築形式,其實就是“佛塔”的意思。但這個“浮屠”可不是一般的塔,這個佛塔有什麼作用的呢?
這種佛塔一開始是用來供奉佛骨,就是佛的舍利子,後來才用以供奉一些佛像和收藏經書。建佛塔為什麼說是功德無量的事情呢?
這事還得從佛經中的記載的故事來說,據說當年釋迦牟尼佛涅槃被火化後,形成很多的彩色舍利子。有八個國家知道後要過來争奪佛的舍利子,怎麼辦?給誰不給誰都不好辦,最後,這幾個國家差點打起來。
于是為了避免争鬥,就有人出來說,由這八個國家把佛舍利子平均分配。這幾個國家一聽也公平,就同意了,就這樣,這幾個國家就各自把分到舍利子請回去了。
請回去,還要好好保存,于是都開始建造佛塔用來供奉佛的舍利子。而一些弟子還把裝過舍利子的空瓶子也給供奉起來了。可見他們對佛的敬仰。
據說當時古印度摩揭陀國著名的王朝孔雀王朝的國王遲到了,沒有分到舍利子,他就隻好把佛火化後的骨灰帶了回去,也建造佛塔來供奉。
佛教大約在漢朝時就開始傳入我國,我國的佛教徒也建造了不少佛塔,主要是用來供奉佛像、經卷,供教徒們瞻仰。魏時建造的永甯寺塔,高達百丈,成為中國第一高塔。
佛教建的這個佛塔,很多都是佛教徒們出資建造的,也是很講究的,一般是單層,有五層、七層、九層、十三層、十五層、三十七層等等。
在佛教中,佛教徒把出資建造供奉用的佛塔,看作是自己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善事,對自身的修行至關重要。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也可以說是從建佛塔積功德這裡演化出來的。就是告訴所有的佛家弟子,要做善事,積功德。救人一命就是大善事,大功德,這要比你出資建造一座七層佛塔的功德還要大。
有人說為什麼不說九層、十三層“浮屠”呢?層次越多不是功德越大嗎?為什麼隻說七級“浮屠?
在佛教中,七層的佛塔就已是最高等級的佛塔了。從層級的來看,上面還有九層、十三層等,可能七層的佛塔不是最高的,但七層的等級卻是佛塔中最高的。
在佛家弟子心裡,七層的寶塔就是百公尺高的大佛了,能建造了這麼大佛塔來供養,那功德也一定是最大的。
如果你救了一個人的性命,對佛教徒來說,那你所獲得的功德要比建七層寶塔的功德大,這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的本意。
說到這裡,大家會對“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個成語怎麼來的,什麼意思有了深刻的理解。
說到底,這個成語主要是用來勸說人們随時随地都要積德行善。特别是勸說人們在生死關頭要出手救助那些面臨死亡的人,這樣的功德要會比你建一個七層佛塔的功德還要大。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