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發生腦中風?指導醫生 泉州市中醫院腦病科副主任醫師 趙茜,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夏天發生腦中風?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指導醫生 泉州市中醫院腦病科副主任醫師 趙茜
■早報記者 許奕梅 通訊員 陳玮銘
進入末伏,“秋老虎”依然兇猛。這炎熱的天氣不僅容易緻人中暑,還是中風的高發期。近期,市區醫院接診了不少錯把中風信号當成中暑的患者,因此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高溫作業後頭暈乏力
次日竟嘴歪說不出話
日前,家住市區的劉先生在家人的攙扶下來到醫院,隻見他嘴角歪向一側,說話都含糊不清,四肢無力,經醫生檢查,确診劉先生是中風了。
“我們還以為是中暑,怎麼就中風了?”劉先生今年才40歲,他和家人聽到中風後都感到詫異。
經醫生了解得知,劉先生有高血壓病史,從事建築業,平日裡都在戶外跑訂單業務,暑期業務量大,劉先生一天下來都在外面跑。家人也提醒他随身備水,注意防暑,但劉先生有時一忙起來連水都顧不上喝,往往是感到口渴難耐了才想起要喝水休息。
幾天前,劉先生突感頭暈、乏力,還有點惡心,他以為是中暑了,自行服藥後就繼續堅持工作,一直忙到晚上才回家,症狀仍沒有緩解。劉先生想着可能是太累了,先睡一覺也許就會好。第二天醒來後,劉先生發現自己嘴角歪斜、四肢無力有麻木感,覺得不太對勁,趕忙讓家人送他到醫院。
被診斷為中風後,劉先生留院治療。因中風後沒有及時就醫,他的病情有所加重,經治療出院後,還要繼續進行康複治療,才能逐漸恢複正常生活。
中風不典型症狀類似中暑
抓住3小時救治“黃金時間”
“有的中風不典型症狀類似中暑,市民容易混淆延誤治療。”趙茜介紹,立秋後市民因中暑就醫的仍有不少,患者大多長時間待在高溫環境中,大量水分流失,又沒有及時補充水分,造成汗腺調節功能障礙,調節溫度中樞神經受到影響,主要症狀是頭暈、惡心、全身乏力、低熱等。重度中暑患者會突發高熱,大汗淋漓且伴有惡心嘔吐等,若沒有及時治療,或導緻熱射病。
市民容易忽視的是,高溫天還要警惕中風的發生。中風被稱為“腦卒中”,夏季人體出汗較多,身體内環境容易缺水,增加血液的黏稠度,這對于患有高血壓、高脂血症或心腦血管病等疾病的人群來說,會增加中風的風險。夏季中風多為缺血性中風(腦梗死),又被稱為“熱中風”。
趙茜提醒,一旦發生中風,有3小時救治“黃金時間”,是搶救生命的關鍵。腦梗發生時,缺血區如果不及時恢複血流,神經細胞在缺血幾分鐘内就可能發生不可逆性壞死。發病3小時内應盡早接受溶栓治療,6小時内是最佳動脈取栓時間,發生壞死的神經細胞越少,患者緻殘率也會越低。
多喝溫開水控制“三高”
記住中風“1-2-0”檢查法
趙茜建議,高溫天,市民要多喝溫白開水,可防止血液黏稠導緻中風。沒有心腎功能障礙者每天至少補水1500毫升,半夜醒來時适量進水。此外也可以多食用綠豆湯、冬瓜荷葉湯等解暑。情緒波動過大會突然升高血壓,使得腦供血不足而引起中風,需調整好情緒,戒驕戒躁。有基礎疾病人群要按時服藥,定期檢查。同時,空調溫度不宜低于26℃,避免因室内外溫差過大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那要如何快速識别是否出現腦中風呢?趙醫生建議大家記住中風“1-2-0”檢查法:1代表“看到1張不對稱的臉”,2代表“查2手臂是否有單側無力”,0代表“聆(0)聽講話是否清晰”。如果通過這三步觀察感覺有中風症狀,就要立刻就醫。
炎熱天氣下,中老年人要控制“三高”,有中風史的病人,其家屬要時時觀察病人的症狀,一般來說,頭昏、頭痛、半身麻木酸軟無力、頻頻打哈欠等都是中風信号,切勿簡單以為是中暑,應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
來源: 東南早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