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名詞用作動詞舉例?第一節名詞的特殊用法一.名詞用作一般動詞,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文言文名詞用作動詞舉例?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第一節名詞的特殊用法
一.名詞用作一般動詞
名詞用作一般動詞,就是名詞用作不及物動詞和及物動詞
(一) 人事名詞用作一般動詞
在古代漢語裡,有些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詞,往往可以活用作 一般動詞,充當句子的謂語。例如①晉師軍于廬柳。(《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師”,軍隊。“廬柳”,古地名。 普國的軍隊駐紮在廬柳。 “軍”,本義是軍隊,名詞,這裡活用作動詞,當“駐紮”或 “駐守”講。後面有表示處所的介賓結構“于廬柳”作補語。
假舟樣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 學》)_ -借助于船隻的人,并不一定會泅水,但是卻能夠 橫渡江河。 “假”,借助。“楫”,船槳,這裡借 指船隻。“絕”,橫斷,渡。
“水”,名詞,活用作動詞,當“泗水”或“遊泳”講。前 面有能願動詞“能”與它相結合。
③晡時門壞,元濟于城上請罪,進城梯而下之。(《資 治通鑒。唐紀。五十六》) ———
後半晌,城門被燒壞了, 吳元濟這才在牙城上請求認罪,李進城架設梯子讓他下來。 “晡逋)”,申時,即午後三時至五時。“元濟”,吳元 濟,唐朝叛将,淮西節度使吳少陽之子。“進城”,李進城, 李愬部将。
“梯”,名詞,用作動詞,當“架梯”講。後面有連詞“而”, 連接前後的兩個動詞,表示一先一後的兩個動作行為。
④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識耳。 (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十六。藥議》)一——隻是二月間 草木已經長了芽,八月間枝葉還沒有幹枯,采摘草藥的人容 易辨認罷了。
“芽”,名詞,用作動詞,當“發芽”、“長芽”講。“掇”,拾取。
“芽“名詞用作動詞,當“發芽“長芽”講。前面有副詞“已”的修飾。
5 宦官懼其毀已,皆共目之。(《後漢書。張衡傳》) 一—宦官怕張衡在皇帝面前揭發自己的罪杆,都一齊注視着 他。“宦官”,在宮廷中侍候皇帝及其眷屬的閹 人。“毀”,诽謗,這裡有揭發,指責的意思。
“目”,名詞,用作動詞,當“注視",或“瞪”講。前面有 副詞“共”的修飾,後而有代詞“之”作它的賓語。
(⑥)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此之,在右皆靡。(《史 記、廉頗蔺相如列傳》)[秦王]左右的侍從想要殺掉 相如,相如瞪大眼珠子大聲呵斥他們,吓得他們一個個都往 後倒退。“相如”,蔺相如,為趙王使者奉壁使秦,有功,後為相。“叱”,大聲斥罵。“靡”,潰敗,倒退。
“刃”,本義是指兵器鋒利的部分,即刀口,名詞, 活用作動詞,當“殺”講。前面有能願動詞“欲”與它相結合,後 面有名詞“相如”作它的賓語。
⑦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 (《說苑。貴德》)- —我不能用春天的和風吹拂人,我不 能用夏天的細雨滋潤人,我窮困是必然的啊,
“吾”,春秋齊國宰相管仲自稱。
“風”、“雨”,名詞,這裡活用作動詞,當“吹拂”、“滋 潤”講。按舊讀“風”應讀為“諷”,“雨”應讀為“玉”。 前面“以春風”、“以夏雨”的“風”、“雨”仍然是名詞,介 賓結構作狀語,後面有“人”作賓語。
如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王安石:《答司馬谏議書》)—一如果說現在什 麼事情都不要幹,隻要墨守成規,按老章程辦事就行了,那就不是我所敢領教的了。
“事”,事情,名詞,用作動詞,當“做”講。前面有否 副詞“不”的修飾,作狀語,後面的“事”仍然是名詞,作它的賓語。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史 記。陳涉世家》)——于是[陳勝、吳廣]便用朱砂在綢子 上寫了“陳勝王”三個字,把它塞進别人捕獲的魚肚子裡。 “丹”,朱砂。“帛(b6勃)”,絲織品之總稱。
“罾”,本義是用木棍或竹竿做支架的魚網,名詞,活用作動詞,當“捕”或“撈”講。前面有助詞“所”與它 相結合,構成一個名詞性詞組,充當“魚”的定語。古代漢語助 詞“所”常與它後面的動詞相結合,構成一個名詞性詞組,所以凡助詞“所”字後面的名詞就往往都變為動詞
然則又何以兵為?(《荀子。議兵》)-—既然這樣,那又為什麼要軍隊呢?
“為”,疑問語氣詞,相當于“呢”。
“兵”,軍隊,名詞,用作動詞,當“要軍隊”或“設軍隊” 講。前面的“何以”是介賓結構“以何”的倒裝,作狀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