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百戲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是曆史悠久的一種茶文化,隻通過茶和清水就可以在上面畫出各種各樣的圖案,它的流程比較複雜,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個文化活動主要起源于閩北武夷山一帶,是比較特别的一個文化活動。
茶百戲是什麼意思
茶百戲是一種以研膏茶為原料,用清水使茶湯幻變圖案的技藝,又稱分茶、水丹青,源于唐朝,到了宋朝發展到頂峰,成為文人之間推崇的一種文化活動。
此後,這種清水畫丹青的古法技藝差點被世人遺忘,2017年,茶百戲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産,被更多人了解。
茶百戲的流程複雜繁多,不僅對制作人的畫功有要求,還考驗其點茶的基本功。從一塊餅茶開始,要經過炙茶、碾茶、候湯、注湯、擊拂(攪拌出綿密持久的泡沫,也稱茶湯懸浮液)、分茶(茶匙加水或湯瓶注湯使茶湯幻變圖案)。
把這一過程比作繪畫,攪拌茶水出現細膩泡沫相當于研墨,用清水在茶上作畫相當于勾勒,作畫必須一次性在幾分鐘内完成,由于“畫紙”材質特殊,具有流動性,茶湯上的畫面最多可維持15分鐘,“通過茶湯的流動、靈動的特征展現了古人的創造力,為大家打開了解認知宋文化的一扇窗,增加喝茶的趣味。”
茶百戲是哪裡的
閩北武夷山。
茶百戲又稱分茶、水丹青等,是曆史上盛行于閩北武夷山一帶的傳統文化,其特點就是僅用茶和水為原料就能在茶湯表面幻變出文字和圖案。
從2009年,武夷山茶文化人章志峰恢複了這一古老而又珍貴的文化遺産後,重綻溢彩的茶百戲又開始闖入人們的生活,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據了解,茶百戲已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産。
茶百戲是用什麼畫的
茶百戲是在點茶基礎上用清水畫畫的藝術,茶湯中圖案的形成與點茶時茶湯的泡沫有密切關系。茶百戲可以使點茶形成的湯花瞬間顯示瑰麗多變的景象:如山水雲霧,狀花鳥魚蟲。
特點就是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便能在茶湯中顯現出文字和圖案。抹茶擊拂後湯面會有一層綿密泡沫,投茶量越多泡沫顔色越深。局部加水在表面将深色泡沫稀釋成淺色,形成圖案。據說古代姿勢水平高超的玩家是用細長嘴的湯瓶、水注、滴注這種器型,現在一般叫曲流壺往湯面上注水在茶湯表面畫出路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