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高考全國一卷語文試卷
本試卷共10頁,23小題,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迹鋼筆或簽字筆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場号和座位号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将試卷類型(A)填塗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将條形碼橫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
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後,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幹淨後,再選塗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迹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内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後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塗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後,将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中華民族有着深厚文化傳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體現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這是我國的獨特優勢。中華文明延續着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與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适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要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圍繞我國和世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着力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我們不僅要讓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還要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讓世界知道“發展中的中國”“開放中的中國”“為人類文明作貢獻的中國”。
強調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國家的學術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較、對照、批判、吸收、升華的基礎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的發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決好民族性問題,就有更強能力去解決世界性問題;把中國實踐總結好,就有更強能力為解決世界性問題提供思路和辦法。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發展規律。
(摘自習近平《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材料二:
不少評論家、詩人和詩歌讀者都感覺到當代新詩創作與理論進入了一種停滞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狀态。由于古老的東方文化傳統與漢語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語言轉化,而西方詩歌文化與語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民族傳統意識的詩歌作者與理論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積食病就明顯地出現在詩歌創作和理論中。
人們逐漸意識到對“他文化”吸收力的強弱與自己本民族文化傳統的強弱成正比,唐代之所以能廣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為它擁有一個秦漢以來建立的強大的中華文化傳統,這傳統如一個消化力極強的胃,吸收了四方異域的文化,借以繁榮本民族文化。當代新詩不但丢失了本民族的詩歌傳統,而且也失去了對那個傳統的記憶和感情,而中華文化又不同于其他以拉丁語為先祖的各種西方文化,可以自然地相互吸收,所以必然會發生這種食洋不化的病症,這病症是當代詩歌失去讀者的重要原因。當代詩歌由于時代内容的發展,已無法退回到新詩運動初期的狀态。當代社會讓世界村的居民們多少都進入了一個更複雜的感性與知性世界,中國詩歌也相應地在尋找與之相當的藝術形式,主要是詩歌語言、内在結構、外在形态。這些必須是有本民族實質性的和具有現代性的,單靠移植西方是絕對不行的。
我們認為,21世紀中國新詩能否存活,就看我們能否意識到自身傳統的複活并進入現代,同吸收外來因素之間的主次關系。沒有傳統何談創新?沒有傳統作為立身之地,創新很可能變為全盤西化。所以,中國當代新詩一個首要的、關系到自身存亡的任務就是重新尋找自己的詩歌傳統,激活它的心跳,挖掘出它久被塵封的泉眼。讀古典文史哲及詩詞、讨論,想現代問題,使一息尚存的古典詩論進入當代的空間,貢獻出它的智慧,協同解決新詩面對的問題。據我的學習經驗,曆代中國文論中存在着大量對我們今日所思考的詩歌理論仍有意義的撰述,而我們卻隻習慣于引用西方理論,無暇回顧一下自身傳統中這些理論,師洋師古應當成為回顧與前瞻的兩扇窗戶,同時拉開窗帏,擴大視野,恢複自己傳統的活力才能吸收外來的營養。
中國古典詩論在研究方法上與西方文論也有很大不同。西方文論強調邏輯剖析,優點是落在文本實處和清晰的抽象概括,但其弊病是容易刻闆、枯燥、概念化、解剖刀往往傷及神經,概念也有失去生命的變幻色彩的毛病。而中國古典詩論體系雖不十分清晰,卻能以富有内涵和想象力的詩樣的語言傳遞給讀者審美的智慧和哲理,不至于有水涸石露的窘境,而其中人文的情緻、暖意、活力,絲毫沒有實驗室處理後的褪色失鮮之感。讀古典詩論後可以意識到西方的科學分析、邏輯推理、抽象名詞杜撰等雖不失為一家之法,卻開非唯一的方法。而中國古典詩論的風格與中國古興自學的靈活、深邃、玄遠相匹配。對于詩歌這樣内涵深、變幻多的文學品種,中國傳統的文藝理論有其突出的優點。
(摘編自鄭敏《新詩百年探索與後新詩潮》)
1.下列對材料相關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3分)
A.中華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傳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這是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前提。
B.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構建,可以向世界傳播中國優秀學術理論,為解決世界性問題提供中國經驗。
C.當代新詩之所以出現“食洋不化”的病症,一是因為丢失了本民族的詩歌傳統,二是因為東西方文化差異巨大。
D.中國古典詩論雖不以體系和邏輯見長,但蘊含詩性品格和人文情緻,比西方文論更有生命力。
2.根據材料内容,下列說法不正确的一項是( )(3分)
A.材料一與材料二都談到了傳統和創新的關系,不過二者論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借鑒西方詩歌并不能給本民族的詩歌帶來現代性,對此中國詩人要有清醒認識。
C.中國古典詩歌的語言、内在結構和外在形态,依然可為當代詩歌創作提供營養。
D.古人論詩用“意在筆先”“空靈”“飄逸”等語,未落實處卻包含鮮活的審美智慧。
3.下列選項,最适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3分)
A.韓愈《答劉正夫書》:“或問為文宜何師?必謹對曰:宜師古聖賢人。”
B.晚清洋務派人物馮桂芬提出:“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
C.魯迅《文化偏至論》:“外之既不後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脈。”
D.季羨林認為:“東西方文化的相互關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論語》,現已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處理人際關系和國際關系的黃金準則。請結合材料一對這一現象加以分析。(4分)
5.如何推動中國古典詩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4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江上【注】
馮至
子胥望着昭關以外的山水,世界好像換了一件新的衣裳,他自己卻真實地獲得了真實的生命。時節正是晚秋,眼前還是一片綠色,夏天仿佛還沒有結束。向南塑去,是一片人煙稀少的平原。
他在這荒涼的原野裡走了三四天,後來原野漸漸變成田疇,村落也随着出現了,子胥穿過幾個村落,最後到了江邊。
太陽已經西斜,岸上三三兩兩集聚了十來個人:有的操着吳音,有的說着楚語。有人在抱怨,二十年來,這一帶總是打過來打過去,弄得田也不好耕,買賣也不好做。一個上了年紀的人說:“前幾年吳王餘昧死了,本應該傳位給季劄,但是季劄死也不肯接受,退到延陵耕田去了。一個這樣賢明的人偏偏不肯就王位,要保持他的高潔。”
“他隻自己保持高潔,而一般人都還在水火裡過日子,——我恨這樣的人,我們都是吃了他高潔的苦。”一個年輕人憤恨地說。
那老年人卻諒解季劄:“士各有志。他用行為感動我們,不是比做國王有意義得多嗎?——就以他在徐君墓旁挂劍的那件事而論,對于友情是怎樣好的一幅畫圖!”
季劄在死友墓旁挂劍的事,子胥從前也若有所聞,他再低下頭看一看自己佩着的劍,不覺起了一個願望:“我這時若有一個朋友,我也願意把我的劍,當作一個友情的贈品,——而我永久隻是一個人。”子胥這樣想時,也就和那些人的談話隔遠了,江水裡的雲影在變幻,他又回到他自己身上。這時江水的上遊忽然浮下一隻漁船,船上回環不斷地唱着歌:
日月昭昭乎侵已馳,
與子期乎蘆之漪。
面前的景色,自己的身世,日月昭昭乎侵已馳,是怎樣感動子胥的心!他聽着歌聲,身不由己地向蘆葦叢中走去。
西沉的太陽把蘆花染成金色,半圓的月也顯露在天空,映入江心,是江裡邊永久捉不到的一塊寶石。漁夫的歌聲又起了:
日已夕兮予心憂悲,
月已馳兮何不渡為?
歌聲越唱越近,漁舟在蘆葦旁停住了。子胥身不由己地上了船。
多少天的風塵仆仆,一走上船,呼吸着水上清新的空氣,立即感到水的溫柔。子胥無言,漁夫無語,耳邊隻有和諧的橹聲,以及水上的泡沫随起随滅的聲音。船到江中央,水流變得急聚了,世界回到原始一般地甯靜。子胥對着這滔滔不斷的流水,他想這是從郢城那裡流來的。他立在船頭,身影映在水裡,好像又回到郢城,因為那裡的樓台也曾照映在這同一的水裡。他望着江水發呆,不知這裡邊含有多少故鄉流離失所的人的眼淚。父親的、哥哥的屍體無人埋葬,也許早已被人抛入江心;他們得不到祭享的魂靈,想必正在這月夜的江上出沒。郢城裡的王公們都還在享受眼前的升平,誰知道這時正有一個人在遙遠的江上,想把那污穢的城市洗刷一次呢。子胥的心随着月光膨脹起來……
他再看那漁夫有時擡起頭望望遠方,有時低下頭看看江水,心境是多麼平坦。子胥在他眼裡是怎樣一個人呢?一個不知從何處來,又不知向哪裡去的遠方的行人罷了。但是子胥,卻覺得這漁夫是他流亡以來所遇到的唯一的恩人,這引渡的恩惠有多麼博大,尤其是那兩首歌,是如何正恰中子胥的運命,怕隻有最親密的朋友才唱得出這樣深切感人的歌詞,而這歌詞卻又吐自一個異鄉的、素不相識的人的口裡。
船緩緩地前進着。兩人在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個整日整夜浸在血的仇恨裡,一個疏散于清淡的雲水之鄉。他看那漁夫搖橹的姿态,他享受到一些從來不曾體驗過的柔情。往日的心總是箭一般地急,這時卻唯恐把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麼久便多麼久,與漁夫共同領會這美好的時刻。
船靠岸了,子胥口裡有些嗫嚅,但他最後不得不開口:“朋友。我把什麼留給你作紀念呢?”漁夫倒有些驚奇了。
這時子胥已經解下他的劍,捧在漁夫的面前。
漁夫吓得倒退了兩步,他說:“我,江上的人,要這有什麼用呢?”
“這是我家傳的寶物,我佩帶它将及十年了。”
“你要拿這當作報酬嗎?”漁夫的生活是有限的,他常常看見有些行人,不知為什麼離鄉背井要走得那麼遠。既然遠行,山水就成為他們的阻礙;他看慣了走到江邊過不來的行人,是多麼苦惱!他于是立下志願,隻要一有閑暇,就把那樣的人順便渡過來。因為他引渡的時候多半在晚間,所以就即景生情,唱出那樣的歌曲。“這值得什麼報酬呢?”
子胥半吞半吐地說:“你渡我過了江,同時也渡過了我的仇恨。将來說不定會有那麼一天,你再渡我回去。”漁夫聽了這句話,一點也不懂,他隻撥轉船頭,向下遊駛去。
子胥獨自立在江邊,望着那隻船越走越遠了,最後他才自言自語地說:“你這無名的朋友,我現在空空地讓你在我的面前消逝了,将來我卻還要尋找你,不管是找到你的船,或是你的墳墓。”
他再一看他手中的劍,覺得這劍已經不是他自己的了:他好像是在替一個永久難忘的朋友保留着這支劍。
(有删改)
[注]曆史小說《伍子胥》寫于1942——1943年,取材于春秋時期伍子胥的複仇故事,叙述他由楚至吳的輾轉逃亡。小說共九節,《江上》為第六節,伍子胥過了昭關,繼續跋涉,前往吳國。
6.下列對文本相關内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子胥過了昭關,所見風景與前大不相同,那大片綠色和原野,也是子胥再次“獲得了真實的生命”的心情寫照。
B.“唯恐把這段江水渡完”,表現了逃亡中的子胥的心态,隻有在江上的這段短暫時光,他才能夠平和地欣賞風景。
C.子胥同漁夫道别,說話時“有些嗫嚅”“半吞半吐”,表現的是子胥渴望同漁夫交流,又礙于隐情而無法敞開心扉。
D.“你渡我過了江,同時也渡過了我的仇恨”,子胥在江上領會到漁夫的“世界”,他對自己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7.關于文中江邊人們談論季劄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那位老人欣賞季劄不就王位的高潔,也稱贊他以美好的行為感動了世人。
B.那位年輕人認為季劄不顧百姓死活,隻顧獨善其身,逃避了濟世的責任。
C.季劄挂劍一事進一步說明了他的品行,也為後文的子胥贈劍做了鋪墊。
D.季劄的退耕田園,與下文漁夫的泛舟江上,共同表達出本文的隐逸主題。
8.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緒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見所感而逐步生發展開。請結合文中相關部分簡要分析。(6分)
9.漁夫拒劍是一段廣為流傳的曆史故事,漁夫是一位義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劍之後,更為了消除伍于胥的疑慮而自盡。本文将漁夫改寫為一個普通漁人,這一改寫帶來了怎樣的文學效果?談談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秦将伐魏,魏王聞之,夜見孟嘗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為寡人謀,奈何?”孟嘗君曰:“有諸侯之救,則國可存也。”王曰:“寡人願子之行也!”重為之約車百乘。孟嘗君之趙,謂趙王曰:“文願借兵以救魏!”趙王曰:“寡人不能。”孟嘗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聞乎?”孟嘗君曰:“夫趙之兵非能強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趙也。然而趙之地不歲危而民不歲死,而魏之地歲危而民歲死者,何也?以其西為趙蔽也,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趙王許諾,為起兵十萬、車三百乘,又北見燕王曰:“今秦且攻魏,願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千裡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數千裡而救人者,此國之利也,今魏王出國門而望見軍,雖欲行數千裡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許也。田文曰:“臣效便計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計,文請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變也。”王曰:“大變可得聞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節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韓、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趙之衆,以四國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數千裡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門而望見軍乎?則道裡近而輸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聽子。”乃為之起兵八萬、車二百乘,以從田文,魏王大說曰:“君得燕、趙之兵甚衆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請講于魏。因歸燕、趙之兵,而封田文。
(節選自《戰國策·魏策三》)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B.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C.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D.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寡人意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稱,春秋戰國時期君主常如此謙稱自己。
B.百乘即一百輛兵車,“乘”指四馬一車。“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稱。
C.為趙蔽的“蔽”指屏障,與《鄒忌諷齊王納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D.國門,文中是實指,指魏國國都的城門;現在則用來指一個國家的邊境。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魏王受到強秦武力威脅之際,連夜向孟嘗君問計,孟嘗君表示有了諸侯的幫助,國家就可以存續下來,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諸侯,搬取救兵。
B.孟嘗君見趙王不願出兵,勸說趙王,指出魏國每年地危民死,而趙國土地與民衆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趙國将面臨危險,趙王這才同意出兵。
C.孟嘗君請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猶豫不決,孟嘗君指出魏國倘若聯合他國合力攻打燕國,将會對燕國十分不利。燕王聽從了建議,出兵救助魏國。
D.孟嘗君計謀得以實現,魏王非常高興,誇獎他短時間内搬來很多援軍。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給魏國,魏王于是讓燕、趙援軍返國,封賞孟嘗君。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千裡而以助魏,且奈何?
(2)燕不救魏,魏王折節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
14.孟嘗君前往趙國、燕國借兵救魏,所采用的遊說策略有什麼不同?請簡要概括。(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
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愁之懋之[注]
魏了翁
無邊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覓,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麥祈蠶,來趁元正七。 翁前子後孫扶掖,商行賈坐農耕織,須知此意無今昔,會得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舊俗以農曆正月初七日為人日。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詞人在人日約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體弱,感到此行會比較困難。
B.在人日這天吹打奏樂,祈盼農桑豐收,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C.這首詞以樸實的筆觸描繪當時農村的風俗景況,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D.詞人以議論入詞,能夠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論随,全詞并無生硬之感。
16.詞人在下阕發表議論,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詞中談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請結合内容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勸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以劣馬的執着為喻,強調為學必須持之以恒。
(2)樂器在古代生活中發揮着重要作用,《詩經·周南·關雎》中寫到樂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界鳥類的啼鳴有時會引發人們的悲思愁緒,這在唐宋詩詞中屢見不鮮,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科學家栾恩傑當年高考時報考的是電機系,因為服從國家安排改學自動控制,從此與國防和航天事業有了 ①
20世紀60年代,栾恩傑到第七機械工業部工作後參與的第一個重大任務就是我國潛地導彈“巨浪一号”的研制,潛地導彈作為秘密武器,在歐美國家是 ② 的國防項目,鮮有資料可供借鑒,在沒有國外技術援助、自身又缺乏技術力量的情況下,整個團隊按照先在陸上發射台發射、再把導彈裝進發射筒以模拟水下發射環境、最後進行潛艇發射的規劃開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關。這三步被稱為“台、簡、艇”,但每一步都失敗過。
失敗在航天領域的研發過程中是 ③ 的。奕恩傑從導彈研究的技術員到中國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經曆過各種各樣的失敗,大到火箭裡面的特殊裝置出現問題,小到一個插頭插錯了,這些失敗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多少個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來的工作更加艱苦卓絕,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間換了賽道,奕恩傑認為:失敗也是在給我們上課,當問題一一解決的時候,成功就在我們前面。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
19.請将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删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4分)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設問和排比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4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節日期間,無論是家人團圓,還是老友歡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節後很多人會增添新的煩惱,那就是“節日肥”“過年肥”,減肥也就提到日程上來。事實上,生活中你會發現,有許多整天嚷嚷着要減肥或者正在減肥的人,其實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應該減肥的人對此卻毫不在意,那麼,怎麼判斷是否需要減肥呢?從醫學角度來說,身材是否肥胖, ① 。體質指數是用體重千克數除以身高米數之平方而得出的數字,國人的健康體質指數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減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慮減肥了。
提到減肥,不少人都為之“奮鬥”過,節食、跳繩、跑步都是常用的減肥方法。臨床中還發現,很多人用不吃晚飯來減肥,這種方式不但難以長期堅持, ② ,有人就因此得了嚴重的胃病。而且,如果以後恢複吃晚飯, ③ ,甚至比以前更胖。不僅如此,不吃晚餐,營養素供給不足,蛋白質供應下降,肌肉量也會随之減少,體重反彈後,在同樣的體重下,體脂率反而會比減肥前更高。因此,減肥一定要講究科學。
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畫橫線處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
A.你要覺得這段話對深化文章的主題沒什麼幫助,就删了吧。
B.聽了老師的話,三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聲了。
C.他是個非常用功的同學,尤其是鑽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D.請你選三名學生參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夢想”演講比賽。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内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本手、妙手、俗手”是圍棋的三個術語,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規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從全局看通常會受損的下法,對于初學者而言,應該從本手開始,本手的功夫紮實了,棋力才會提高,一些初學者熱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視更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礎,妙手是創造,一般來說,對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現妙手;否則,難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體,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