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冷知識?◎央視新聞“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語”,有人說,口音,是家鄉賜予我們的最可愛的禮物分享七個方言冷知識,願你讀完後不隻獲新知,亦更覺家鄉話的可敬可親可愛,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方言冷知識?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央視新聞
“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語”,有人說,口音,是家鄉賜予我們的最可愛的禮物。分享七個方言冷知識,願你讀完後不隻獲新知,亦更覺家鄉話的可敬可親可愛。
上海話的“阿拉”
可是地地道道的甯波方言
曆史上,甯波話對上海話的形成影響極大。19世紀上海開埠後,移民大量湧入,善于闖蕩經商的甯波人人口規模大,甯波方言自然而然成為上海的強勢語言。
“阿拉甯波歡迎您”,正是在甯波方言“阿拉”作為第一人稱複數代詞的影響下,上海話逐漸也把“我們”稱作了“阿拉”。事實上,甯波話與上海話發音僅從單個字音上分辨,區别很小,但一旦連讀變調,兩地的語言才會表現出令人驚訝的差别。
你說嘛?!
天津話的“老家”在安徽北部
天津共有六個方言片區,我們常聽到的天津話其實隻占其中很小的一個範圍,這在語言學中被稱為“方言島”現象。
為嘛天津話和周邊的方言差别如此之大?語言專家解釋,明朝永樂皇帝朱棣在做燕王時,從安徽宿州一帶調集大批軍士攜家帶口來到天津,與當地百姓往來,士卒所講的方言就成了強勢方言,于是具有低平調的皖北方言漸漸成了天津衛的通用語。
大連話居然是山東味
不是東北味的
大連人說話被戲稱有“海蛎子味”,研究大連方言多年的學者解釋,主要因為大連盛産海蛎子,再者就是大連方言屬于膠遼官話登連片,同時又受滿語等少數民族語言影響,還受日俄等外語影響,形成了有别于東北官話的方言。
近代移民“闖關東”的曆史背景和半島沿海的地理環境,使大連方言獨具特色。大連是曆史上山東人(水路)闖關東的第一站,因此大連有許多與山東煙台、威海接近的語言和民俗文化,大多數的大連人是山東等地闖關東而來的後代。
你别說
溫州人自己可能都聽不懂自己
位于東海之濱的浙江溫州,已經走過了2200多年的曆史,南宋時期,這裡是僅次于都城杭州的繁華之地。這裡不僅孕育了南戲,還誕生了一種神奇的方言——溫州話,它的發音不但和普通話有天壤之别,即便是和浙江的北部吳語也完全無法交流溝通。
語言學家表示,溫州話是遷徙語的代表,到底應該把溫州話歸于吳語,還是歸于閩語,曆史上也是一直有争論。直到現在,溫州話算是南吳語的代表,但有一個特點,就是裡面有很多閩語的成分。
溫州地區有十幾種方言,可謂“三裡不同調,十裡不同音”。正因如此,溫州話也被稱是全中國最難懂的方言。拿溫州南部的蒼南縣來說,就完整地保留了瓯語、閩語、土語、金鄉語、畲民語五種方言。
身在湖北
襄陽方言卻獨獨少了湖北味
襄陽地處湖北西北部,漢水上遊,湖北、河南、陝西三省交界地帶。密集的人口流動讓襄陽話脫離了湖北其他地區的口音,講話中既有河南話的渾厚,又有四川話的剛直,還帶着陝西話的秦腔韻味。
學者介紹,當地受西北方言影響不小,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就曾在一首送别詩中提到,襄陽口音是“語言清輕略帶秦”,比方說“我看一下”,襄陽口音是“我看一哈”。
聽今天的南昌人說話
就是聽宋朝人說話
南昌話是贛方言的代表,語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宋元古音。所以,南昌方言又被稱為漢民族宋元時期語言的“活化石”,研究的學者說,“想知道宋朝人怎樣說話,就聽南昌人說話”,南昌人現在所講的話跟當年宋朝、元朝的人所講的話基本上差不多。
原始的南昌方言語音系統大約形成于東漢末年,此後仍不斷受到親屬方言影響而發生改變,直至兩宋時期,才完全從北方方言分化出來,形成自己的特色。舉一個例子,古代雅言就有四個聲調,平、上、去、入。入聲發音非常短促,在南昌方言裡,比如念一個詞“滕王閣”,“滕王”發音長,“閣”很短,這個“閣”就是入聲。
你學的普通話
其實是河北灤平的方言
1953年,國家文教領導小組組織了部分語言專家到全國采集各地語音,統一官話标準,其中一組就來到了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專家們發現,灤平當地民衆日常使用的話語和普通話極其相似。當時就有調研學者說了,“在灤平任何一個角落,隻要是灤平人,他的普通話水平至少是二級甲等!”
從清代起,承德灤平就成為北京官話推廣的先行區,而其四面環山、自成一體的地理特征,也使得其語言特色如裝進時光膠囊一般,在曆史長河中凝固。灤平話甚至被認為“比北京話更接近普通話”。
(文章源自微信公衆号央視新聞,内容摘編自中國之聲特别紀錄節目《聲音裡的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