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說文解字的缺點以及局限

說文解字的缺點以及局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5 15:14:52

先放上标題中的問題的答案:(1)《詩經》“雜佩以問之”,問的意思是“饋贈”;(2)古婚姻“問名”中,“問”是指的下聘禮。詳情請看加粗處,無興趣内容可忽略。

接着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62課,專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一個漢字:問。詳情如下:

問。讀wè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問,訊也。從口,門聲。”形聲字。“問”字在現代漢語201部部首檢字法中歸“門”部,檢字時注意。問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的缺點以及局限(說文解字第162課詩經)1

(問的小篆寫法)

問的本義是問訊、詢問。問的字形在甲骨文中已經出現,但意義不明。金文和戰國印文中用作人名,均不用于本義。各種典籍中開始出現問的本義,比如《論語.泰伯》:“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這是曾子的一句話,大意是:有才能的向沒有才能的求教、詢問,知識多的向知識少的求教、詢問。即求學要謙遜。

說文解字的缺點以及局限(說文解字第162課詩經)2

(曾子像)

再比如《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再比如陶淵明《桃花源詩并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用的都是“問”字的本義。

說文解字的缺點以及局限(說文解字第162課詩經)3

(項羽問路于田父)

本義之外,“問”還有很多用法,舉常用的說一說:

1、論難;探讨。《易.乾》:“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孔穎達疏:“問以辯之者,學有未了,列詳問其事,以辯決于疑也。”《禮記.學記》有:“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孔穎達疏:“問,謂論難也。”再比如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中有“我問養樹得養人術”即從探讨、研究種樹得到了治民的方法。

2、考察;過問。《詩經.小雅.節南山》:“弗問弗仕,勿罔君子。”鄭玄箋注稱:“不問而察之,則下發末罔其上矣。”指(太師尹氏)對于人才不問又不用,欺騙好人實在不該。再比如《漢書.韓延壽傳》:“望之自奏:‘職在總領天下,聞事不敢不問。’”再比如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七論文人相輕》:“不問青紅皂白,各打屁股五百完事。”其中的“問”,全部用的都是這個意思。

3、審訊(罪犯)。比如審問;問案。比如《詩經.魯頌.泮水》:“淑問如臯陶,在泮獻囚。”鄭玄箋稱:“善聽獄之吏如臯陶者。”法官善審如臯陶,泮宮獻上階下囚。再比如:《漢書.翟方進傳》:“會丞相宣有事與方進相連,上使五二千石雜問丞相、禦史。顔師古注說:“大臣獄重,故以秩二千石五人诘責之。”這段話的大意是:适逢丞相薛宣有事與方進相關聯,皇上派了二千石五人共同審問丞相、禦史。

又引申為判決。比如《紅樓夢》第一百零三回:“後來聽見你兄弟問了死罪,他雖哭了一場,以後倒擦胭抹粉的起來。”這是通過薛姨媽的幾句話描寫夏金桂的為人。

說文解字的缺點以及局限(說文解字第162課詩經)4

(紅樓夢裡的夏金桂)

4、責問;追究。比如《左傳.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複,寡人是問。”昭王南征到楚國而沒有回去,我為此而來責問。再比如柳宗元的《童區寄傳》:“漢官以為己利,苟得僮,恣所為不問。”漢族官吏利用這種惡習為自己謀利,隻要能得到僮仆,他們就放縱而不加追究。

說文解字的缺點以及局限(說文解字第162課詩經)5

(以縛背刃自救的區寄)

5、打聽;尋訪。《禮記.曲禮上》:“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竟,通境,這段話大意是:到一個地方,就要打聽那裡的禁忌;到一個國家,就要打聽那裡的民俗;到陌生人家裡,就要打聽人家的忌諱。再比如陶淵明《桃花源詩并記》:“後遂無問津者。”到了後來就沒有人再來尋訪(桃花源)了。

6、中醫術語。四診法(望、聞、問、切)之一。就是詢問病人的自覺症狀和既往病史等。

7、周代諸侯國間的一種相互訪問的禮節。《詩經.大雅.綿》:“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問”。鄭玄箋稱:“小聘曰問。”孔穎達疏稱:“《王制》注雲:‘小聘使大夫,大聘使卿。’彼對文耳,散則聘、問通。”狄人的怒氣雖然沒有消解,正常的互訪也沒有中斷。問,指的是較低層級的外交禮節。《周禮.秋官.大行人》說得更清楚些:“凡諸侯之邦交,歲相問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聘、問、朝,是級别不同、作用不同的外交訪問禮節。

8、饋贈。《廣雅.釋诂三》:“問,遣也。”《詩經.鄭風.女曰雞鳴》:“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知道你的柔順,因此饋贈你雜佩。問的這個用法相對其他用法來說比較特别,需要特别注意。又比如《左傳.僖公十年》:“若重問以召之,臣出晉君,君納重耳,蔑不濟矣。”用的也是饋贈的意思。大意是:如果用重禮對他們表示問候而後召請他們,下臣趕走晉國國君,重耳回國即位,就沒有不成功的。

說文解字的缺點以及局限(說文解字第162課詩經)6

(重耳歸晉圖)

9、慰問;探望。比如:問安;問好。

10、舊時訂婚,男方向女方下聘禮。源于古“納采”、“問名”的禮節。《谷梁傳.莊公二十二年》:“禮有納采,有問名,有納徵,有告期。”舊時的婚姻,有一套完整的定親成親程序。問,指的是下聘禮。《太平廣記》卷四百二十九引《河東記》稱:“頗有過客,以錦為問,某先不忍别,未許。”又比如王實甫《西廂記》:“又不曾執羔雁邀媒,獻币帛問肯”其中的問,都是指的下聘禮這件事。所以,在古婚姻“六禮”程序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中,“問名”這個過程,發展到後來可不是簡單地詢問女方的姓名和生辰八字那樣簡單,還需要有聘禮才行,想想也是,要不憑什麼“問”呢?

說文解字的缺點以及局限(說文解字第162課詩經)7

(舊式婚禮)

11、用作介詞。表示方向、對象,相當于“向”。比如杜甫的詩《入宅三首》之二:“相看多使者,一一問函關。”再比如馬緻遠的《漢宮秋》第一折:“不想使臣毛延壽,問妾身索要金銀”。現代漢語中,這個用法還有,比如:問張三借錢。

12、通“聞”,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屯部》:“問,假借為聞。”通假之時,問取所通字“聞”字字義,相對用法較多,不一一羅列。

此外,問還用作姓氏,《廣韻》有載。

(【說文解字】之162,部分圖片引自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