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生肖是對老百姓十分重要的存在,在某些人看來生肖不僅僅能夠決定一個人的性格和天賦,就連日後的發展過程都和生肖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與此同時,生肖的存在還為我們帶來了本命年的說法。
▲十二生肖
據說每個人在本命年的時候都會遭遇些許波折,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一些地區流行在本命年的新年夜穿上一身紅衣服,為的就是讨個好彩頭。
關于本命年不順利這一說法的來源衆說紛纭,不過,犯太歲一說似乎是被最多人認同的。因此每年過年的時候,各個城市的城隍廟裡都擠滿了前來拜太歲的人,他們都希望能夠讨好太歲,在新的一年裡平平安安。
看到這裡,許多人可能會覺得太歲是很兇惡的存在,但事實上太歲是正義的化身,而且太歲還不隻有一個呢。
一、太歲崇拜的由來
在談拜太歲這一風俗之前,我們不妨先來聊聊太歲神的起源。
太歲的稱呼最早起源于中國古人的紀年方法。在科學不是很發達的古代,先民們一般都是通過觀察星空來記錄時間的。
那時中國古人發現木星的位置變化是一個十二年的循環,因此以木星紀年的方法也應運而生,木星也被古人稱為歲星。
後來古人又根據木星位置的不同,将年份分為吉年和兇年,在到了兇年的時候古人就會用祭祀儀式來“避歲星”,這一活動可能就是如今人們拜太歲的雛形。
後來随着天幹地支紀年方法的出現,年份變成了六十年一個循環,道教理論便提出存在一位“本命六十納甲太歲神”,其專門負責掌管年份的變化。
▲空中的金星和木星
傳說這位六十太歲神是商纣王的幼子,他的母親被妲己迫害緻死,他後來被仙人收留又傳授了一身道法,最終成功登仙。
有其秉性剛直仁慈,經常幫助百姓去災避禍,因此天庭将其列為主宰人間罪福的神明,管轄年份變化,這便是六十太歲神的由來。
但需要注意的是,人們到城隍廟裡去祭拜的太歲神并不一定是這位主神。
在六十太歲神之下,還有六十位小太歲,即六十甲子神。他們之中,每年都會有一個人負責掌管人間禍福,是為值歲神,也被叫做年太歲。
根據年份的不同,古人為每一位年太歲,都起了專門的名字,後來到了明末清初的時候,這些神的名号全部被更換,變成了曆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他們大多是廉潔愛民的好官,或是剛正不阿的武将,因此“年太歲”在民間深受百姓們的歡迎。
▲上海城隍廟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本命年犯太歲的說法其實是不正确的,按照道教理論來說,隻有在一甲子(60年)之後人們才會再次遇到自己的本命太歲神,到這一年,才一定要到道觀或者城隍廟中祭拜。
當然不同的年太歲對每個人的影響是不同的,在古代如果得到高人指點,得知今年是自己的兇年的話,也還是要去拜太歲的。
▲六十位太歲神像
随着甲子紀年法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百姓們開始将生肖的一個循環作為簡單的紀年,并有了本命年犯太歲的說法,而這也逐漸成為如今的普遍習俗。
不過事實上,在新年到來的時候,每個人都可以去道觀祭拜年太歲,或者自己的本命太歲,那麼具體的祭拜方法又是什麼呢?
二、拜太歲的禮儀
首先我們來明确一下祭拜太歲的最佳時間,那就是每年的正月初八。據說這一天是衆多太歲神們聚會的日子,因此這天祭拜是最有效果的。
古人們并不是都會去道觀中祭拜,更多的人會選擇在家中舉行這個儀式。
前面我們提到了太歲神的由來和星星有很大關系,因此古人也将這一祭祀稱為祭星。他們會在這天鬥星出齊之後,在自家的案頭、門前、竈台或者糧倉前,點燃小燈或者蠟燭來進行祭拜,祈禱太歲神能夠幫助自己趕走一年的厄運。
▲如今的道觀
除了祭星儀式之外,古人還會進行登高、放煙火等活動來祭祀太歲神,總之就是要盡可能地與天空産生聯系,這也是古人在正月裡的重要儀式之一。
如今百姓在家祭拜太歲神的活動,已經很不常見了,更多的人會選擇去到道觀或者城隍廟中進行祭拜,現在這種祭拜有一個成熟的流程。
首先祭拜者會在道觀門前領到本命文疏與太歲符,本命文疏被看做人和太歲神之間的橋梁,其上寫有祭拜者的生辰八字,以及對太歲神的皈依之意。
之後在道觀舉行的謝太歲儀式上,衆人會将自己的本命文疏“送上天”,即擺放到祭台之上,借此将自己的期望告知太歲,祈求他們的保護。
▲拜太歲的遊人
在完成這一活動之後,祭拜人會去到供奉太歲神的正殿之前,并在這裡行焚香禮拜之禮。在禮拜的時候,需要在心中默念祈求太歲神保佑自己逢兇化吉。然後就可以進入正殿叩拜太歲神了。
在叩拜的時候需要默念自己的生辰八字,并要說出自己之前犯下的種種錯誤來請求太歲神的原諒。
這個儀式結束之後,祭拜人就可以拿出自己之前領到的那張太歲符了,在其上寫上自己的姓名和生辰八字之後,就可以将太歲符系在值年太歲或者自己的本命太歲之前了。
▲太歲位與太歲符
如今道觀在許多城市并不是十分常見,因此部分地區還推出了線上祭拜太歲神的活動,隻要在線上填寫自己的生辰信息,并支付一定的費用就可以完成拜太歲的儀式了。
這樣的活動,在如今疫情尚未完全清除的局面下,變得異常火爆。
三、正直的太歲神
在介紹完了祭拜太歲的由來和祭拜太歲的流程之後,我們下面就來聊一聊這些值年的太歲。
前面我們提到了這些人,都是在明末清初的時候被送上神位的,當時道教已經逐漸淡出了政壇中心,因此其太歲神的選擇大多代表了民間百姓的想法,這些人大多都是曆史上的武将,因此太歲也被稱為大将軍,六十甲子神也被稱為六十大将軍。
這些人在曆史上都曾經給百姓帶來了不少好處,其中最著名的有丙申大将軍管仲、甲戌大将軍施廣等等,但他們兩位太歲神的入選原因差距甚大。
▲管仲塑像
管仲就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國相,他在六十位太歲神中絕對算得上“頂流”,雖然他的地位和百姓之間的距離稍遠,但是管仲确實将齊國建設成了當時最強大的國家,而且他和鮑叔牙之間的友誼也被人廣為稱頌,因此管仲得以當選太歲神。
和管仲相比施廣的名氣就要小很多了,不過從他的故事裡我們能夠看到更多太歲神的普遍特征。
施廣在明代時出生在廣西桂平,他雖然家境貧苦,但是從小就有拾金不昧的優秀品質,并且在讀書上十分用功,最終成功考取了功名。
▲施廣大将軍像
在金榜題名之前,他一直在故鄉擔任教書先生,為了幫助自己的學生取得好成績,施廣對于他們嚴格要求,并且以管理他們的标準來管理自己,這讓他收獲了學生們的尊重。
在之後為官期間,施廣雖然沒有什麼亮眼的政績,但是他清廉剛正,沒有徇私舞弊的行為,這在當時的社會可謂十分難得。
施廣告老還鄉之後,還捐出了自己的全部積蓄,為家鄉修路造橋,受到了當地百姓的一緻推崇。
從上面的例子裡我們不難看出,太歲神的選擇标準還是十分多元化的,這也讓道教神仙理論變得更加豐富。
說到這裡我們不妨看看今年的太歲神是哪位,今年是壬寅年,太歲神是賀谔大将軍。
他是元朝時期的将領,其為人沉穩周到,十分受士兵們的歡迎。其之所以能夠成為太歲神,主要是因為他有着愛民如子的一面。
在關中地區作戰的時候,賀谔見到遍地屍體無人收拾,于心不忍的他便組織軍隊将作戰雙方的犧牲士兵都好好收葬。
在忽必烈遠征的時候,曾經向其他部隊征收軍費,那時賀谔剛剛在一座城池的牆壁中發現了七千兩白銀,他便用這筆錢支付了軍費,而不是向百姓征收,這讓賀谔受到了百姓們的稱贊。
▲賀谔大将軍像
如今祭拜太歲的活動已不像古時那樣盛行,甚至有些人認為這是封建文化的糟粕。
但我們不難發現太歲文化中,其實蘊含着中國古典文化的精華,其中的故事能夠引領我們積極向前。
而且這種民俗活動可以讓年輕人更好地接觸傳統文化,因此祭拜太歲絕不是什麼封建殘餘,而是值得傳承的文化遺産。
當然如今也有很多騙子利用拜太歲作為幌子,将“太歲神”渲染成無惡不作的惡神,吓唬民衆到處斂财。其實,為人正直多行善事,即使不拜太歲,也會受到神明的庇佑。希望大家都可以擦亮眼睛,謹防上當受騙。
注:
本文關于太歲文化的相關内容,參考自《道教的太歲崇拜研究——以松峰山海雲觀為例》,2017年發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