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真正的科學家都在培養哪些人

真正的科學家都在培養哪些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00:20:02

真正的科學家都在培養哪些人? 真正的科學家都在培養哪些人(揭秘平均年齡31歲的小衛星團隊如何創造奇迹) ,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真正的科學家都在培養哪些人?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真正的科學家都在培養哪些人(揭秘平均年齡31歲的小衛星團隊如何創造奇迹)1

真正的科學家都在培養哪些人

真正的科學家都在培養哪些人(揭秘平均年齡31歲的小衛星團隊如何創造奇迹)

“北鬥三号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進入了今年的高考數學試卷。北鬥三号衛星系統總設計師、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副院長林寶軍,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在出題上是一個很好的變化,考慮到國之重器的傳承,有利于激發同學們學習的興趣,把所學的知識和大國重器聯系起來。

去年7月31日,我國自主研發的北鬥三号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宣布建成并開通。“2015年,第一顆北鬥三号衛星發射時,我們這支設計團隊共81人,平均年齡31歲。”林寶軍說,美國實現從GPS2到GPS3的技術跨越大概用了20年,這支年輕的隊伍僅用了3年零3個月。

全是年輕人,能造小衛星?

小衛星團隊的“年輕化”程度,在以年輕人居多的航天系統中,都是出了名的。

2009年,林寶軍從北京來到上海,當時研究院研發、生産、行政人員加起來不過150人。這些人,不要說研發、設計北鬥衛星,就連滿足生産制造需求都存在一定困難。

此後,研究院開啟了一年招100個新人、連招3年的節奏。這些新入職的年輕人,幾乎清一色是剛剛畢業的研究生、博士生。當時,不要說外人,就連這些年輕人有時都會對自己研制衛星的能力産生懷疑。

林寶軍的存在就像一根“定海神針”。“我本科讀的内燃機(專業),本來是個柴油發動機工程師。但我也做了神舟、做了北鬥,你們為什麼不行?”這個總設計師從不愛擺架子,他的故事總能激勵年輕人,他的履曆上明明白白寫着:内燃機專業本科、計算機專業碩士、軟件控制專業博士、高能天體物理專業博士後,曾任載人航天工程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參與了從“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的全部論證工作。

沒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中國,就像一個“盲人”——關鍵時刻,摸不着路,因此國家對北鬥系統寄予厚望。林寶軍記得,一名主要牽頭的研究院領導曾拽着自己的胳膊說,“小林,這衛星要是做不成,咱倆恐怕都得從樓上跳下去。”

但一方面研究院“人不夠”,另一方面北鬥系統總體研發正處在轉型階段,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第一個挑戰是,我國的系統要從“隻管頭頂那片天”的區域型調整為全球型;第二個挑戰是“時頻”,傳統的铷原子鐘裝在衛星上,每隔一兩個小時,就要校準一次時間、位置,對地面管控有很強的依賴;第三個挑戰是要實現“一箭多星”快速組網發射,衛星要小型化、長壽命。

林寶軍當時對年輕人說:“等你們年紀像我這麼大時,能做成一顆北鬥三号,就算沒白活。”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這群年輕人在2015年就發射了第一顆北鬥三号衛星,這顆衛星使用了超過70%的新技術(通常一個新型号衛星使用新技術不超過30%);2018年一年高密度發射八顆北鬥三号衛星;2020年,我國已經有30顆北鬥三号衛星在太空翺翔。

160多項新技術,亮相都是“絕活兒”

林寶軍每每拿出來亮相的,都是“絕活兒”。在總裝大廳裡,他随手一比劃,“你看那個扁扁的黑盒子,就隻有我們(北鬥)有!”

林寶軍說的扁扁的黑盒子是150瓦大功率氮化镓高效固放設備,是北鬥三号160餘項創新技術中的一項。

“我們的固放設備,信号傳輸能力更強,優于國外同類産品。如果萬一在太空中出現故障,切換用傳統行波管,性能與國外同類産品一樣。”林寶軍笑眯眯地看着眼前這件“寶貝”,“這東西别人想要,我們還不賣呢!”

此外,北鬥三号還自主研發了比铷原子鐘性能更優的氫原子鐘,“氫鐘更加精準,一兩個月調校一次時間即可”。為了讓小衛星更加耐用,研發團隊還自創了“氫鐘、铷鐘無縫切換技術”,萬一氫鐘在太空中出現故障,隻須20皮秒時間,就能切換成铷鐘工作。這對用戶而言,實現了真正的“無感切換”。

在導航衛星領域,與中國北鬥同台競争的,有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歐盟的伽利略系統。衛星小型化、長壽命,是大家共同的追求。中國北鬥在衛星大家庭裡,率先實現了“噸級”——其他家的導航衛星重量一般在3~4噸,北鬥三号衛星全部裝配完成後總重量隻有1噸左右。

2018年10月15日,中科院北鬥三号第四組MEO衛星發射當天,工科男出身的林寶軍寫了一首詩。這是他的“常規動作”,北鬥每發射一次,他就要作詩一首慶祝一番,“我喜歡寫藏頭詩”。他把“曆險收官,接續奮鬥”幾個字,寫進了每一段詩句的開頭部分,“這兩顆衛星從研制到發射一共經曆了3次歸零,前所未有。”

他在詩中寫了“官子破曉湛盧劍”,并配上了“解說詞”。林寶軍告訴記者,自主建設北鬥系統是為了“服務全球、保家衛國”,并沒有“稱霸武林”的意思,他在軒轅劍和湛盧劍之間反複斟酌,最終認為“中國的北鬥也是世界的北鬥”,湛盧劍更具仁者意義。

要讓年輕人“有事幹,有錢花,有人愛”

2017年12月,林寶軍和他的團隊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準備中科院北鬥三号第一組MEO衛星的發射事宜。發射中心的負責人看着衛星創新院的年輕人一頓心疼,“這些年輕人太拼了,可别把人才給累着了。”

林寶軍嘴上說着,“不累不累,就跟過年回家打牌一樣,喜歡這件事兒就滿懷激情地做,在家打牌也不覺得累啊!”但他也在心疼這群年輕人,“他們很多人碩士畢業,每個月薪水可能還不到一萬元,手頭花銷也不寬裕。”

他總是和研究院裡的年輕人講,你們不要看重那些大牌包包、豪車、豪宅,咱們身上有股子“勁兒勁兒”的味兒,“一輩子下來要有故事可以說給後輩聽”。

林寶軍說,以後自己會告訴外孫,姥爺一輩子做了15年神舟、10年北鬥,把中國最大的兩個航天項目都做過了,“這才是我們這種人的驕傲和追求”。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陪衛星’,沒空‘陪家人’。”在這個團隊裡,有的年輕人妻子臨産,自己卻在西昌發射中心趕不回去,妻子自己開車、辦手續、進産房;有的人每逢生日偏巧就在西昌,大家夥一起買了大蛋糕,給他過生日;有的女同事做TED演講,留着眼淚對那些與自己年齡相仿、有空逛街購物的女孩說,“你負責詩和遠方,我負責路途坦蕩。”

林寶軍總愛鼓勵年輕人“有追求”,但在面對記者鏡頭時,他也為年輕人的“生活實際”呼籲,“我想對領導們說,我們要讓這些年輕人有事幹、有錢花、有人愛。”

來源:中國青年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