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看似簡單,它其實是一項技術活,掌握正确的跑步技術,提高效率的同時也會減少我們的運動損傷。
說到技術,常見的方式是:目視前方,上半身挺直微微前傾的同時保持肩部相對穩定,手臂彎曲成90度,前後擺動。
以上這些都相對簡單易操作,所以很多跑了一段時間的跑友們問的更多問題是——跑步落地姿勢的問題。
落地到底是用哪裡呢?
前腳掌?足中部?還是腳後跟?
關于跑步時腳的落地方式,目前仍然存在很多的争論,對小白跑友來說,哪種比較好?哪種更科學?那種更省力更經濟?
1、前腳掌着地
這樣的着地方式一般出現在短跑或百米沖刺比較常見,對跑者的速度及腿部力量要求比較高;理想的前腳掌着地主要落在足部的跖球及外緣處;此時足部輕微内旋,承載重量,然後足趾離地。
2、足中着地(或全腳掌着地)
主要依靠跖球部位,同時牽涉到腳跟,此時足部和地面平行落地。足弓吸收沖擊力,如上面視頻裡,大多數是先從外側滾動傳導然後再全腳掌落地。
3、後腳跟着地
足跟着地會受到雙重的沖擊力,其中就有制動力,許多速度較慢的跑着會選擇此種着地方式。
觸地方式不同你的觸地時間是有差異的(據說,習慣足中部着地的跑者每次觸地的耗時是183毫秒)。
觸地時間越長,不但不利于PB,是因為觸地時間太長而導緻損傷風險會提高。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跑步總提倡提高步頻,就是為了讓觸地時間更短,從而減少對膝踝等關節的壓力提高你的跑步經濟性。
不過,觸地的類型受到速度和距離以及跑者本身肌肉力量的影響,不管你選擇何種觸地方式,最重要的是避免落地是步子過重、步伐過大,這樣才能更好地避免損傷。
現在我們來分析實例
理想的落地點如圖,應該在重心的稍前側,足部指向前方。
支撐階段,重心後移。
蹬伸階段,小腿折疊位于膝蓋垂直延長線後方。
從以上的視頻及各觸地方式的簡要介紹可以看出,通過外側滾動過渡到全腳掌着地,這種着地方式被大多數中高級跑者所用,小編我也是比較贊同這種方法。但是這個方法各位跑友還是要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
凡事不要着急
要遵循科學的訓練法則
相信你一定能創造自己的PB的
文案來源于比戈體育
圖片來源于網絡
轉載請注明出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