葩字的小篆形體上面是艸,表示它跟植物有關。下面這部分,也念“pā”。
下面這個“皅”表示草木的花呈現出的白色。
白色是一種比較抽象不大好形容的顔色,我們的先民往往是通過對具體的事物的說明,來說它是什麼白,比如《說文》中就收了很多表示白色的詞。
比如說像月光一樣的白叫“皎”,我們今天還說“皎潔的月光”。像太陽一樣的白叫“曉”,“拂曉”的“曉”,天亮了,就是白天到了;人皮膚的白,叫“皙”,我們今天還說“白皙”;霜雪的白叫“皚”,皚皚白雪。
那草木開出的白色花朵的白,就叫“皅”。
“皅”是表示草木花朵的白,人們給它加上草字頭,就成了“葩”,所以“葩”的本義,就是表示草木的花。
大自然中草木的花是各種顔色的,“葩”在表示草木的花的意思的時候,跟“花朵”的“花”意思差不多。
早期的司馬相如的《美人賦》裡面就寫了這樣一個事情,說他有一天經過娛樂之地“上宮”的時候,看到一個美女,說那個美女“有女獨處,婉然在床 。奇葩逸麗,淑質豔光。”這個美女獨身居住,嬌柔地躺在床上。她像奇麗的花朵一樣飄逸美麗。這樣的美女,司馬相形容說是“奇葩逸麗”。另外還比如“奇葩異卉”口語形容公園裡各種各樣美麗的花,還可以說某部作品是文學領域裡的“一枝奇葩”,“一朵奇葩”,這些也都還是積極正面的意義!
“奇葩”後來為什麼變成了貶義詞呢?
随着“奇葩”的廣泛使用,它表示貶義的用法也越來越多,用來表示肯定、稱贊的意義也就越來越少。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呢?如果從“葩”字溯源,我們多少還是能找到一些依據的。
前面我們講過,“葩”的聲符“皅”有白色的意思。當它用來指花的時候,這個意義是暗含其中的。相對于大自然五顔六色的花而言,白色的花是會讓人覺得比較奇怪特殊的。所以,“奇葩”這樣的組合也就被人們接受了。
從語言使用的求新、求異心理來看,當大家都說“奇花”的時候,“奇葩”就更能顯示出新詞的魅力。“奇葩”不光可以形容花,也可以用比喻奇怪的人或者事物。
但随着“奇葩”的流行,“奇葩”中的“葩”的意義漸漸弱化,“奇”表示的奇怪、奇特、怪異的意思就越來越突出了,所以我們說某一類人或某種行為“很奇葩”的時候,意思就是說這種行為很奇怪、很另類。這時候,“奇葩”就已經從名詞變成了一個形容詞了。“奇葩”中的“葩”幾乎不表示什麼意義了,“奇”的意義才是最主要的。但“奇葩”一詞最初所包含的奇異、奇特的事物的特性往往又給人非常生動的聯想,這是單個字的“奇”所達不到的語言表達效果。
跟“奇葩”類似的詞,還有一個就是“怪咖”。在台灣俚語中的“咖”是“角色”的意思,就是“角色”意思。台語當中的“大咖”就是大角色,“小咖”就是小角色,“怪咖”就是行為表現奇特的人。
奇葩、怪咖這些詞語的流行,或許正是反映了在當今開放包容的社會環境下,人們對追求個性、追求新異的行為方式的關注!
下期預告:
為什麼人們會用綠色代表春天,綠色又被古代文人們賦予了什麼樣的情感?下期開始,甲骨文專家李健老師将為您帶來一組與顔色相關的漢字,第一講綠字,敬請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