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為什麼正式工和臨時工被區别對待

為什麼正式工和臨時工被區别對待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6 01:03:20

又到“求職季”,問答上總有人問職場火鍋,正式工與勞務工、正式工與外包工、正式工與臨時工,有什麼本質區别?我該不該簽勞務合同?我是不是合同制工?勞務工有發展前途嗎?等等。今天把正式工與臨時工(勞務工、外包工)的前世今生捋順了,這裡面不僅有汗水的區别,還有四點淚水:

為什麼正式工和臨時工被區别對待(正式工與臨時工的前世今生)1

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後,法律意義上,沒有臨時工和正式工的概念。因為用人單位必須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不能以臨時崗位為由拒簽。所以,所有用工都應該是合同制工,隻有合同期限長短之分。民間稱呼,其實有三個含義:一是臨時性、季節性、替代性的短期用工,二是事業單位和國企臨時聘用的短期工人,三是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非在編人員,如企業裡的勞務派遣工、業務外包工等。

在老百姓眼裡,企事業單位,隻有兩種用工,一是他們自己的人,叫做正式工;二是他們雇傭幹活的外人,統稱臨時工,往往有了壞事,也是背鍋工。這兩個明顯透着不平等、有辛酸的民間俗稱,具有時代特色,具有特殊含義,是廣大民衆發明的。越是民間的俗稱,越能一針見血,正式與非正式,“身份感”很強。上面制度的初心,是想消除身份感,但企事業單位“有選擇”執行,反而拉大了“身份感”。

時光推到二三十年前,那個時候隻有國企,用工是有身份的,隻有兩種:幹部和工人。中專以上畢業的,一般從事管理崗位和技術崗位,稱為管理幹部和技術幹部。技校畢業或者招工的,一般從事一線操作崗位,叫做工人。這部分人,現在内部仍稱“原正式工”,特指勞動法實行前的幹部和工人。

為什麼正式工和臨時工被區别對待(正式工與臨時工的前世今生)2

勞動合同法之後,随着市場經濟發展,企業又産生了許多用工形式。比如,内聘工、大集體工、協議工、三産工、季節工、農民工。後來經過合同制規範,企業把各種用工規範成合同制員工,那麼,就看企業跟你怎麼簽勞動合同了,主要分為勞務工、外包工、臨時工。所以,企業主要有四種用工形式:

一是原正式工,改制前的幹部和工人,現在一般改簽為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二是合同制員工,企業招聘并簽勞動合同的員工。三是給企業打工,但不與企業簽勞動合同,而是與勞務派遣公司和業務外包公司簽勞動合同的勞務派遣工、業務外包工。四是簽臨時性短期合同的臨時工、季節工、農民工等,企業自己簽,或者找勞務公司簽。

他們的區别在哪裡呢?主要四個淚點:

一是原正式與正式工(合同制工)的區别。這兩個群體執行的是“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老一批的幹部和工人,那是“原始股”,以前都有福利分房的。後來的新正式工(合同制工)輪不到了。新正式工,有一個住房補貼(提租補貼),有的是一次性的,有的是按月發的。

為什麼正式工和臨時工被區别對待(正式工與臨時工的前世今生)3

二是正式工與臨時工的身份區别。正式工與單位直接簽勞動合同的人,是單位的自己人。臨時工(勞務工、外包工、臨時工、季節工、農民工)都不是與企業簽勞動合同,不是自己的人,沒有長期穩定感,所以稱為“臨時工”,臨時給單位打工的,随時可能不用你了。臨時工都有一個夢想,就是要轉為正式工,俗稱“轉正”,透着濃濃的身份感。

三是正式工與臨時工的收入待遇區别。企業的正式工(合同制員工),都是自己人,一般通過校園招聘、社會招聘和單位之間調動等形式而來。原則上安排到核心崗位,比如管理、經營、技術、關鍵技能操作崗位。臨時工(主要指勞務工),必須安排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的“三性”崗位,說大白話吧,就是安排不重要打雜崗位、可以随時清退的低技能崗位。兩者的收入待遇不是一個檔次的。

四是正式工與臨時工的心理歸屬區别。正式工、勞務工、外包工,如果違規混崗的話(企業經常這麼幹),這些人同在一個屋檐下工作,但大家各有各的身份,不是一家人。正式工是自己人,勞務工是勞務公司的人,外包工是外包公司的人,農民工是工頭的人。臨時工感覺自己就是一個打醬油的,幹得再好,也不是企業的家人。沒有安全感和歸屬感,這才是最根本的區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