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6年剛入行的時候,有一次在房地局展業認識了一位農商行的客戶經理,攀談中告訴他我們公司的抵押貸款月利率是8厘1,3年等額本息還款;他若有所思的說實際利率到了1分5。而我記得非常清楚,培訓宣導的就是8厘1,為什麼他說1分5?為此還當着他的面用計算器計算8厘1是怎麼來的……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事,都臊得慌!
在信貸界,以等額本息或者類等額本息的還款方式占了所有還款方式的70%。比如給客戶做某銀行信貸,我們這行99%的人都是按8厘5來給客戶報利率。而當客戶去面簽的時候,客戶經理會拿出一張還款計劃表(如下截圖)給客戶确認,如果是18.36%的年利率,表上注明的月利率卻是1.53%(1分53),而不是業務員報的8厘5。此時老臉肯定被打得啪啪響,實際利率比給客戶報的利率高出近一倍,客戶會認為你是騙子,多少單子就“死”在這一步。
那給客戶報的8厘5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
我們這行都知道:月利率=(總利息÷總本金÷貸款期限)X100%,總利息=月供X貸款期限-本金。這是99%的從業者給客戶算利率的常用公式。按照上圖還款計劃表已知貸款本金為50萬,36期等額本息還款,按照那個公式先計算總利息:
18166.62x36-500000=153998.42
再計算月利率:
(153998.42÷500000÷36)X100%=0.85%,即8厘5
日常工作中,客戶肯定要業務員算月還款金額,繼續用8厘5算月還款,計算公式為:
月還款=月利率X本金 本金÷貸款期限,因此可得出月還款為:
0.85%X500000 500000÷36=18138.88(有小數點,四舍五入,會有一定誤差)
所以當業務員用8厘5計算出來的月還款跟實際的月還款幾乎一緻的時候,客戶也就相信了業務員報的8厘5是真實利率。
但是又回到了開頭,為什麼還款計劃表的月利率是1.53%(1分53),而不是0.85%(8厘5)?
首先要明确一點,真正的等額本息還款必須借助貸款計算器才能算出每個月的本金和利息。按上面的還款計劃表可以發現,雖然月還款都是一樣,但是每個月實際還款本金和利息是不一樣的,看下圖:
第一個月應還利息是7650,第二個月應還利息是7489.1,逐月遞減;每個月月還本金也逐月增加,剩餘本金越還越少。
都知道月利率是不變的,變的是剩餘本金和月利息;随着剩餘本金越來越少,月還利息也肯定越來越少。
舉個例子,我找一個朋友借10萬,約定好每個月還1萬本金和1分利息,分10個月還清。計算可得:第一個月應還他1萬本金和1千利息,共11000元;第二個月我還要還他1萬1嗎?稍微正常一點的都不會再還他1萬1,因為第一個月已經還了1萬本金給他,隻欠9萬,利息應該按9萬算,所以第二個月的利息應該是900元,應還他10900,第三個月應還10800,依此類推…………
從這個例子應該知道這種等本等息的還款方式算月利息應該是這樣的:
月利息=月利率X剩餘本金,那麼反推月利率計算公式是:
月利率=(當月利息÷剩餘本金)X100%,用這個公式去計算上面例子的月利率:
第一個月:(7560÷500000)X100%=1.53%
第二個月:(7489.10÷489483.38)X100%=1.53%
第三個月:(7325.73÷478805.85)X100%=1.53%
………………
那麼年利率=月利率X12,即:1.53%X12=18.36%
算到這裡,有些學霸應該看明白了 ,業務員給客戶算的8厘5是根據實際的月還款倒推計算出總利息,再通過總利息倒推算出來的這個所謂月利率,這裡并沒有考慮到本金越還越少這個事實。
總利息=月供X貸款期限-本金,月利率=(總利息÷總本金÷貸款期限)*100%,用這個公式算出來的月利率有一個好處:算出來的利率比真實利率少了近一半,造成一種低利率的假象:就像用這個公式算出來的8厘5比1分53更容易讓人接受,而且用這個利率可以輕松的算出總利息和月還款,客戶也容易理解接受。 但是這個公式有一個最大的弊端,會讓人誤認為每個月的利息都一樣,月還本金也一樣,比如和上面那個例子算月利息:500000X0.85%=5882.35,月還本金:500000÷36=13888.89。
也正如此,客戶如果要在前半期提前還款,他就會發現實際還的利息遠高于當初業務員給他算的利息,而實際還進去的本金又低于當初算的本金。如果業務員沒有提前告訴客戶這個“弊端”,這個時候客戶才會發現他被業務員給欺騙了,網上被噴得最慘的某貸款公司最多的投訴就是這個。
所以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如果你準備做等額本息或者類等額本息的貸款産品,真實的月利率往往是在業務報的月利率基礎上乘以1.8,實際的月利息和月還本金一定要看還款計劃表并收藏,避免上當受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