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慢性再障自愈

慢性再障自愈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07:01:34

慢性再障自愈(一例再障患者的)1

作者 | 王興光

單位 | 滄州市人民醫院

前 言

血液系統疾病的診療,通常涉及多學科、多種檢測手段(形态學、流式細胞學、分子生物學、細胞遺傳學、影像學等等)。本文淺談一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診療經過,聊聊該病例的“前世今生”。

案例經過

主要病史:患者,男,34歲,無業人員。主因“全血細胞減少9月,住院檢查。查體:重度貧血貌,皮膚散在出血點,口腔黏膜出血點,乏力,自幼智力障礙。

血常規結果:WBC 2.78×109/L,RBC 1.63×1012/L,HGB 67.0g/L,PLT 24×109/L,NEUT% 39.70%,NEUT# 1.10×109/L,LYMPH% 55.30%,EO# 0.01×109/L,HCT 20.80%,MCH 41.30pg,MCV 127.40fL,RET% 2.98%。

生化檢查:TP 58.2g/L,ALB 32.5g/L,ALT 6U/L,ALP 157.0U/L,Cys_C 2.02mg/L,CK 37.0U/L,AST 8U/L,Ca 1.92mmol/L,A/G 1.26,Folate 1.64ng/mL,T-fe1.66g/L,Ferrit 686.20ng/mL。

免疫檢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

鑒于現有臨床特征,初步考慮血液系統疾病,需排除肝炎相關再生障礙性貧血與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為進一步明确與鑒别診斷,完善相關檢查:複查血常規、骨髓塗片、骨髓活檢、骨髓染色體、流式細胞學、自身抗體譜等。

複查血常規:WBC 1.52×109/L,RBC 1.31×1012/L,HGB 46.0g/L,PLT 3×109/L,NEUT4.10%,NEUT# 0.51×109/L,LYMPH% 63.50%,LY# 0.97×109/L,HCT 13.10%,MCH35.30pg,RET# 0.0108×1012/L。

骨髓塗片結果:此部位有核細胞增生減低,淋巴細胞比例增高,部分骨髓小粒空虛,請結合臨床及其他相關檢查。

自身抗體譜:AMA-M2.Ab陽性 ,ANA1:100陽性顆粒型。

骨髓流式:骨髓檢測淋巴細胞比例增高,占有核細胞30.12%,未見異常表型;粒系細胞、紅系細胞、單核細胞未見異常表型。

貧血5項:Vit-B121864.00pg/mL,T-fe 1.91g/L,Fe 42.17umol/L,Ferrit 662.40ng/mL,Folate 12.73ng/mL。

庫姆試驗:陰性。

骨髓活檢:骨髓增生極度低下,造血細胞偏少,淋巴細胞、漿細胞比例增高,請結合臨床及其他相關檢查進一步診斷(如下圖)。

慢性再障自愈(一例再障患者的)2

慢性再障自愈(一例再障患者的)3

骨髓染色體:47,XY, 21(如下圖)

慢性再障自愈(一例再障患者的)4

綜上診斷:1.再生障礙性貧血;2.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21-三體綜合征。

患者輸血後感乏力症狀明顯緩解,未訴特殊不适。飲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查體:皮膚、粘膜出血點已吸收,未見皮疹、黃染,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鞏膜無黃染,胸骨無壓痛,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幹濕性啰音,心律齊,無雜音,腹軟,無壓痛,肝脾肋下未觸及,下肢無水腫。

案例分析

再生障礙性貧血(AA)是各種有害因素(生物、化學、物理因素等),使骨髓造血組織減少,骨髓造血功能減低或衰竭而導緻全血細胞減少的惡性血液系統疾病。臨床表現主要為:不同程度的貧血、出血與感染,大多數患者沒有肝、脾、淋巴結的腫大。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發病機制:傳統學說認為,和造血幹(祖)細胞異常,造血微環境支持功能異常及免疫系統功能紊亂損傷造血幹(祖)細胞有關。然而,現在大多數學者,認為免疫調節機制的異常對于AA的發生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再障患者,最常見的細胞遺傳學異常包括−7/7q−和 8染色體異常,另外常見者尚有13q−, 6, 15和 21,其他類型異常則較為少見。

本例患者,自幼智力低下,眼距寬,具有唐氏綜合征特點,咨詢其父母,孕期未做産前産前篩查與診斷,考慮為唐氏綜合征患者,繼發再生障礙性貧血,為明确發病機制,建議行基因突變等分子遺傳學相關檢查。

總 結

日常診療中,首先應注意血常規、生化等常規檢查項目的預警作用;應明确骨髓相關檢查在血液系統疾病診斷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強化優生優育宣教,強調孕期産前篩查與診斷的重要性;對于特殊病例,注重查體、多種檢測手段的綜合運用、臨床特征等信息的收集,建立多學科診療模式。

參考文獻:

[1]王煥萍,倪萬茂,陳志妹,等.獲得性21三體惡性血液病的臨床和細胞遺傳學特征[J].中華醫學遺傳學雜志,2018(05):576-578.

[2]劉世和,薄麗津,秦爽,等.獲得性21三體髓系惡性血液病的生物學特征及預後意義[J].臨床遺傳學研究,2001,18(4):322-323.

[3]于穎,王志平.幾種常見的染色體異常與惡性血液病的關系[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6(7):155-156.

[4]張鳳奎.再生障礙性貧血克隆性造血及其臨床意義[J].生命科學,2017,47(12):1410-1414.

[5]李靜,賈國榮,劉學文.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7,21(1):165-168.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