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燃面真的可以燃嗎?最近四川的宜賓燃面火了,因為宜賓成立了一個“宜賓燃面學院”宜賓當地流行一句話:“吃過宜賓面,天下再無面”可見宜賓人有多愛吃宜賓的面,當然,宜賓燃面在全國也很有名氣有了宜賓燃面學院,說不定以後你吃的燃面就出自科班兒出身的大廚之手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宜賓燃面和宜賓,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宜賓燃面真的可以燃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最近四川的宜賓燃面火了,因為宜賓成立了一個“宜賓燃面學院”。宜賓當地流行一句話:“吃過宜賓面,天下再無面。”可見宜賓人有多愛吃宜賓的面,當然,宜賓燃面在全國也很有名氣。有了宜賓燃面學院,說不定以後你吃的燃面就出自科班兒出身的大廚之手。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宜賓燃面和宜賓。
因宜賓古稱叙府,宜賓燃面古代叫叙府燃面,顧名思義“燃”就是點燃的意思,有種說法是因此面油重無水,點火即燃,故名燃面。還有一種說法是燃面重油重辣,吃起來口中如一團火在燃燒,故名。不管哪種說法,都重點突出了宜賓燃面油多的特點,因此舊時候老百姓也管宜賓燃面叫油條面。宜賓燃面以水葉子面為主料,配以碎米芽菜、小磨麻油、辣椒、花椒、芝麻、花生、核桃等數種調料制成。所謂水葉子面就是堿面,呈淡黃色,武漢熱幹面也是用的這種堿面條。芽菜,也叫叙府芽菜,是與“涪陵榨菜”、“南充冬菜”、“内江大頭菜”齊名的四川四大腌菜之一,是宜賓燃面不可缺少的配料。
我們說過宜賓燃面最突出的特點是重油,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和宜賓的地理位置有很大關系。宜賓地處雲貴川三省結合部,東鄰泸州,南接雲南昭通,西接涼山州和樂山市,北靠自貢市。宜賓地貌以中低山地和丘陵為主體,号稱“七山一水二分田”,面積13283平方千米,人口551.5萬人(2019年)。
宜賓位于高原與平原的結合處和三江彙流之地,四通八達的水陸要沖,是成都的南線門戶,位置非常重要。宜賓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在西漢時期就開始得到重視。漢武帝開“西南夷”,在宜賓設僰道縣,為犍為郡的治所,是益州南線的重鎮。不過,東漢時犍為郡的治所遷到了武陽(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三國時期,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定南中,宜賓夾在四川盆地和南中之間,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曆史記載,宜賓古代盛産荔枝,至今宜賓境内仍有唐代以前種植的荔枝樹,已逾千年,高16米。“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唐皇為搏美人開心,八百裡快馬加急運來的荔枝,并非出自廣東,而是四川,而且很可能就出自宜賓一帶。宜賓這個地名和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有關,他就是宋太宗趙光義。唐玄宗改僰道縣為義賓縣,趙光義即位後,為避皇帝名諱,就改稱宜賓縣,宜賓之名一直保留至今。
宜賓位于金沙江、岷江、長江三江交彙處,有“萬裡長江第一城”之稱,為什麼這麼說呢?長江發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山脈的各拉丹冬峰,浩浩蕩蕩一路東下,奔騰入海。從源頭至四川省宜賓市之間3464公裡的長江,在各段有不同的稱呼: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過了宜賓才始稱長江。
圖-沱沱河、當曲、通天河交彙處
即使在古代長江各段也是有不同的叫法,在明朝之前古人甚至以為長江的上遊是岷江,直到徐霞客經過實地考察後,才确定長江真正的上遊是金沙江。金沙江古代叫泸水,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提到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長江在到達宜賓之前,沒有像樣的大城市,所以宜賓才有“萬裡長江第一城”之稱。
圖-俯瞰宜賓市
宜賓位于水陸交通要道,宜賓之下地勢變緩,長江水流變慢,航運在古代就很發達,南來北往的客商和馬幫絡繹不絕。古代宜賓碼頭有“六渡八幫”之說,六大渡口即北關渡、東門渡、上渡口、中渡口、下渡口,合江門渡;八大船幫有幹貨幫、成都幫、叙渝幫、叙泸幫、五闆幫、竹木幫、鹽幫、嘉陽幫。宜賓的碼頭如此繁忙,自然少不了很多幹重體力活的船工。這些人工作強度大,但是收入并不高,不可能大魚大肉補充能量,重油的素燃面價格便宜,又能滿足他們的身體所需,花費不高,還頂飽,所以就很受大衆歡迎,作為著名的四川面食流傳下來了。
換句話說,宜賓燃面的重油和受宜賓人熱愛,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受碼頭文化影響的結果,當然和宜賓這個“萬裡長江第一城”也有脫不開的關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