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闖入人類活動區域是常有的事情,尤其是随着生态環境改善,動物種群數量增多之後,這種事情會更加頻繁。
以往,人們發現有野生動物的時候,往往會将其捕捉。然而随着動物保護意識深入人心之後,加上保護動物普法的宣傳,而今人們發現了野獸,不再是随意将其打殺了,而是選擇上報有關部門,對動物進行救助。
近期在陝西漢中留壩縣大樹壩村路邊的一處溝渠裡,就發現了一隻長相怪異的野生動物。
民警在巡查的過程中,發現大樹壩村一處道路的溝渠旁,有一些群衆正在圍觀什麼東西,于是上前查看。
隻見一隻大概十多斤,身上毛發為黑灰色,臉部有白色條紋狀毛發,還長了一個豬鼻子的動物正躲在溝渠裡面。
初步觀察這隻野生動物應該是腿部受傷了,而且比較嚴重,因此無法自行離開,最終被困在溝渠裡,遭到村民的圍觀。
民警見狀趕忙請求圍觀衆人一起救助這隻動物,将其用蛇皮袋包裹,然後送往野生動物保護站進行專業救治,待傷好之後送回大自然。
經專家辨認,這隻受傷的野生動物,正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豬獾,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沙獾、山獾。
猜測它可能是在山上覓食的時候,不小心踩空最終滾落到路旁的溝渠裡,在滾落的過程中,腿部碰到了石頭或者溝渠邊而受傷。
豬獾本就是兇猛的動物,加上受傷之後又被衆人圍觀,精神高度緊張,自然也就更具攻擊性,當時給人們帶來了不小的救援難度。好在在圍觀群衆和民警的努力下,最終将其成功救助。
豬獾是一種比較大的鼬科動物,它們體型粗壯,四肢粗短,酷似小野豬,成年之後能長到10公斤左右,有些較大的個體甚至超過15公斤。
豬獾身上的毛發為黑白色混雜,腦袋中間及雙頰有白色條帶狀斑紋,最明顯的特征是吻鼻部裸露突出,就像長了一個豬鼻子一樣。
在鼬科動物裡面,還有一種叫鼬獾的動物,它的臉部也有白斑,也長了一個豬鼻子,這裡需要将它與豬獾進行一個區分。鼬獾體型比較小,而且臉上的白斑不規則。
豬獾的頭骨和身軀都跟狗獾相似,不過狗獾長得是狗鼻子。在野外,豬獾一般傾向于在每年的4-9月份發情,并于來年的4-5月份産仔。
它們跟人類一樣,妊娠期差不多也是10個月,但豬獾是因為受精卵有延遲着床的特性,它們需要冬眠,在春季出洞之後受精卵才會着床,實際上它們的胚胎發育時間僅6周左右。
豬獾每胎一般産仔2-4隻,幼崽在2歲的時候達到性成熟,之後便會離開獨自生活。在野生狀态下,豬獾的壽命大概是10年,不算少也不算多。
豬獾在我國的分布範圍很廣,尤其是南方的一些省份裡面,更常見。它們一般栖息在丘陵、灌木叢等環境中,偶爾也在一些農田裡出沒。
豬獾具有夜行性,白天主要躲在洞穴裡面休息,到了晚上出來活動和覓食。豬獾的食性較雜,跟野豬差不多,幾乎能吃的東西都會吃掉。
其常規食物主要是蚯蚓、青蛙、泥鳅、蜥蜴、小鳥、鼠類、昆蟲等,偶爾也會盜食小麥、土豆、玉米等農作物。豬獾那“豬鼻子”不僅嗅覺強,而且還能用來翻掘泥土,拱出裡面的食物。
衆所周知,鼬科動物基本上都是狠角色,比如“金剛狼”貂熊、“平頭哥”蜜獾等等,就連體型小的黃鼬、黃喉貂等等,都是兇猛的獵手。
豬獾也是一種性情兇猛的野獸,富有攻擊性。當豬獾遭遇敵害或者威脅的時候,它們将前腳低俯,發出吼聲,然後挺立前半身張牙舞爪,體現出示威的動作。
一旦對手沒有被吓到,而是選擇攻擊,豬獾也會利用自己的利爪進行猛烈地回擊。所以在野外,即便是一些大野豬,也不敢輕易去招惹豬獾。
豬獾擅長挖洞,對洞穴的依賴性也很強,不過與它的“兄弟”狗獾相比,豬獾的洞穴就顯得有些寒酸了。
狗獾的洞穴豪華,洞道複雜,有卧室有客廳還有走廊;而豬獾的洞穴一般都是直洞,深度通常為1米多,也有一些是8、9米深的直洞。
這些年裡,豬獾闖入人類生活區域的現象較多,比如早些日子是湖北十堰,還有2022年4月份,在四川南充,人們都發現了豬獾的身影,并對其成功救治。
關注我,交一個懂動物的朋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