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最近有讀者私信我,“老師,我說話總是容易臉紅怎麼辦?”
首先,你要看到臉紅的背後,其實是不自信,其實是害怕不被群體所接納。
我分享了自己的經曆。
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第一次站在人前講話,當時語無倫次,聲音都是顫抖的。
大二的時候,我參加學校的迎新晚會,一個人在幾千人面前完成了一次魔術表演,全程下來沒有緊張的感覺。
這期間我并沒有經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我堅信,隻要肯走出第一步,即使内向的人也能在公衆面前大放異彩。
自信,來自于一次次的小成功
美國南方衛理公會大學(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曾做過一個“改變性格”實驗。
實驗對象是377名普通大學生。大家參加這個實驗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人希望變得更外向一些,有的人希望能更自信。
整個實驗共持續15周,每周一開始的時候,大學生們要選擇多個任務,來訓練自己的性格。
比如,如果你是一個性格内向的人,想變得外向,那麼你的任務可能是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裡嘗試與陌生人接觸、打招呼,或者是在各種集體活動中擔任領導者。
這些任務本身并不困難,問題的關鍵在于你是否按要求做了。
結果發現,那些按照要求做完任務的人,15周下來再進行性格測試,确實正在向期望的性格轉變。
相對應的,希望改善性格卻沒有按照要求去完成那些任務的人,性格測試結果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研究人員推測,也許是因為這些人對自己很失望,士氣受到打擊,做性格評估的時候就更沒有信心了。
萬維鋼曾說過:對外宣稱要改善性格,就相當于給自己貼上了個标簽。并且問題的關鍵不在于貼标簽,而在于之後能不能做到。能做到,這個标簽就是真的,沒做到,還不如不貼。
如果你是一個内向、害羞的人,想在公衆面前變得更加自信,你真正需要做的是不斷地積累很小的成功,因為自信,來自于一次次的小成功。
我之所以能在幾千人面前進行魔術表演,是因為我從高中開始學習魔術,期間不斷給人表演。
一開始是父母,接下來是比較要好的朋友,最後走到街頭去給陌生人表演,正是一次次的積累把我推上了真正的舞台。
作家李翔曾分享過著名心理學家津巴多對培養自信心給出的建議,
經典著作《不再害羞》中,菲利普·津巴多教授介紹了一些具體的練習方法,幫助我們克服害羞的心理。
第一步是,重新認識自己,提升自我意識。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很少有人能真正了解自己,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也就更不可能系統地梳理自己的價值觀、生活方式。
而想要了解自己,可以先問問自己這四個問題:
你期望樹立一種怎樣的形象?
這種形象受你的控制嗎?
你會為自己生活中的失敗負責嗎?
遇到好事的時候,你覺得是因為運氣還是因為努力?
此外,你還可以通過下面的方法進一步審視自己,比如,追憶童年時光,思考父母及他人對你的影響;思考生活中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次重要的,探索生活的真谛;問自己過去在哪裡,現在在做什麼,未來要怎樣。
這些練習都是提升自我意識的關鍵,是做出積極改變的重要一步。
第二步,維持自尊心,提升自我價值感。
一般來說,自我價值高的人往往更自信,相對應的,自尊感比較低的人則更消極、順從、敏感,他們總是認為自己能力不足,對于别人的表揚也會覺得不太自然。
而想要快速提高個人的自尊感,可以進行一些自我肯定方面的練習。
比如,找一張紙,把自己的優缺點寫下來,以此設定明确目标;或者是回顧過去,找到讓自己堅持到今天的理由;現在開始,試着理解和寬容那些曾經傷害過你的人,認識導緻自己錯誤、失敗和困窘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避免強加給自己太多的負面評價。
第三步是提高社交技能。書中還提到,導緻一個人害羞的原因還可能是因為缺乏一些社交技能。在所有的訓練方法中,讓人變得更自信的基本原則是采取行動。不願意采取行動恰恰是害羞者最常見的人格特質。
比如,内向、害羞的人可以試着主動和别人聊天,或者通過改變自己的形象獲得更多的自信。另外,還可以嘗試多贊美别人,并對别人的贊美予以回應。
自信來自于行動,再多的理論也不如在人前的一次演講。
正确的認識自己,是行動的第一步,我們可以找到我們所擅長的領域,并在這個領域中不斷增強自己的能力,為自己确立明确的目标。而每一個小目标的實現,都能增強我們的自信心,促使我們成功。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The Introvert Advantage》
第一心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