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吟誦專題培訓

吟誦專題培訓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14 07:31:58

格律從哪裡來

吟誦專題培訓(學習吟誦第十五課)1

上一篇文章提到了漢彜同源。為了從語言學上證明,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漢族,十二月俗稱“臘月”,我們有一首很古老的詩叫《臘辭》。這首詩是臘月除夕之夜祭祀用的辭,是一個咒語。

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勿作,草木歸其澤。

入聲字結尾的,很狠的,是個咒語,是祈禱來年風調雨順的。這裡的“臘”,意思是祭祀。因為彜族是虎圖騰,臘是象聲詞,老虎的叫聲。他們稱老虎是“臘”,他們的圖騰叫“臘”。也将父親叫“阿臘”,男人叫“臘”。“臘月”的臘字,與彜語有關。

吟誦專題培訓(學習吟誦第十五課)2

彜語是标準的音高型聲調。彜語歌曲《阿依妞妞》,這是一首出嫁之歌,旋律和聲調完全契合。彜語在整個漢藏語系中是唯一一個音高型聲調的,其餘都是旋律型聲調的。音高型聲調的特點,四聲對五音。

吟誦專題培訓(學習吟誦第十五課)3

有一種說法是,“漢詩無樂譜”。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最早樂譜是唐代的,叫“碣石調”。還有就是敦煌石窟的“琵琶譜”,之後琴譜的減字譜、半字譜、工尺譜……唐朝以前沒譜子,這也是我們中國音樂經常受到指責的一個罪狀。有人埋怨中國古代音樂沒譜子,想要恢複古代音樂很難,不如西方的五線譜……可是這種說法是五四運動之後才有的。五四運動之前,大家也沒有這樣嫌棄過中國的音樂。

試想一下中國古代的《詩經》、《四書》等等儒家經典,再到後面的古籍,我們對祖宗留下的東西是很珍愛的,怎麼可能說所有的譜子都失傳呢?這不可能。隻能說原本就是沒樂譜。

吟誦專題培訓(學習吟誦第十五課)4

我們的音律那麼發達,直到清代都領先于世界。樂器和音樂的那種豐富,遠遠超過西方,怎麼可能在樂譜上是落後的。我們從邏輯上推演一下,中國的文字很厲害,音樂也發達,但是音樂有個“瑕疵”沒譜子。這種現象是不合理的。唯一的解釋是中國的音樂有譜子,也沒失傳。那個譜子是什麼?就是文字。我們古人不需要譜子,因為他們見字就唱。

吟誦專題培訓(學習吟誦第十五課)5

有一個證據是中國的雅樂。雅樂已經失傳,尤其是祭祀音樂、宗廟音樂。每年的孔府祭祀的音樂、舞蹈從哪裡來呢?那些雅樂是從韓國複印粘貼,直接搬回來的。中國的雅樂不到一百年就失傳了,就跟吟誦一樣,說遺失就馬上消失的幹幹淨淨。

韓國和日本的雅樂,就是每個字都拖得很長、很平。比如“大哉孔子”四個字,平平的、長長的。有些現代音樂學家不喜歡雅樂,說這是封建的、落後的、闆着臉的……但是漢族的雅樂就是平平的、拖長的。

回到吟誦,為什麼古詩可以押上、去、入的韻呢?因為那些上、去、入的字可以拖長,拖長也不倒字,它可以押到樂音上。有學者提出:每一個聲調都有一個對應的音高。

初唐代詩人元兢的《詩腦髓》“聲有五聲,宮商角徵羽也,分于文字四聲,平上去入也。宮商為平聲,徵為上聲,羽為去聲,角為入聲。”

将這個理論用于任何字,都能做出譜來。但是元兢的理論裡,有些跟中古音有出入。因為他說是上古音的事。四聲對五音的理論,是南朝、隋朝的理論。

而此時,恰好有一種獨特的詩體——永明體。我們可以通過永明體和格律詩的區别,來推演出一些内容。永明體的要求和格律詩的要求有很多相通處,自然也有很多不同。區别裡有一點,永明體是分平、上、去、入的,押韻是四聲分押的,不是分平、仄的。這說明隋朝之前就沒有“仄”這個概念,就平、上、去、入,到隋朝突然變平仄了。

換句話說,到南朝的時候,四聲對五音對五音這個現象漢仍然存在,就是平、上、去、入還可以對應上不同的樂音,就是說他們互相之間不交叉。

到了隋朝南北統一天下,此時中古音形成了。語言發生了一個很大的變化:上、去、入混到一塊兒去了,統稱為“仄”。仄聲特點一是不平,二是比平聲高。

所以,在這個基礎上,隻能平聲拖長,上、去、入就沒辦法拖長了,拖長了就會倒字,文字就無法辨認了。所以不能再押仄聲韻了,隻能押平聲韻了。從此漢語雅言變為完全的旋律型聲調語言,而不再是旋律音高型聲調。

吟誦專題培訓(學習吟誦第十五課)6

最後一個問題:為什麼唐朝以後的古體詩,還押上、去、入的韻?

因為中國的文人尊古,老祖宗怎麼做的,我們還這麼做。但是語言、語音變了,雖然尊古,形式上也會有變化。古體詩押上、去、入的韻,這些韻字在讀的時候不能拖長。

之前提到了韻字的重要性,也提到過韻字是整首詩中,每一句裡拖得最長的字。如果古體詩中的韻字不能拖長,相應的前面的字更不能拖長,結果就造成了一個後果——古體詩吟得快,近體詩吟得慢。趙元任先生也是這樣說的。在所有的古體詩中,哪一種古體詩最快呢?那就是字最多的,七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在唐朝以後有另外一個名稱叫“歌行”,意思就是:如歌之行。從名字裡就能看出,他誦讀之快。

我們知道的曹操的《短歌行》、《長歌行》(青青園中葵)。但這些不是歌行體,隻是名字叫歌行。像曹操的《短歌行》,它是古體詩中的樂府詩,不是歌行體。《兵車行》、《将進酒》這是歌行。大家可以去網上聽一下徐健順老師吟誦的《将進酒》。完完全全和現代的朗誦是兩種感覺。吟誦歌行體時,行雲流水,氣勢不斷,這才叫歌行。

吟誦專題培訓(學習吟誦第十五課)7

這樣通篇下來,就解釋清楚了一個問題:格律從哪裡來?答案是:這是吟誦的需要,為了唱出來的時候,唱得好聽。

看到這裡,感謝您的閱讀。我是小編黎琳。如果喜歡的話,别忘了給我們點贊,或者分享給更多的朋友看到哦~關注我們的頭條号蘇家酒窖,每天get一點新鮮的文化知識,如果您有想進一步了解的内容,也歡迎留言給我們哦!歡迎留下您的觀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